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今日醉翁亭
释义

今日醉翁亭

正文:

进了山门,汽车直朝里面开。下车的地方离醉翁亭只有五六十步吧。要是从琅琊山门口走过来,真正的“山行六七里”就好了。丁导游先引我们看让泉,就在我们的脚下。要不是她指点,我们不会发现这儿藏着一眼泉水。泉水淙淙,大概只相当于家用自来水龙头放出来的流量。这些日子雨水不多,我们未“闻水声潺潺”。雨水充沛时节,会听见潺潺水声的,但那是蓄积起来的雨水而不是让泉之水。

走进琅琊古道17号的门,看到的依然只是醉翁亭的一条屋檐,在下车的地方看到的也是这一条屋檐———我以为进了门就一目了然的。我们置身于一个相当于庭院的地方。向左拐进去,又是一个像庭院的地方,所不同的是“有亭翼然”———亭之一角像大鹏的翅膀一样就差支到我们的头顶上了。如果没有这种成句,叫我们来说可能就是:“抬头可以看见一角飞檐。”这样一比,方知“有亭翼然”之妙处。再向前,进去,眼前才是从头到脚的醉翁亭。两个庭院是后人根据《醉翁亭记》而造,给人造成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醉翁亭显得单薄。十六根大碗口粗、小碗口粗的柱子好像使足了劲,硬撑住顶部。“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住在高处的琅琊寺里的智仙造这么一座亭是为了让好友欧阳修上山途中歇歇脚。亭子给我以简易之感。它的最大特色是,长条椅子中间有茶几。这是欧阳修的“办公桌”,他在其上批阅公文。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此中。”茶几也是餐桌。“山肴野蔬,杂然而前陈”其上。醉翁亭建成后,欧阳修每次上山,都要在亭中歇脚饮茶。他见老百姓是喝让泉之水,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喝热茶。一位老人说:“我们没有钱,也没有工夫去喝热茶。喝这泉水既方便又清凉。”欧阳修感慨起来。后来他在亭中歇脚、议事,都是喝这让泉之水。他要幕僚们关心民众疾苦,要“与民同味”。当年,让泉与醉翁亭之间无遮无拦,只有两棵不挡视线的树———被后人称之为醉翁榆。今天,坐在醉翁亭里,让泉不可见矣。

智仙造好了这座亭,请欧阳修作记。他当天下午就写好了。连夜抄写了六份。第二天早晨,吩咐仆人贴到各个城门上去。除了四道正门,平时闭着的小东门和小西门也打开、贴上。然后派了六班锣鼓手到城门口去,一边鸣锣击鼓,一边高喊:“太守欧阳修,昨日作文《醉翁亭记》,敬请黎民百姓都来过目修改!”傍晚,一位59岁的樵夫手里握着一把斧头,来对欧阳修说:“你的文章句句讲的都是实情,就是开头嗦了!”欧阳修背诵起来:“滁州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樵夫说:“停!毛病就在这儿,太累赘了!不知太守有没有上过南天门。站在南天门上,一转身子看到的,四圈子都是山啊!”欧阳修沉思片刻,说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欧阳修对于修改过的《醉翁亭记》很满意。亲自写在石上,请人来刻。刻好以后,把碑竖在醉翁亭外面。来观赏、拓印者络绎不绝。因为欧刻碑文“笔画偏浅”,滁人“恐不能传远”,欲“改刻大字”。知州王诏请远在颍州的苏东坡写成大字。苏是欧的学生,当然欣然同意。欧文苏字的碑刻,高236厘米,宽90厘米,计401个字,每个字约10厘米见方。这一块碑竖在亭西的空地上,一任风吹雨打。明代的冯若愚为其建了宝宋斋。后人为了不忘冯氏护碑之功,在宝宋斋旁边建立了一座冯公祠,以示纪念。宝宋斋使苏刻碑文免受风雨侵蚀,却没有挡住人为的破坏。在“破四旧”的锤凿之下,碑文上的字有一半少横缺点。还好,这块残碑像铁骨铮铮的汉子没有倒下,向和它擦肩而过的我们诉说着什么。

《岳阳楼记》表现了政治胸襟,而《醉翁亭记》抒发的是闲适之情。向往闲适的人总是比有政治胸襟的人多,因此《醉翁亭记》的群众影响比《岳阳楼记》的影响大。

选稿:董维雯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焦正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