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影像金庸 |
释义 | 作者 陈墨,安徽省望江县人。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6-1990年间发表过大量文学评论文章。著作有“评金庸系列”书籍。 陈墨评金庸书系之一。 作者简介陈墨,安徽省望江县人。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6-1990年间发表过大量文学评论文章。著作有“评金庸系列”,以及《新武侠二十家》、《新武侠五大家导读》、《新武侠之趣》、《海外新武侠小说论》、《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碧血剑>拍摄秘笈》、《武侠文宗:金庸小传》、《中国军事精粹》、《妙悟心禅》以及《刘心武论》、《张艺谋电影论》、《陈凯歌电影论》、《黄建新电影论》、《费穆电影论稿》、《中国武侠电影论》、《中国武侠电影史》、《中国百年电影闪回》、《影坛旧踪》、《半间斋影话》、《中国电影十导演》。 内容提要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和贾宝玉。一千个人就有对金庸小说的一千种不同理解。改编金庸作品,正是对金庸小说不同形式的诠释。你说你的金庸,我说我的金庸,各有所短,自然也会各有所长。 相关导语金庸小说不仅是当今多元文化生活中一种受人喜爱的文化消费品,而且已经成了当今影视创作改编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从香港粤语片电影导演胡鹏于1958年率先将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搬上银幕以来,金庸小说被一次又一次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连续剧,至今不绝如缕。在电影和电视屏幕上,我们见识了金庸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就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林黛玉和贾宝玉一样,一千个人就有对金庸小说的一千种不同理解。改编金庸作品,正是对金庸小说不同形式的诠释。你说你的金庸,我说我的金庸,各有所短,自然也会各有所长。本书对由金庸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作了详细的解读。 内容目录自序:关于“改编备忘录” 金庸小说与电影 一、金庸小说的高难度 二、金庸小说的电影改编 三、金庸小说的影响与启示 30集电视连续剧《碧血剑》改编备忘录 一、主题研究 二、风格设计 三、情节与线索 四、改编原则 五、改编难点 六、改编要点 七、人物分析与提示 40集连续剧《神雕侠侣》改编备忘录(提纲) 一、主题层次与要点二、风格层次与要点 三、重要人物及其个性类型 四、武功打斗的想象和设计 五、需要讨论和处理的难题 六、人物关系与重要故事情节 七、逐回讨论 电影《神雕侠侣》改编备忘录 一、引言:改编金庸的难处 二、对《神雕侠侣》小说的理解和电影的设想 三、保留什么:原则与要点 四、删除什么:原则与要点 五、逐回题材初选与提示 六、三种初步构想及其分段建议 七、重要人物的性格及其相互关系 八、结语:对编剧和导演人选的建议 50集电视连续剧《鹿鼎记》改编备忘录 一、主题认知二、风格:幽默与卡通 三、结构分析 四、语言艺术 五、情节与疑问 六、人物与名册 附录一:《鹿鼎记》场景提要与说明 附录二:《倚天屠龙记》主要场景策划备忘录 后记 书籍前言一 金庸小说不仅是当今多元文化生活中一种受人喜爱的文化消费品,而且已经成了当今影视创作改编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从香港粤语片电影导演胡鹏于1958年率先将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搬上银幕以来,金庸小说被一次又一次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连续剧,至今不绝如缕。在电影和电视屏幕上,我们见识了金庸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在1998年台湾举行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台湾电视屏幕上甚至出现过四部《神雕侠侣》同时播放,四对杨过、小龙女打擂台的盛况。 大陆方面,新世纪之初,金庸先生以一元钱象征性版税将《笑傲江湖》的版权出让给中央电视台,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并从此掀开了大陆电视人改编金庸小说的崭新一页。短短几年之间,金庸的绝大部分小说都有了大陆电视改编版本。最新的消息是,已经有大陆制片商购买了某些金庸作品的下一轮改编权。 如此,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已经成为金庸小说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子项目。而从电影和电视剧改编的角度来看金庸小说,也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角度,不仅能够深入其中,往往还能别开生面。 二 香港、台湾、大陆、新加坡以及其他地区华语影视制作机构争相改编金庸小说,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状况,固然有让人激动的一面,却也有让人忧虑的一面。