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变蛟 |
释义 | 曹变蛟(?-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少年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平定多次的暴乱,很受天子的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崇祯十五年于松锦大战壮烈殉国。 相关事件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湖广一带(今湖南、湖北)发生了农民起义,曹变蛟曾南下湖广,前去镇压。此后,大同地区连年灾荒,也不断发生起义,他又奉命北援大同。第二年,曹文诏出兵陕西,平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暴动,曹变蛟随同前往,一直担任先锋官。 曹文诏死后,曹变蛟成为一军总督,并被洪承畴荐为副总兵。从此,他跟随洪承畴多次镇压农民暴动。先是因为击杀高迎祥有功,升为总督佥事、临洮总兵官。以后,在平息李自成农民军中,曹变蛟转战千里。“不解甲者二十七昼夜”,于潼关击败李自成部农民军,遂晋升为左都督。为加强明王朝京都的防卫,曹变蛟又随同洪承畴进入京师。以后,留屯遵化,被用为东协总兵官。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清兵在关外大举进攻,东北边境形势日益严重。当年五月,锦州告急。曹变蛟跟从总督洪承畴出关,进驻宁远,与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等人大战清兵,屡获胜利。 后来,清军趁机兵偷袭明军笔架山屯粮之所,明军辎重尽失,在与满洲兵的战斗中,连吃败仗,加上当时粮道被切断,大同总兵王朴首先在夜间逃走,接着,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山西总兵李辅明也相继逃跑。至此,自杏山迤南沿海,东至塔山,都被清兵所阻遏,明军“溺海而死不计其数”。混乱中,只有曹变蛟、王廷臣两镇之兵坚守不动,且急驰松山,与洪承畴会合固守。但时过不久,锦州被围益急,松山也遭到围攻,一切援助都被断绝。至九月,洪承畴、曹变蛟等出动城中全部兵马,多次突围,未成。坚守半年后,由于副将夏成德作内应,松山遂被攻克。 曹变蛟、王廷臣和辽东巡抚邱民仰以及参将以下百余人最后被清兵杀害。 历史评价赞曰: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事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遂至谋勇兼绌,以身殉之。盖天命有归,莫之为而为者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