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WPO
释义

WPO(国际包装组织)是一个非赢利、非政府性质的国际包装组织。由国家包装学会、地方性包装联合会和其他对包装感兴趣的组织组成,包括个人、公司和贸易协会。

国际包装组织

国际包装组织于1968年9月6日在东京创建。其宗旨是:鼓励包装技术、科学、加工和工程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致力于包装教育和培训。

今天国际包装组织的主要活动是通过会议来促进包装教育;出版刊物、运营网站;赞助一项国际包装设计评比;促进国家包装协会间的信息交流。

会员

国际包装组织有四种会员形式:

拥有投票权的正式会员(Full Membership ), 来自地区性包装联合会、国家包装学会及其他能代表本国或地区包装材料和包装兴趣的团体(如贸易协会、专家协会等)。正式成员指派一名代表进入理事会参与世界包装组织的管理。会费每年300欧元,并且有多种抵扣方式,如直接参与和管理世界之星奖的评选活动;

没有投票权的正式会员(Full Membership non-voting),是国家或地区性包装组织的二级会员,每年的年费也是300欧元,同样有多种抵扣方式;

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Affiliate Membership), 其他任何国家或国际团体、对包装感兴趣的商业或非赢利组织。年费300欧元;

没有投票权的荣誉会员(Honorary Membership),理事会推选出的对包装和国际包装组织有卓越贡献的个人。

中国与WPO

中国最早由中国包装进出口总公司所属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代表中国参加了多项国际包装组织,包括国际包装组织和亚洲包装联合会,并参与了相关的活动。

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成立后,在九十年代先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国际包装组织活动,后成为正式会员。因此,中国在国际包装组织中有两名正式会员。

目前国际包装组织的两项最重要工作分别是每年一次的全球性包装世界之星奖和世界包装大会。2006年的世界包装大会和世界之星颁奖大会同时在北京举办。

中国已经有近百人次获得过世界之星奖。目前中国世界之星奖的送选作品仍由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和中国包装联合会下属的装潢委员会同时进行。

事实上,世界包装组织并不是一个在全球包装界具有商业影响力的组织。作为一个非赢利组织,它更侧重于包装教育和培训,对世界包装工业的影响力并不强。世界包装大会也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意义。

国际包装组织正式会员大多是学会(Institute),而不是商业协会。比如美英等发达国家都有很多包装组织,美国包装机械制造商协会(PMMI)和英国包装机械制造商协会(PPMA)都是所在国最有影响力的包装协会,但他们都不是WPO会员,代表美国参与WPO的是全美包装专家学会(Institute of Packaging Professionals),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包装组织的是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

至于什么亚洲包装中心之类的称呼,其实都是中国人自己加上去拉大旗做虎皮的,无论是亚洲包装联合会还是世界包装组织,对此根本无所谓支持或反对。对他们来讲,那只不过是一个中国的包装工厂或项目而已。

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成为世界包装组织的观察员(Affiliate Membership),每年交300欧元会费,甚至你不从事包装业务,只对包装感兴趣。

维也纳爱乐乐团

WPO代表维也纳爱乐乐团 Wiener Philharmonic Orchestra。长期以来,大家仍简称其为WPO。 维也纳爱乐乐团是全球最著名的顶尖乐团之一,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乐团极高的演奏水准和绝妙的“维也纳音色”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迷恋其中,犹如进入了一个仙境。乐团高贵的艺术气质和自主管理经营的体制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乐团吸引了一代代的杰出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与之共创辉煌。他们与维也纳这座城市一样成为音乐的代名词。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这里孕育了古典、浪漫乃至现代的一系列作曲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那一首首动人心魄的杰作即产生于该城,但说来难以置信的是,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直到1833年,舒伯特的友人、宫廷歌剧院的指挥弗朗茨·莱赫纳突发奇想,召集起歌剧院的演奏家们,组织了一个名为“艺术家协会”的管弦乐团,并在维也纳的舞会大厅连续举行了4场音乐会,引起了市民和音乐界的极大兴趣,这个“艺术家协会”可以算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前身,但是莱赫纳的设想并没有全盘付诸实施,4场音乐会后,一切都烟消云散。 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160多年的辉煌历史,是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同时也是音乐历史的缔造者。尽管维也纳是一个几乎代表了欧洲近代音乐发展史的城市,但直到19世纪初期,维也纳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交响乐团,职业乐手都属于各个剧院的管弦乐团。1824年5月24日,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管弦乐团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乐团联合首演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之后,从1830年开始担任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巴伐利亚作曲家、指挥家弗朗茨·莱赫纳再次召集起剧院乐团的乐手于1833年演出了四场音乐会。这被看作是维也纳职业乐团的雏形。 1840年3月28日,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的奥托·尼柯莱率领剧院乐团乐手以“爱乐协会”的名义在维也纳舞会大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这支乐团就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开始,因为它具备了乐团一直所坚持的“爱乐设想”的一些基本条件:只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当时是宫廷歌剧院)乐团的成员才有资格参加,乐团在艺术上、组织上和经济上独立,所有决议都要通过全体成员参与的民主程序产生,日常管理由民主产生的委员会执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