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最小因子定律 |
释义 | 该定律是由19世纪德国农业化学家Liebig首次提出的,他是研究各种因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先驱。1840年,他首次提出了“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因此,后人便将这一定律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此外,该定律还有不少需要补充的内容: 1) 当限制因子增加时,开始增产效果很大,继续下去则效果渐减。 2) 如果土壤中的氮支持其最高产量的80%,磷支持90%,最后实际产量是72%,而非80% (可与第四条联系) 3) 该定律只有在严格控稳定状态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 4) 应用该法则时,必须要考虑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一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很多或容易吸收,他就会影响到数量短缺的那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 生物也可利用生物代替元素,如果两种元素是近亲,常常可以由一种元素取代另一种元素来实现功能。(此规律也适用于其他的生态因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