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如此之多的改编作品,究竟有哪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作品称得上是金庸小说改编的精品或经典之作? 各领风骚三五年,或一二年,或几个月,很快就有新的同题作品出现,有好的、值得赞赏或可以理解的一面,即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和贾宝玉,一千个人就有对金庸小说的一千种不同的理解。改编金庸作品,正是对金庸小说进行不同形式的诠释和翻译,你说你的金庸,我说我的金庸,大家都来说,各有所短,自然也会各有所长。 但这里也有不大让人放心的一面,那就是一些号称改编金庸小说的作品,不过是貌似金庸小说,其实并没有表现出金庸小说的真精神和真肌理,常常是对金庸小说进行随意的改动和编造,有些甚至不过借用金庸小说的人物姓名及其个别线索进行让熟悉金庸小说者瞠目结舌的创新。后一类作品,无论成功或失败,恐怕都与金庸小说没有多大的关系。 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数千年小农经济传统的影响,在进入现代化商业竞争市场之初,影视制片商常会重蹈先人无序竞争、小本经营、以次充好乃至假冒伪劣的覆辙。在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之际的上海武侠电影史上,和50年代到60年代之交的香港武侠电影史上,都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恶性竞争导致武侠片数量激增至“臭遍街”的可怕现象。这种追求多快好省,实际上不过是以次充好的短期行为,结果不仅会砸掉制片商的品牌,还会使整个电影类型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金庸小说的声誉虽然不至于因为部分改编者的假冒伪劣而受到根本性的损害,但若冒改编金庸之名却少金庸小说之质的作品太多,难免让人对金庸小说的改编作品印象恶劣,甚至对金庸小说敬而远之。 虽然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电影电视作品很多,金庸小说也被改编了一轮又一轮,但如何对待金庸小说及如何改编金庸小说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 三 近几年来,我受制片人张纪中先生的邀请,参与了他担任制片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已经播放,毁誉不一)、《碧血剑》(制作完成,即将播放)、《鹿鼎记》(正在拍摄过程中,即将进入制作阶段)和电影《神雕侠侣》(因为多种原因,至今仍未投拍)等作品的改编创作。我的身份是文学顾问,实际上却参与改编策划、剧本统筹和剧本编审等多项工作。 参与这些作品的改编工作,我曾与不同的导演、投资人及数十位编剧合作过,见识过多种不同的改编理念和改编方法,与一些编剧和导演之间有过激烈的争议和大大小小无数次的讨论切磋,总体上是大家合作愉快。 经过讨论和争议之后,多半都能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在与富有经验且具艺术才华同伴合作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切实了解到电影或电视形式与小说之间的不同,因而必须经过艰苦的改编和再创作,才能够找到恰当的形式将金庸小说的形象和灵魂充分地表现出来。 当然也会有难以合作的时候,有些编剧虽然富有编剧经验且有创作才华,但他们的剧本不只改编,更多的其实是改写;不仅改写了金庸小说的故事情节,甚而改写人物性格。不能说剧本不好,但却不是、至少不完全是金庸小说的改编剧本。我只能说,这些编剧没有认真阅读金庸小说原著,没有深入理解金庸小说的肌理和精髓,甚至对小说原著还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尊重,因而导致有些情节和场次的改编,看起来虽然有戏,实际上损害了金庸小说的肌理。 为了大家有一个共同工作的基础,从《神雕侠侣》的改编开始,我都会先写出改编备忘录。也就是将我能够想到的一些问题写出来,诸如对原著的理解,对其中主题和人物的分析,对小说情节肌理的梳理,对改编风格和改编难点的思考等等,供大家讨论,然后再根据大家的共同认识确定具体的改编思路和改编方案。备忘录的形式和性质并不一样,有些只是一个讨论提纲,有些则兼具策划书的性质。因而有些比较简略,而有些则相当完备周到。 四 本书收录了我的几个备忘录,需要作一些具体的说明。 首先,其中没有40集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的改编备忘录,因为我参与这部戏的改编工作时间比较晚,第一次参加摄制组的集会,已经是讨论剧本的初稿阶段。因为中途加入而后程不得不快马加鞭,我没有来得及从容地写出一份详细的《射雕英雄传》改编备忘录。我的观点和意见都在讨论会上口头发表,当场讨论,从而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对剧本的审读报告及其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也大都写在剧本打印稿的空白处,因为没想到要保存这些,所以搬家之后,这些剧本文稿和我的意见与建议文字也就全都丢失了。 其次,40集电视连续剧《神雕侠侣》的改编,我写出了备忘录,但后半程我一直在国外做访问研究,只能通过电子邮件与编剧和导演讨论。我的电脑曾染上病毒而导致一些文件丢失,所以,这里收录的关于电视连续剧《神雕侠侣》的备忘录也就只是一个提纲,而不是备忘录的全文。好在我还参与了电影《神雕侠侣》的策划,并写出了完整的策划讨论方案,且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从中也可以看到我对这部小说的基本看法及其改编思考。 