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虞庆则 |
释义 | 虞庆则(?—597年):北周、隋朝大臣,本姓鱼,匈奴铁弗部赫连氏。南北朝间,其父赫连祥出任灵武(今宁夏吴忠境内)太守,举家入籍灵州,后迁居京兆栎县(今陕西临潼北),其家族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强。 虞庆则出身将门虞庆则出身将门,也喜欢读书,还会鲜卑语,可谓文武双全。先在北周任参军,袭封爵位沁阳县公。宣政元年(公元578年)被北周皇帝授予将军,出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长史。 文武干略由于他“文武干略”,不久升任石州(今山西离石县)总管。隋朝建立以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进封虞庆则为大将军,历任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等要职,封为彭城郡公,并担任营建新都总监。当时,尚书左仆射兼纳言高颍是朝中第一号人物,而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的虞庆则就成为隋朝政府第二号人物。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文帝下诏处死了虞庆则。 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在黄巾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之下,汉廷中央统治日益衰微,各地官吏和地主豪强势力展开了割据和兼并混战,全国形势一片混乱,国力大伤,边地的各少数民族势力亦乘机内犯,参与竞争,大有问鼎中原之雄心。一些民族从割据一方,到统一个大区,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中匈奴族的一个分支铁弗部亦率先大量内迁,并在西北地区建立了一个大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把这一混乱的时代称之为“五胡十六国”。属于匈奴铁弗部的虞庆则家族,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入内地建功立业,并登上统治阶级高峰地位的。 文武双全虞庆则本是京兆栎阳人,栎阳古城在今陕西临潼境。本姓鱼,其先人曾任于赫连氏,家于灵武,故庆则亦可称为灵武人,世为北边豪杰,熟悉北方边事,而为胡人所畏。父名祥,曾任宇文周的灵武太守,故为武将世家。庆则幼时,秉性雄毅,倜傥不群。及长,身高八尺,俨然是一个伟丈夫,胆气极壮,能身披重铠,带两鞬,左右骑射,箭不虚发,本州豪侠,无不敬而畏之。因久与鲜卑人相处,故善鲜卑语,殆已鲜卑化了。 初以弋猎为生,既而折节读书,深通大义,对于古人,他特别崇拜班超、傅介子,颇有立功于边疆的雄心。父曾受周封为沁源县公,因袭父爵,仕周,为释褐中外府行参军,既迁外兵参军事。宣政初授仪同大将军,除并州总管,并州也是胡人南下首当其冲的国防要区,时稽胡数为叛乱,越王盛的内史下大夫高颎讨平之。 高颎与越王盛商议,求一文武俱备而有干略者镇守边区,以遏边乱,认为虞庆则为最适当的人选,乃上表,请派庆则任石州总管。这是庆则首次受到高颎的赏识。庆则至石州任所,恩威并施,胡不敢犯,境内因而安,稽胡之慕义来归者达八千余户之多,庆则诚不负高颎付托之重。高颎既归杨坚,庆则也入杨坚幕中,为杨坚之得力将领之一。 故杨坚称帝,怂恿杨坚诛灭前朝北周宇文氏宗族,为巩固新生的隋政权立了大功,他被提升庆则为大将军,迁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封彭城郡(今江苏徐州)公。