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套料玻璃
释义

套料,或称套,至迟在清康熙年间已经出现,至乾隆时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是用涅白色玻璃制成器胎,再根据设计需要,将彩色玻璃料加热至半流质状,粘接在器胎表面,然后加工细部装饰,白色玻璃上套各色彩料,刻出红、绿、黄、蓝、粉红等色彩艳丽的图纹;或以彩色玻璃为地,白色或彩色玻璃做装饰。

套料玻璃作品颜色丰富,除套红外还有套蓝、套绿等多种,反映了当时套料玻璃的成就,它的制作工艺有两种:一是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料,之后在外套的这层玻璃上雕琢花纹;一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玻璃棒直接在胎上。

康熙时期玻璃制作工艺的另一创新,是“套料”的烧制成功。所谓“套玻璃”是指由两种以上玻璃制成的器物,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之后在外层玻璃上雕琢花纹;一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作花纹。它是玻璃成型工艺与雕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是玻璃制作工艺史上的重要发明。这两种方法制作出的器物均见凸雕效果,既有玻璃的质色美,又有纹饰凹凸的立体之美。

清代著名学者赵之谦在光绪六年(1880年)撰写的《勇庐闲诘》中写到:“时(康乾之时)天下大定,万物殷富,工执艺事,咸求修尚,于是列素点绚,以成文章,更创新制,谓之曰套。套者,白受彩也,先为之质曰地,则玻璃砗磲珍珠,其后尚明玻璃,微白,色若凝脂,或若霏雪,曰藕粉。套之色有红有蓝,更有兼套曰二彩、三彩、四彩、五彩或重叠套,雕镂精绝。康熙中所制浑朴简古,光照艳烂若异宝。乾隆以后,巧匠刻画,远过詹成,矩凿所至,细入毫发,扪之有棱。”文中详细记载了套玻璃工艺的制作时间、康熙、乾隆时期套玻璃的不同风格以及套玻璃的不同种类。

实际上,套玻璃有套一色与套多色之分。“白受彩”分为白地套红、套蓝、套绿、套黄等,这是套色玻璃中之主流产品。此外,还有“兼套”,即在同一色玻璃胎上套二色以上的玻璃器。文献记载告诉我们,康熙时期已有此工艺,但迄今尚未发现康熙套玻璃器实物。流传至今的最早、最多、也是最精美的套玻璃器是乾隆时期的作品。我们期待着像发现康熙玻璃胎珐琅彩一样,有朝一日能够亲眼见到康熙、雍正时期套玻璃器的面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7: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