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公性检厉 |
释义 | 原 文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注释陶公:陶侃的敬称。 检厉:认真,严肃。 勤:勤勉。 荆州:荆州刺史。 敕:命令 咸:都。 正会:农历正月初一集会。 值:正赶上,正遇上 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除:台阶。 都无所妨:行人上下完全没有妨碍。 录:收集 厚头:近根部的竹头 桓宣武:即 桓温。 发:征用 仍:因而,于是。 当足:用竹篼当作竹嵩的铁足。 超:超过。 两阶:两个等级 (阶:官级。) 译文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陶侃)都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考虑长远;同时,要学会勤俭节约、废物利用。 出处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政事》,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有名的著作,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按事情的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出自成语【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政事》第16条(陶公性检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