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蓝翠蛛
释义

昆虫名,为蛛形目,跳蛛科。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国的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贵州等地。寄主危害作物有棉花、水稻、蔬菜等。

中文学名:蓝翠蛛

拉丁学名:Siler cupreus Simon, 1889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蛛形纲 Arachnida

目:蛛形目

科:跳蛛科

属:翠蛛属

分布区域:日本以及中国的浙江、湖北、湖南、福建、贵州等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形态特征

雌蛛

体长4.00-7.40毫米。头胸部中部隆起,棕褐色,眼区黑褐色,被有蓝白色细毛,前边毛多而粗,并向前方伸出。生活时头胸部闪金属光泽。眼区约占头胸部1/2。螯肢前齿堤2齿;后齿堤有1大板齿,其基部一侧呈锯齿状。螯肢外具刚毛刺。第一步足腿节黑褐色,其它步足黄褐色,具褐色条斑。腹部背面翠绿色,有金色闪光。前、后端1/3处各有一条黄褐色横向括弧斑。腹部腹面中央黄褐色,两侧一对黑色斜斑,是前面后部背斑的延伸。

雄蛛

体长4.00-5.60毫米。体色较深,金属光泽也较强。背甲外缘黑色细边,沿此缘有一条狭窄的蓝自斑带,侧纵带深色。第一步足粗壮,灰褐色,膝、胫节上、下均被蓝黑色丛毛,第1步足灰黄褐色。第Ⅲ、Ⅳ对步足黄色。腹部背面光泽夺目,在中、后段各有一条蓝色闪光横带。

卵袋

产卵前先做卵室,卵室长9毫米,宽7毫米,高4毫米。形状似窝,但壁厚而结实。每个卵室内有卵袋一个,卵袋很简单,只是一些丝,把卵粒粘在一起。卵粒圆形,淡黄色。

生物学特性

习性

蓝翠蛛是游猎性蜘蛛,多发生在山地、丘陵棉田内。此蛛并不善于跳跃,行动时第I对步足和触角不断颤动,速度很快,同时腹部还不时上举。一般白天活动,夜晚多隐蔽在简陋的丝巢内,巢可见于树皮下、树洞中、树叶间、棉田内棉叶背面。巢的两端有半圆形或椭圆形的“门”,门可向上掀起,蜘蛛由此进出,进去后把门拉下,并在里面加一些丝使之紧闭。在窝内蜕皮,并把蜕下的皮推出巢外。蜕下的皮褐色,头胸部有红、绿、古铜色的金属光泽,可以辨认。

繁殖交配

蓝翠蛛当性成熟后即寻找异性进行交配。当雄蛛遇到雌蛛时便举起第I步足,在雌蛛面前忽左忽右的作一弧形“舞蹈”,当雌蛛应许后,雄蛛靠近雌蛛,缓慢爬上雌蛛背面,雌蛛将腹部向上一侧翘起,雄蛛则以一侧的步足抱着头胸部以触肢伸向雌蛛腹面进行授精。数分钟后,雄蛛退下,继之又举足爬上雌蛛背面,雌蛛将腹部向上另一侧翘起,雄蛛再以最一触肢伸向生殖孔进行授精,如此反复数次,历时30分钟左右。交配完毕后雄蛛离开。雌蛛有多次交配习性。产卵与护卵:交配后的雌蛛准备产卵。在产卵前雌蛛建造卵室(或就把窝加以扩大充实而成)。在棉田内卵室多建在枯叶内,形状似居住的巢,但壁厚而结实,体积较大。因常建于棉花枯叶内,仅两端的门及中间的小部分外露,故不易被发现。卵室建造完毕后2-3天就开始产卵。雌蛛就在卵袋上进行护卵。有时还拨动卵粒。在护卵期间,雌蛛很少外出寻食。在护卵期间,若人为撕破卵室放入异物,雌蛛会把异物推出,并修补卵室。若将两个刚产卵的雌蛛调换卵室,结果没有影响。雌蛛可产多个卵袋。有时造多个卵室,有时就在同一个卵室内产卵,因此,有时发现同一个卵室内幼蛛和卵粒均有。产卵量:蓝翠蛛的雌蛛一生大多可产4个卵袋,最多可产5个卵袋,每个卵袋的含卵量平均20粒左右,最多31粒。一生的产卵量在70-80粒左右。孵化:蓝翠蛛胚胎的长短主要受温度所制约,即温度高,历期短,反之温度低,历期长。在17-19℃时需34天;18-20℃需33天;20-23℃需18天;25-29℃需13天,27-31℃需10天;28-31℃需8天。

蜕皮

孵化后的幼蛛在卵室内要完成2次蜕皮之后再出室营独立生活。幼蛛在卵室内,仍然得到雌蛛的看护,并把幼蛛蜕的皮通过室门推出室外。第一次蜕的皮呈粉红色,第二次蜕的皮呈褐色。因此,可以根据卵室门口幼蛛蜕皮的颜色来推测卵室内幼蛛的发育情况。幼蛛从第一次蜕皮到第二次蜕皮的时间与温度呈负相关。在2D-25℃时需9天;27-31℃需8天;28-32℃需4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