新都既定,经营建筑,即由庆则任新都的工程总监。吏部尚书相当于现今的内政、考选、铨叙三部的部长,京兆尹相当于现今的首都特别市长,一身而兼三要职,其见重之深,由此可知。 击退突厥隋初,突厥可汗沙钵略(名摄图)的妻子(原系北周的千金公主),对于隋文帝杨坚灭她娘家家族怀恨在心,便极力鼓动沙钵略攻打隋朝新政权,妄想恢复宇文周家族的统治,而沙钵略也早有南下的扩张野心,夫妻俩想到了一起。开皇二年(582年),沙钵略率10多万突厥大军,分东西两路齐头并进,同时越过河南、河西地区,并从木峡吴(今宁夏固原西南)和石门关(今宁夏固原西北),向隋朝的京畿腹地进犯。一时间,“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使整个西北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对刚刚建立不久的隋朝政权构成极大的威胁。一开始,朝廷命令右仆射虞庆则率军驻防弘化(今甘肃庆阳境内),防备敌军从灵州道、原州道内犯。 当两地失守后,隋文帝再命令虞庆则领兵出原州道,河间王杨弘领兵出灵州道,左仆射高领兵出宁州(今甘肃宁县),各为元帅,分别迎击来犯之敌。虞庆则军打得非常英勇,部将韩僧寿、杨洗等在鸡头山(今六盘山)和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大败来犯之敌。但是,虞庆则的部队也是伤亡惨重,仅仅因冻伤“堕指者千余人”,部将达奚长儒的骑兵两千多人骑在侧翼掩护大部队,与突厥军死战,最终击退突厥。达奚长儒伤重而死,其部下死者十之八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虞本人却因战功而升为尚书右仆射,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出使突厥突厥南犯失败后,于开皇四年(584年),朝廷又派虞庆则出使突厥汗国。这时,突厥内部出现分裂,达头可汗等称雄于西部,称西突厥,并经常对摄图所据东方的东突厥进行侵犯。 突厥主摄图见中朝政局,渐趋安定,乃有内附之意,但请隋方派一重臣充使者,前往谈判,这个差使又落到虞庆则身上。庆则至突厥,摄图欲与隋使分庭抗礼,庆则责以往事,摄图不服,其随使长孙晟更多方晓谕,虞庆则终于成功地说服沙钵略可汗,摄图及其弟叶护乃拜受诏命,称臣朝贡,愿永为藩附,并对庆则赠马千匹,并以其女妻之,以结盟好。并于次年率部众内迁,寄居到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部白道溪一带),对隋朝进贡不绝,使得北方摆脱了战乱,广大边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 庆则使突厥时,文帝曾命之曰:“我欲存立突厥,彼送公马,但取五三匹。”虞庆则在这次出使劝降中违背了隋高祖杨坚的“我欲存立突厥,彼送公马,但取五三匹”旨义,而庆则所受马,不仅接收赠马千余匹,过于文帝所限者二十倍;还纳可汗女儿为妻。其实这一限止受马的命令,也是多余的,赠马千匹,出于突厥的诚意,只接受五匹,反使突厥有见外之感,有激起不愉快的可能,故庆则受之不为罪,文帝亦不之罪也。 事成返国,文帝以其不辱使命,功不可没,未加深究,且升授他上柱国,晋爵鲁国公,食任城县一千户,并以彭城公授其第二子义,赏封可称优厚。虞庆则从而一跃“位居宰相,爵为上公”,满门皆有封赏,个个弹冠相庆。 死因评述虞庆则最终遭隋文帝诛杀,与他的功高盖主、和同僚争功及任人唯亲有很大的关系。 与杨素争功1、与杨素争功让文帝起杀心平陈之后,文帝至晋王广府邸,置酒庆功,群臣毕至,向文帝称觞上寿,文帝因谓群臣曰:“高颎平江南,虞庆则降突厥,可谓茂功矣。”