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等待香港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等待香港 作 者:林奕华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1 ISBN: 9787308068451 开本: 32开 定价: 32.00元 内容简介“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香港制造》是“等待香港”系列的第二部,被称作“东方荷里活”的这座娱乐大都会,在林奕华眼中已是明日黄花般的末路穷途。仿佛永远热闹的港产片,其实不过“看上去很美”;信手拈来的一串串偶像、巨星,却发觉是“以前的月亮”:香港还能等到下一个张国荣?谁能接张曼玉、刘嘉玲的班?倪亦舒,黄碧云,香港的故事到底怎么写?香港,真的失掉“创意”力了吗? 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 等待香港:香港制造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作者简介林奕华,横跨剧场、舞蹈、电影、教育等不同领域的香港多栖创作人、批评家。 中学时在香港丽的电视与无线电视任编剧。 毕业后与友人共同组建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 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五年旅居伦敦期间,白组“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 一九九五年回港后致力推动舞台剧创作,编导作品超过四十部, 并与不同媒体、不同城市的艺术家及团体合作。 一九九九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 近期舞台代表作有《张爱玲,请留言》、《十八相送 十八个与爱人分手的故事》、《半生缘》、《包法利夫人们》、《水浒传》及《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等,除香港外,表演足迹踏遍伦敦、布鲁塞尔、巴黎、新加坡、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一九九四年凭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出任香港影展、柏林影展等多个海内外电影节评审委员。 在数个香港电视与电台节目中担当主持或评论人。自一九九七年起至今担任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香港演艺学院人文学科讲师。 其批评文章散见《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外滩画报》、《上海一周》、《明日风尚》、《号外》等各地报章杂志。 图书目录代序 星空无奇遇 Ⅰ 看上去很美 唯有业随身 忘了我是谁 小男人天堂 小聪明天下 英雄反英雄 历史交白卷 明星大过天 女人不是人 女人不可爱 香港大佬多 看上去很美 黄砖路 港产片 邵氏电影重来 ——老调重弹的男性想象 我看邵氏 永怀嘉禾 Ⅱ 似是故人来 张看、看张 哥哥的星途 如果 和哥哥在柏林的日子 下一个张国荣几时出现? 谁爱梅艳芳 蝴蝶精·扫把精·camp精 被囚禁的精神领袖 记忆关海山 甘草白文彪 我们的沈殿霞 Ⅲ 以前的月亮 以前的月亮 百变李香琴 香港有个何莉莉 李琳琳:更早的张曼玉 黄淑仪:最早的Gigi 晴天霹雳 奇女子狄娜 李司棋:亦正亦邪的头号花旦 芳芳的旋律 芳芳的幽默感 芳芳的联想 “野蛮”阿姐 当汪明荃变身婆 姜大卫 狄龙 性感石修 谭家明二三事 钟记梦露 发哥老矣,尚可恋爱否? 修炼郭富城 Who’safraid of郑裕玲 没有秘密的刘嘉玲 玛姬的故事 玛姬词典 ——关于游历、飘流与发现新大陆 林忆莲外传 忽而今夏 Ⅳ 终极范特西 香港明星哪里来? 为什么香港需要明星? 因为甜所以淡 胶纸 是刘嘉玲,还是张曼玉? ——谁是香港最后的女明星 香港女艺人的昨天与今天 娱乐十年 Ⅴ 如果·创意 给罗太写信 艺术教育inHongKong 迈克效应 妖男祭:罗文之死的启示 明星另一面 放潮流飞机! 吴霭仪 问候亦舒 黄碧云 附录 张先生,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