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恩美 |
释义 | 王恩美,男,汉族,清朝咸丰年间生于宁安堡舟塔乡上桥村王家营子。家贫,从小给地主放羊,羊圈驻扎在天景山东麓的疃卜郎。那时宁安堡归中卫县管辖,同治元年(1862年)宁夏地区爆发回民反清起义,义军与清军多次在宁安堡激战,当地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战争疮伤尚未恢复,天灾又接踵而至。光绪六年(1880年)陇南发生严重蝗灾,六月大批巨蝗由兰州侵入宁夏,遮天蔽日,防不胜防,造成农业减产,田园荒芜,民生凋敝,盗匪蜂起。但是皇粮不免,徭赋依旧,有些农民走投无路,于是铤而走险,揭竿起义。光绪十一年(1885年)金积堡人赵良才(《清实录》作赵进才),在金、灵一带发动起义。赵良才是个算命先生,算命有一套,人称赵神仙。他说经过他的掐算,清朝当亡,新主当立。于是自称西烈王,暗中发展成员,预备器械,准备攻打灵武县城。赵神仙缺乏雄才大略,借迷信发动群众,没有正确的纲领和严密的纪律,力量很小,是小规模的地方起义,自然很难成功。他的计划和行动被官府发现后,立即进行围剿,一些参与的农民被抓,赵神仙只身逃脱,来到宁安堡以南60里天景山下的疃卜郎,躲进了王恩美的羊圈。 王恩美没读过书,是个淳朴厚道的人,赵神仙向他宣传自己的起义主张,王恩美了解农民的痛苦,最恨官府的压迫,认同了赵良才的主张。于是他和张永邦、任积堂一起结为金兰,成了把兄弟,组成起义核心,把疃卜郎作为起义的根据地。王恩美、张永邦、任积堂先后赴宣和、宁安、恩和、鸣沙等地发展起义队伍100余人。准备妥当后,定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即中秋节晚上举事。八月十四日,他们在疃卜郎西边的滴水崖举行誓师大会,赵良才指定王恩美为先行官,给起义队伍举火,这火就是讯号,大家看见火,立即向宁安堡城发动进攻。誓师大会上,王恩美慷慨激昂地向大家表态:“倘若火堆放不欢,我死也不上天景山;倘若火堆放不红,我死也不见众弟兄!”誓师后100余人即暗藏武器,化装来到宁安堡城外边埋伏。他们哪里知道,中卫县代理知县匡翼之已经得到密报,于八月十四日急调当地团绅张新铭率领民团、石空守备和把总张得胜率领官兵进入堡城防守。而八月十五当天又下起雨来,至晚不停,柴湿雨大,王恩美举火不成。等得久了,有的起义者看不见火,便仓促动手。你先我后,行动不一,很快被官兵和民团杀散,只得朝南向疃卜郎方向逃跑。官军一直追到平远县(今同心县)境内,陕甘总督谭钟麟又从固原发来官兵堵截。赵良才腹背受敌,被当场击毙。王恩美被俘,押回宁安堡。到宁安堡后,王恩美自知不能幸免,把身上穿的一件新褂子脱下来送给一位熟人,说:“我用不着了,你拿去穿吧!”临刑前,他昂首阔步,视死如归,英勇就义。此后100多年来,他的事迹一直在家乡广泛流传。 此事在清王朝的《清实录》光绪十二年十二月戊辰,即1887年1月3日记载如下:“甘肃中卫县滴水崖地方,有匪首赵神仙即赵进才胆敢纠集党羽,约期起事,谋为不轨。署知县匡翼之访闻发现后,当即传集绅团克期会剿,谭钟麟复派官兵协同追捕,当将匪首歼毙,并拿获伙犯多名,分别正法惩办。”后来匡翼之升了直隶州知州,张新铭升了参将,张得胜升了千总。他们都用赵良才和王恩美的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