杨素进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高颎含养功夫较深,未做一声;庆则毕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武夫,反唇相讥曰:“杨素前出兵武牢、硖石,非至尊威德,亦无克理。”杨素不能耐,二人遂在文帝面前,互争长短,御史欲弹劾之。文帝说:“今日讨功为乐,宜不须劾。”二人始止争端,庆则进对文帝说:“臣蒙赉酒食,令尽乐。”时御史在侧,文帝恐庆则酒后失言被弹,乃赐御史领酒出饮之,其曲意周旋如此。庆则奉觞上寿,极尽欢乐。文帝因谓群臣曰:“愿与诸公等子孙,常如今日,世守富贵。”所谓群臣,当然包括庆则在内,这是文帝的表面文章,其内心对那些文武兼备、功高盖世的勋旧,应如何处置早已成竹在胸,而故意作抚慰之词耳。这是开皇八年的事,由是庆则与杨素不和。 征讨李贤2、征讨李贤只为文帝诛杀埋下伏笔 开皇九年,虞庆则的官位有了变动,韩为右卫大将军,未几又韩为右武卫大将军,史未言其是否仍任尚书右仆射,实际上原官仍在,这种官上加官,并不是好意,而是作调职的准备,可是相安了一段时间,尚未实现调职,而文帝处置虞庆则的机会终于来了。 开皇十七年,岭南南宁一带的李贤,举兵反隋,文帝将发兵讨之,有二三将领自请效命,文帝皆不许,独对虞庆则加以责备说:“位居宰相,爵乃上公,国家有贼,遂无行意,何也?”实际上文帝之责虞庆则是吹毛求疵,意别有在。第一,李贤是地方的局部割据,用不到发大兵征讨,更无须宰相亲自远征。第二,虞庆则熟悉北方的边事,如果北边有乱,贼势甚强,要他亲自出征,才算合理。第三,虞庆则生长在北方的寒冷地区,而岭南是副热带地区,尤其是南宁一带已在热带范围,要他亲自率军,出征热带地区地方的割据势力,甚不合理。虞庆则在廷议之时,未有请命南征的表示,是合理的。但是,文帝既然如此对他责备,他少不得面露恐惧之色,拜谢其过。文帝乃命庆则任桂州道行军总管,率军征讨李贤。 错信内弟3、错信内弟被诬告 他自己的错误,是要他的内弟赵什柱为随军长史。照理,内弟是至亲,应该是一个靠得住的人,但他并不知道这个无行的小人,暗与庆则的爱妾相通,他常恐事发,正要设法陷害他的姐夫,因而扬言庆则本不欲行,逼于帝命,不得不然。他散布这个言,本来要使文帝知道,加罪于庆则,文帝自然很快地知道了这则消息,甚感不悦。大将出征,向帝辞行,帝照例设宴相送,以礼遣之。但是文帝既不悦于先,此礼遂不举行。至此,庆则始感怏怏不乐,颇不得志。李贤是经不起一击的毛贼,不久事平庆则北返,至潭州临桂镇。庆则观察形势,眺览山水,认为此地险固,加上四周粮食充足,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乃命什柱赴京报告,意欲说动帝意,派一能将守之。但是什柱则捏造谎言,谓庆则谋反。 功高盖主4、功高盖主终致命 事理甚为清楚,如果庆则欲反,则据临桂镇称兵,便可如愿,又何必派赵什柱回京报告?此事稍加思虑,即可明其真相,不必派人案验。但文帝不作此想,派人验之,这个派验之人的报告,必然证实了赵什柱的谎言,庆则因遭诛戮。按庆则如有反意,则兵权在握,岂肯束手就缚,文帝如无必杀庆则之意,则当对受命往杀之人,应作弹性的指示。可是文帝也没有这样做,由此足以说明文帝早有除庆则之意,特借此机会而发作耳。所谓“子孙常如今日,世守富贵”,真是言不由衷的欺人之谈而已。庆则之死,真是冤枉之极。 历史记载子女简介虞庆则有二子,长子虞仁孝,次子虞澄道(字义)。仁孝自“幼豪侠任气”,因父功勋,起步即授仪同,领晋王亲信,大有飞黄腾达的前途,但却因父亲冤案而被除名罢官。隋炀帝即位后,追念老臣旧功,为虞家平了反,重新授予仁孝后卫长史兼领金谷兰,监禁苑。后在征讨辽东时,仁孝又被授都水丞,主持后勤监运,颇有功劳。大业十一年(615年),仁孝被人告发“图谋不轨”,被杀。其弟时任东宫通事舍人,亦受牵连罢官。 史家评价隋文帝建立的新政权,第一任的新政府人事,高颎是第一号人物,官职是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虞庆则是第二号人物,官职是内史监兼吏部尚书。