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楼永良
释义

楼永良,1954年1月出生,浙江东阳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建设部劳动模范,浙江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现任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简介

楼永良,1954年1月出生,浙江省东阳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国共产党员,建设部劳动模范,浙江省第十 届人大代表。从2001年至今(2008年)任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自1993年担任公司总经理以来,楼永良坚持以人为本,拓市场、强管理、创品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因其出色的业绩,他先后荣获中国优秀建筑企业经理、中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建设部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施工企业经理、上海市建设功臣、浙江省优秀建筑企业家、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等光荣称号。

建筑工人出身的楼永良,20世纪80年代初挑着扁担,带着一队人马从浙江东阳挺进大上海,到今年,他的中天集团经营规模已经超过70亿元;从百把号人小打小闹建个菜场、修条马路到打造除国内最先进的证券卫星地球站;楼永良和他的老乡们凭借浙江人特有的勤奋和适应能力,从上海一路摸爬滚打,走向全国,连年拿下上海建筑业最高荣誉百玉兰奖、鲁班奖,而2004年更是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

工作经历

1979年11月~1987年9月,在浙江省东阳市二建公司任科员、经营科长;

1987年10月~1993年5月,在浙江省东阳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任副总经理;

1993年6月~1996年11月,在浙江省东阳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任总经理;

1996年12月~2000年12月,在浙江省中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

2001年1月~现在,在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裁。

语录

人才最重要事在人为

楼永良说,EMBA班集聚了社会上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从班级学员的名单上看出,学员的层次和素质都比较高。我们以前感觉做企业只要资源加勇气,企业就做起来了。以前虽然说,要企业文化,人才集聚,管理创新,但这些东西说归说,做起来总觉得不重要。现在市场竞争到一定的程度,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社会进步到一定的层次,我和我的企业越来越感觉到,人才集聚的真谛,人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事在人为,业靠人筑,什么事都越来越靠人,没有人才最好的资源也不能很好有效的利用,而且企业现在有的人才,都比较单一,像复合型,综合型的比较少。他举例说,企业各个岗位基本上是单一专业毕业的,像学管理、通财务、懂法律的比较少。当总经理的最起码的,报表基本上要看懂的吧,所以我们选派了集团15名高管参加中南财大EMBA课程的学习,以提升自身多方面的素质。

选学校像选人才

"我认为选择学校学习和选择人才一样,适用的才是最好的",楼永良说,"我也曾经参加过中南财大EMBA班的学习,我认为可能中南财大EMBA没有北大的光华,没有清华大学EMBA的牌子那么响,但是我感觉中南财大师资雄厚。中南财大校长是国内知识产权界顶尖的学者,是给政治局上过课的,他每一个EMBA班都会去讲课,体现他对教学质量的重视,还有会计学院等下面学院的院长基本上都来上课的,我认为这个师资最重要,很适合我们企业人才的需求。他说:"这次我们选派了共15位高管来参加学习。为什么呢?我认为中南财大EMBA不仅按教育部的EMBA教学大纲培养学员,还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最大的优势是财经加法律,而且我认为,这些知识正是我们做企业的,现在是最缺乏的。"

企业经营观点

民营建筑企业期待新跨越——访省人大代表、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

“浙江是闻名全国的建筑大省,建筑业产值和利润已连续数年位居全国第一。”多年从事建筑业的省人大代表、 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三句不离本行。在谈到我省建筑业发展时,他满脸骄傲:“建筑业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异军突起的民营建筑企业更是成了‘主力军’。”

“尽管成绩显著,但民营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很大。”楼永良告诉记者,眼下,尽管浙江很多民营建筑企业已经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高速增长历程,但这些年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市场本身的拉动和灵活的机制,总体呈现低层次竞争状态,其资金实力和资本运作水平较弱,很少具备核心优势。

在楼永良看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风险正在逐步加大,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对浙江省民营建筑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楼永良认为,民营建筑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适应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变化趋势,适应我国建筑业、建筑产品和建筑企业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具体来说,应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

处理好专业化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大型民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选择多元化还是选择专业化的问题。这些年来,中国本土企业有很多也都做过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道题目,但最后都做了减法,选择专业化。分析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国内企业过于关注多元化带来的规模扩张本身,而没有重视专业化及其成熟度,没有深入研究多元化成功企业的发展轨迹、管理经验,未能足够重视企业内在管理素质的提升。

