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犀盾石牌 |
释义 | 长犀盾石牌,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考古工作者在2009年年底已经确认的曹操墓中,又发现一块刻有“常所用长犀盾”字样的石牌,以及铁质铠甲片、陶器、漆器等遗物。相继挖掘出的还有龙形标记陶勺、颗粒状的玉珠、曹操随葬口含翡翠珠等。2010年6月12日中国考古工作者再次从曹操墓(即曹操高陵二号墓)中挖掘出“常所用长犀盾”字样的铭牌,这已是从曹操墓挖掘出来的第九块石牌,成为佐证曹操墓的又一新证据。 主要特征1、在二号墓前室发现的“常所用长犀盾”石牌,是发掘出来的第九块石牌。“与之前发现的八块写有“魏武王”字样的“常所用格虎大戟”等石牌非常相似,但是上半截没有了,猜测上半截写有‘魏武王’曹操二字。” 2、依据考古推断,这块“常所用长犀盾”铭牌与曹操关系密切,与此前出土的“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的石牌都是同时期文物。“这更进一步佐证此墓是曹操墓。” 3、考古工作者选择二号墓道两边的磬形坑和长方形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长方形坑中发现有分布规律的铁钉,可能是建墓时遗留的建筑设施遗迹。出土的龙形标记陶勺,考古专家称十分罕见,代表着十足的帝王身份。 4、二号墓发现的颗粒状的玉珠,大小相仿,中间有穿孔,或是曹操生前冠上戴的饰物。之所以散落在地上,据考古队员说,有可能是盗墓贼在离开墓穴时掉落的。另外,考古队员在墓穴的侧室发现了有画像的砖,但是一些已经遭到了破坏。 5、墓中还出土一颗“翡翠珠”,珠子呈椭圆形,直径2厘米左右,无色透明、质地温润。专家估计,其价值上千万元人民币。 考古发现1、从曹操墓出土的珠子都带有穿孔,只有这个翡翠珠没有任何穿孔,由此推断其他珠子为配饰物上所用,翡翠珠为曹操下葬时口含。“在墓室中由于被泥土包裹,才一次次躲过盗墓者的洗劫,得以完好保留下来。”2、曹操墓墙壁的长钉上发现有帐幔丝线缠绕的痕迹,并发现了大量的铠甲片,“这像是一件完整的铠甲”。 2009年12月27日,中国考古专家暨文物部门对外公布,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过考古专家的研究判定,二号墓即为曹操墓。中国考古界找出九大证据证明曹操高陵就在此地。 最新发现2010年6月12日上午9点半左右,刚刚出土的一块铭刻着“常所用长犀盾”字样的石牌,通过电视镜头展示在公众面前。这是曹操墓首次出现带“盾”字的石牌,表明墓主人生前曾经使用过此种兵器。遗憾的是,石牌残缺了三分之一。考古人员根据此前的发掘经验推测,残缺部分应该刻有“魏武王”字样,并希望在今后的发掘工作中能够出土。在此前的考古发掘中,曹操墓中共出土刻铭石牌约60件,有长方形、圭形等,上面的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块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等字样,十分珍贵,被专家认为是证明墓主为魏武王曹操的最为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发现石牌的地点位于曹操墓前室、一块被扰动的石质地板残块下面。此前该墓中出土的曹操头盖骨,以及8块“魏武王常所用”刻铭石牌,均在此出土。让专家们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出土石牌凡带有“魏武王”字样的,均被打断;专家推测为石椁的精美画像石,也均被打成碎片,以至于考古人员从墓中出土了上万片画像石残片;曹操的遗体被人从墓葬后室拖到了前室,甚至连脸部都被残忍地砍去。 遭人破坏根据这些非正常现象,专家推测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曹操墓曾遭人为破坏,也许就在曹操去世后不久,有“仇家”报复性地刻意毁墓。考古人员还继续清理了墓室内被盗墓扰动的石质地板残块,出土了铁质铠甲片、陶器、漆器、玉珠等遗物。同时,考古人员选择了墓道两边的磬形坑和长方形坑各1个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长方形坑中发现有分布规律的铁钉,可能是建墓时遗留的建筑设施遗迹。 备受关注的曹操高陵1号陪葬墓考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但令人失望的是,由于被盗严重,除一把锈蚀严重的铁剑外,陪葬墓内没有其他文物出土。1号墓与曹操墓相距30多米,坐东朝西,和曹操墓方向一致,形状呈刀字形,墓道呈斜坡状,陡峭狭窄,墓道两旁分布有方形坑。从布局上看,陪葬墓与曹操墓应属同时规划,陵园的中轴线在两墓之间,两个墓的墓道还分别对着一个陵门。但1号陪葬墓规模远小于曹操墓,规格也不高,仅是一个坚穴土坑墓,墓室上部没有砖石券顶,墓底也没有砖石铺地,与当时的墓葬特征不太相符。1号陪葬墓共清理出7个盗洞,其中一个盗洞通往曹操墓,被盗、破坏十分严重,仅在墓道通往墓室的地方出土了一把铁剑。陪葬墓几乎是一座空墓,这让本来迷雾重重的墓主人身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以猜测。没有文献记载,又没有得力的实物证据出土,专家们感到十分迷惑不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