他们都是凭着文武兼资的本领,建立汗马功劳而获得政治地位,可是他们均荣宠于前而获罪于后,不得善终。史家对于功臣虞庆则的下场,似有不平之心 《隋书》在评论中写道:“牵牛蹊田,虽则有罪,夺之非道,能无怨乎?”书中在分析虞氏获罪的原因时,又认为“虽时主之刻薄,亦言语以连祸乎?”最后还点名批评了皇上,“高祖沉猜之心,固已甚矣。求其余庆,不亦难哉!” 有史家认为,这是历史上的一桩悬案与遗憾,实则是因为虞庆则的功劳太大,权位太重,已经对朝廷和皇上本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在中国历史上“狡兔死,良犬烹”的事例还少吗? 史书记载《隋书·虞庆则传》 虞庆则,京兆栎阳人也。本姓鱼。其先仕于赫连氏,遂家灵武,代为北边豪杰。父祥,周灵武太守。庆则幼雄毅,性倜傥,身长八尺,有胆气,善鲜卑语,身被重铠,带两鞬,左右驰射,本州豪侠皆敬惮之。初以弋猎为事,中便折节读书,常慕傅介子、班仲升为人。仕周,释褐中外府行参军,稍迁外兵参军事,袭爵沁源县公。宣政元年,授仪同大将军,除并州总管长史。二年,授开府。时稽胡数为反叛,越王盛、内史下大夫高颎讨平之。将班师,颎与盛谋,须文武干略者镇遏之。表请庆则,于是即拜石州总管。甚有威惠,境内清肃,稽胡慕义而归者八千余户。 开皇元年,进位大将军,迁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封彭城郡公,营新都总监。二年冬,空厥入寇,庆则为元帅讨之。部分失所,士卒多寒冻,堕指者千余人。偏将达奚长儒率骑兵二千人别道邀贼,为虏所围,甚急,庆则案营不救。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上不之责也。寻迁尚书右仆射。 后突厥主摄图将内附,请一重臣充使,于是上遣庆则诣突厥所。摄图恃强,初欲亢礼,庆则责以往事,摄图不服。其介长孙晟又说谕之,摄图及弟叶护皆拜受诏,因即称臣朝贡,请永为籓附。初,庆则出使,高祖敕之曰:“我欲存立突厥,彼送公马,但取五三匹。”摄图见庆则,赠马千匹,又以女妻之。上以庆则勋高,皆无所问。授上柱国,封鲁国公,食任城县千户。诏以彭城公回授第二子义。 高祖平陈之后,幸晋王第,置酒会群臣。高颎等奉觞上寿,上因曰:“高颎平江南,虞庆则降突厥,可谓茂功矣。”杨素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庆则曰:“杨素前出兵武牢、硖石,若非至尊威德,亦无克理。”遂与互相长短。御史欲弹之,上曰:“今日计功为乐,宜不须劾。”上观群臣宴射,庆则进曰:“臣蒙赉酒食,令尽乐,御史在侧,恐醉而被弹。”上赐御史酒,因遣之出。庆则奉觞上寿,极欢。上谓诸公曰:“饮此酒,愿我与诸公等子孙常如今日,世守富贵。”九年,转为右卫大将军,寻改为右武候大将军。 开皇十七年,岭南人李贤据州反,高祖议欲讨之。诸将二三请行,皆不许。高祖顾谓庆则曰:“位居宰相,爵乃上公,国家有贼,遂无行意,何也?”庆则拜谢恐惧,上乃遣焉。为桂州道行军总管,以妇弟赵什柱为随府长史。什柱先与庆则爱妾通,恐事彰,乃宣言曰:“庆则不欲此行。”遂闻于上。先是,朝臣出征,上皆宴别,礼赐遣之。及庆则南讨辞上,上色不悦,庆则由是怏怏不得志。暨平贤,至潭州临桂镇,庆则观眺山川形势,曰:“此诚险固,加以足粮,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遂使什柱驰诣京奏事,观上颜色。什柱至京,因告庆则谋反。上案验之,庆则于是伏诛。拜什柱为柱国。 庆则子孝仁,幼豪侠任气,起家拜仪同,领晋王亲信。坐父事除名。炀帝嗣位,以籓邸之旧,授候卫长史,兼领金谷监,监禁苑。有巧思,颇称旨。九年,伐辽,授都水丞,充使监运,颇有功。然性奢华,以骆驼负函盛水养鱼而自给。十一年,或告孝仁谋图不轨,遂诛之。其弟澄道,东宫通事舍人,坐除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