创新盈利模式、企业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尽管中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并未脱离低收益产业行列。”楼永良告诉记者,我国的建筑业劳动密集特征显著,平均利润率与世界500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正因为如此,从建筑商向建筑服务商转变,从传统的建筑企业向创新型的建设企业转变,创新盈利模式,同时创新企业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民营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不断提升技术支撑、人才支撑、制度支撑和文化支撑能力。让楼永良忧心的是,与国际知名建筑承包商相比,浙江民营建筑企业在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民营建筑企业必须创新人才观念和意识,集聚行业杰出的技术、经营和管理的专业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同时,还必须提升制度支撑能力和文化支撑能力。企业靠治理,而治理靠的就是制度;而民营建筑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结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还远远不够,一个好的企业,要有好的战略、管理,还必须有好的企业文化。

构建不等式

慈善不等于捐赠

2006年4月,中天集团荣获国家民政部评审的“2006中国十大慈善企业”称号。“慈善”,已经成为“中天”社会形象的关键词之一。

十多年前,在企业发展困难之时,中天集团即结对支持贫困山区建设,捐资建造了东阳、丽水、云和、陕西省多所中天希望小学,兴办中天高级中学,支持东西部文化交流,捐资给浙江大学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会。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中天集团就向社会各界提供了超过千万元的捐赠。可这位慈善企业的当家人却说:捐赠是善举,慈善是尽社会责任;但慈善并不等于捐赠,慈善更不是社会责任的全部。

楼永良认为:首先,作为企业应该尽到自己的经济责任,比如守法经营、吸纳就业、照章纳税等。同时,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还须自觉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包括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和经济安全、保障客户权益以及环境保护、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帮助贫困的弱势群体等责任。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多年来,中天集团一直做到对企业员工负责,对企业发展负责,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在此基础上,企业每年均要捐赠数百万元开展公益事业活动。关注“中天”发展过程的领导说他们是不知不觉地走上慈善企业之路的。是“无心插柳”、水到渠成。

节约不等于省钱

虽然家底越来越厚实,但中天集团一贯的节约传统却很好的保存了下来。楼永良说,节省费用降低成本是节约,但节约并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省钱,节约更是减少社会的资源消耗。

2003年,中天集团制定了《艰苦奋斗、严肃纪律、廉洁自律的八项规定》每年春节之前都要以集团公司文件的形式重新发布。文件中强调要“建立完善预算制度,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做到公私分明,严格公款消费”、“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楼永良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他出差很少带秘书,经常和员工一起打菜吃饭,对家人倡导“健康平民化消费,反对奢侈”的消费观。

对节约,楼永良有不同于一般企业家的认识。他认为,节约有三个层次,分别是减少浪费节约费用、建设节约型组织、助益节约型社会。

首先是企业的日常行为风格体现节约,比如不要浪费纸张、电、水、油等。其次,对企业整体而言,节约要从组织架构和流程设计也就是企业运营上来体现,比如管理扁平化,信息化等等。中天集团的项目遍及全国各地,由于运用视频会议系统,每年只需要召集区域公司开年初、年终两次大会就可以了,相关会议成本直接降低。虽然视频会议系统只是中天集团信息化建设中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方面却有充分的体现。在更深层次上,节约应该体现在对外部全社会资源的科学使用上。据笔者了解,中天集团开发的房产项目非常注重环保节能,比如“中天”在杭州开发的盛世钱塘楼盘,已被列为建设部节能试点。“中天”的一些项目部创造性地用轻质金属来建造工地围墙,可以重复地方便使用,减少了传统使用砖块、沙浆、水泥等材料的浪费。

财聚不等于人聚

在“中天”,不少精英骨干都有一定的股份,而楼永良只有不到20%的股份。“在中天没有老板”的说法也因此不胫而走,据说,在“中天”个人财富超过楼永良的不会少于200人。

股份不多会不会影响楼永良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中天”集团员工说,恰恰相反,正是楼总的这种胸襟和气魄,使得“中天”成为各方人才汇聚的创业平台。楼永良自己的体会则是八个字:“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他说:“我少占股份,意味着为企业的有用人才多留了一点股份。人聚了,中天集团才能更进一步发展。”据了解,中天集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包括40多名博士、硕士,这些人才以管理入股或技术入股、经营入股,成为企业的大小股东。“中天”正在突破民营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必须跨越的资本社会化和管理专业化这道坎。

