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埃莱娜·格里莫
释义

埃莱娜·格里莫是一位天才钢琴演奏家,国籍法国。13岁就成为法国巴黎国立专业音乐学院史上最年轻的学生。她像爱音乐一样爱狼,为了创办野生狼保护中心,她一度终止了自己的音乐事业。因此有“狼女”之称。现在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古典音乐家之一。

个人简介:

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

生日:1969年11月7日

出生地:法国罗讷河口省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

职业:钢琴家

音乐类型:西洋古典音乐

演奏乐器:钢琴

埃莱娜·格里莫在法国罗讷河口省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出生,父亲是柏柏尔犹太人,母亲是科西嘉岛的塞法迪犹太人。

她形容她小时“极度激动”,过度集中于某些事情上。她7岁接触钢琴。

1982年入读巴黎音乐学校(Conservatoire de Paris),与钢琴手雅克·鲁维耶(Jacques Rouvier)同校。

1985年,埃莱娜·格里莫凭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Piano Sonata No. 2》赢得巴黎音乐学校赢得首个奖项、雅克·克罗学院(L'Académie Charles Cros)的格兰披治光碟奖(Grand Prix du Disque)。

1986年:《Piano Sonata No. 2》

1987年:《Ballade No. 1》

1987年,她展开事业生涯,在巴黎举行独奏会;又与巴黎管弦乐团(Orchestre de Paris)合作演出,由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指挥。21岁时,埃莱娜·格里莫移居美国佛罗里达州,后又移居纽约市。之后在德国柏林住了一阵子,现定居瑞士。

1987年:《Après une Lecture de Dante》

1987年:《Sonata for Piano》

1995年:《Piano Concerto》、《Strauss》、《Burleske》

1996年:《Piano Pieces Op. 116-119》

1997年:《Piano Concerto》、《Ravel》

1998年:《Piano Concerto No. 1》

1999年:《Piano Concerto No. 4》、《Piano Sonata No. 30》、《Piano Sonata No. 31》

2001年:《Piano Concerto No. 2》、《Prelude Op. 32/12》、《Etudes-Tableaux Op. 33/1, 2 and 9》、《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orelli》。

2003年:《Credo》,结合了《Fantasia on an Ostinato》;《Piano Sonata No. 17 "Tempest》、《Choral Fantasy》《Credo》

2005年:《Chopin | Rachmaninoff》

2005年:《The Piano Concertos》

2006年:《Reflection》

2007年:《Piano Concerto No. 5 "Emperor》、《Piano Sonata No. 28》

2008年:《Hélène Grimaud Bach》

不羁的童年,钢琴的救赎

格里莫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父亲是非洲裔犹太人,母亲则是科西嘉裔的犹太人。从小,格里莫就显现出与众不同。6岁,她着魔于弄伤自己,凝视髌骨上的伤疤,摩挲伤疤上凝结的褐色痂盖。她轻轻地掀开它,欣赏下面那粉红色的新皮;或是猛地揭掉,看它再度流血。每当左手被划破,她立即会把右手也划破,为了保持平衡,她需要弄伤自己身体的另一侧。她必须在书的两边摆放同样数量的铅笔。她没有真正的朋友,除了扑向书籍,《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布拉热洛纳子爵》……

格里莫的童年,无论在精神还是身体上,都出现了一种偏差。父母起初带她去学舞蹈、柔道、网球,但自愿的受伤和强迫性的平衡都没有消失,直到她7岁时接触到钢琴。“练琴的时刻是我一周中最快乐的时光,我两只手的演奏手法并不对称,然而奏出的音符却产生了完美的和谐,在最后一个和音之后的全休止期间,我清楚地感觉到,一切终于以愉快幸福的方式在我周围回响起来。”在钢琴上,格里莫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语言,“我飞了”。

于是格里莫投身乐谱,就像当初投身阅读那样狼吞虎咽。即便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她也在想象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按键盘上的哪一个键。这种疯狂的热情让她一连跳了好几级。13岁时,格里莫只身一人前往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却因为无法忍受狭隘局限的教育制度,拒绝聆听任何钢琴老师的死板教诲,毅然退学。她在自传中写道,“14岁,我敢作敢为,毫无顾忌,第二天,我就回到了曾培育我4年的埃克斯音乐学院”。

格里莫可以说是自学成才,18岁那年,她在国际音响博览会上赢得了戛纳古典音乐奖,逐渐引来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阿格里奇、基顿-克莱曼等名家的注意和点拨。格里莫写道:“阿格里奇是乐曲之女,是生命冲动的权威,有她在,事情就不是发生在词语中,而是发生在词语里的沉默中。”而克莱曼则教导她说:“在演奏一首作品前,理智的准备是必需的。你需要剖析一切,然后将其重构、连接。”

埃莱娜·格里莫靠动物本能弹得更好

6岁,她着魔于弄伤自己,凝视髌骨上的伤疤,摩挲伤疤上凝结的褐色痂盖——甲壳般的坚硬、发亮、凸凹不平。她轻轻地掀开它,欣赏下面那粉红色的新皮;或是猛地揭掉,看它再度流血。为了保持平衡,她需要弄伤自己身体的另一侧。每当左手被划破,她立即会把右手也划破。她必须在书的两边摆放同样数量的铅笔……

对称,狂热地、强迫式地追求对称。直到一天,曲谱上那些细小的音符突然间泄露了它们的秘密。——左手和右手,两只手的演奏手法并不对称,但是却同样能够奏出一种“和谐”——那变化着的平衡之美。“我有了一种新的语言,我飞了!”埃莱娜·格里莫在音乐中找出路,拨动生命密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