再次,这里收录的30集电视连续剧《碧血剑》和50集电视连续剧《鹿鼎记》的改编备忘录,是我根据改编工作备忘录删节而成。也就是说,这里发表的,只是实际工作备忘录的一部分。因为具体的工作备忘录中将这两部作品的所有人物都作了备案索引和分析提示。对于并不实际参与改编工作的读者来说,有些内容未免多余。不过,除了删节之外,在其他方面并无修改,全都保持原状。 又次,最后收录了两个特殊的备忘录,即场景设计备忘录。场景设计和主题影视城的设计,既非我特长,也不是我的正常工作。只是,我曾应邀参加过包括浙江象山《神雕侠侣》影视城等多家主题影视城的策划讨论,有意思的是,最终建成的影视城,我没有留下文字;而我留下备忘录文字的影视城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最后并未建成。我把它们也收录在此,也算是熟悉金庸小说的一个非常特殊的角度另外也有一份特殊的纪念价值。 五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过去的几年间我本人也曾参与过几部金庸小说的改编工作,我对金庸小说改编作品批评的公正性可能会受到质疑,也确实在一定的程度上丧失了充当公正的批评家的资格。在这里,我不再是以一个批评家的身份说话,而是以一个金庸小说改编的参与者的身份说话。 我的这份《备忘录》,并不是对其他金庸小说改编作品的批评,而是自己参与的几次金庸小说改编的真实记录。我当时写作备忘录的目的,如前所述,不过是作为一个改编顾问和策划人,为编剧、导演、制片人和其他策划人的讨论提供一份讨论的草案,以便大家有一个开始工作的共同平台。其中有我对作为改编对象的金庸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理解,有对金庸小说改编基本原则和思路的探索,有对一些改编难点的梳理和分析。前车之鉴,无论是作为成功的经验或作为失败的教训,都应该也值得与大家分享。 对于影视创作界以外的读者,只要喜爱金庸小说或喜爱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这本书也有一些可以分享的东西。例如,其一,从影视改编的角度看金庸小说与纯粹地看金庸小说文本角度大不相同,因而看法和所见都会有所不同。其二,通过这本书,多少可以了解一些金庸小说改编及其影视制作的思路、流程及其相关的内部消息。其三,备忘录说到底仍只不过是一种设想,一种讨论的草案,与最终形成的影视作品还有相当的距离,了解其中的差异,或将此作为一种观看或评价影视作品的参照系,或许不无补益。 当然,这不过是我自己的个人想法,真实效果如何,尚待读者朋友阅读和鉴定。毕竟,这些“备忘录”不过是些改编工作的备忘录而已。是否值得一读,请您看看再说。 书籍后记这是一本从未出版过的新书。 人民出版社要集中重新出版我曾出版过的金庸小说研究著作,我当然非常高兴,也非常感激。高兴和感激之余,也有一点惶愧,这一套新书如果全都是旧作,心里总是有点过意不去。因而想:一套书中总要有一两本新作才好。进而想到,自己近些年来参与多部金庸小说改编工作,其中的一些备忘录,或许不无出版的价值。于是,就有了这本新书。 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第一次发表。只有第一篇即《金庸小说与电影》曾收入上海三联版《孤独之侠》一书以及台湾远流版《视觉金庸》一书。现在让它“归队”,而在原《孤独之侠》即《金庸小说散论》一书中补充新的论文。 参与多部金庸小说的改编工作,我总共写下了超过一百万字。其中包括策划书,备忘录,讨论提纲,回应编剧和导演的提问,分集提纲和分场提纲的阅读意见、建议和总体报告,以及剧本每一稿的阅读报告、具体意见和建议等等。这里的二十来万字,就是从这些文字中精选出来的。 此前,山东画报出版社曾出版过我的《细读神雕:问世间情为何物》(2006年5月第一版),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小说的细读和细评,其中收入了一些有关这部小说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的文字——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曾设想要专门编辑一本我本人谈论该书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的书,但因为我当时忙于别事,有许多文件没有及时找到,遂作罢论。 另外,江西美术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我的《(碧血剑>拍摄秘笈》(2007年1月第一版),将我有关《碧血剑》改编的文字收录了不少,包括我对剧本一稿到三稿的意见和建议的精选文字。只不过,这是一本图文书,其中包含了数百幅最新版电视连续剧《碧血剑》的剧照,我的文字几乎成了照片的附属品。我关于《碧血剑》改编的文字共有35万多字,那本书也不过收录了其中的一部分。 我自己更看重这一本书。不仅因为这本书全部由我自己编写成,而且包含了多部作品的备忘录,集中起来,可以看到更多的内容,且能更清晰地看到我的一些改编创作思路,反过来,从这样的角度看金庸小说又会有新的心得。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向人民出版社及其相关领导表示衷心感谢!感谢责任编辑孙兴民先生、许运娜小姐及其他工作人员为此书所付出的辛劳! 陈墨 2007年1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 作 者:陈墨 类 别: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开 本:32开 ISBN:9787506032162 页 数:438 出版日期:2008-07-0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