在人才使用等方面,“中天”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不拘一格原则、注重绩效原则,并逐步形成大家认同的做法。如“太阳理论”———谁能升起,谁就是太阳。“母鸡理论”———经理不能光做公鸡,要做母鸡,“孵”出人才,带好“小鸡”。“观众席理论”———不但要从舞台上发现人才,还要从观众席上发现人才。“用人重品质,升迁看业绩”———一切以工作绩效为中心,反对浮夸,更反对弄虚作假,提拔用人讲德才兼备。

用人不等于用机器

“中天”管理非常严格,同时又很人性化。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用人更要用心。在这方面楼永良用了很多心思,特别是在对待农民工上面是出了名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天”就在施工现场推广“为一线工人办十件实事的活动”,力度之大,当时在上海建筑行业都引起了轰动。

在中天集团,统称“民工”为员工。楼永良说:“在每个工地上,我们都设立投诉电话,监理的号码,我的手机要向他们公开。有谁克扣他们的工资,他们可直接来找我,我直接处理。”因此“中天”从来没有拖欠工资之类的问题。

笔者看到,在职工生活区内还设有浴室,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会按时供应热水,保证每个农民工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卫生间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卫生程度一点不比家里的差…提到楼永良,一线的农民工,都在对笔者说着同一句话:“楼总,人,真好!”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企业”:集团公司领导每次来工地检查从不事先通知,仔细查看民工宿舍、食堂、厕所,工人们还不知道这是总裁。

《中天人》杂志主编说:“在《中天人》杂志创办初期,本来大家都希望楼总成为第一个在杂志封面上露脸的人,可结果,在创刊号上露脸的中天人却是工作在一线的农民工……”。2004年,“中天”召开了一次特殊的表彰会,奖励100名优秀务工人员,主角就是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外来民工。今年这个表彰会继续开,而受奖励的对象增加到1000人。

成功不等于不变

“中天”重视制度,是一家务实的企业,也是善于创新的企业;他们重视产品质量,同时又注重文化和品牌建设。制度与文化有机融合,使得“中天”的管理水平之高在业内享有盛名,一个年经营规模超过150亿元的全国性企业,只有一个法人、一个资质,集团总部也只有几十人的编制。如此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得益于区域化运作的经营管理创新。

2004年中天集团获得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这是迄今全国第二家获此荣誉的建设企业。正是在这一奖项的申报、评估、现场评审过程中,中天集团才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大企业病”楼永良敏锐地提高对这些表面问题的实质性认识。有人不以为然,但楼永良告诫员工:要居安思危!于是,一场管理方面的深刻变革随即拉开帷幕。一个称为“管理改进办公室”的非常设部门就宣告成立,其职责就是负责“流程再造工程的实施”,以此为核心的一系列工作密锣紧鼓地展开。

与制度创新,流程再造等相适应,中天集团信息化建设也是不惜血本,信息化工程总投入将达到2000万元,建设部相关领导认为这是国内同行业功能最强,应用最好的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

制度创新+文化升级+流程再造+信息化应用,“中天”的管理水平将再上台阶。

无疑对曾经推动“中天”成功,或者现在仍在推动“中天”成功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有破有立,显示了楼永良的勇气和智慧。

慈善事业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累计捐款已逾1.3亿元。

1、楼永良捐赠金额是5500万元,捐赠方向都是教育、社会公益。据悉,这次是胡润百富连续第5次发布胡润慈善榜。而楼永良、楼忠福与其他16位浙商一起,组成“爱心第一方阵”,上榜人数位列全国第一。

2、从2002年开始,中天建设集团每年都资助一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接受教育。五年来,已有近百名贫困学子得到了捐助。

3、2005年5月22日,中天建设集团出资100万元成立“浚生贫困学生助学基金”。2006年12月10日,中天集团又为基金注入助学金100万元。

4、2006年6月,中天建设集团慷慨资助330万元,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大学科技实验楼和多功能楼的建设,为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尽一臂之力。

5、2007年7月28日,中天建设集团出资1亿元设立“浙江省扶贫基金会中天集团爱心公益基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