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军情六处 |
释义 | § 基本简介 MI6标志 军情六处,是英国对外的情报机构,负责在海外进行间谍工作。自1569年伊丽莎白女王时期英国国务大臣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创建英国保密局后,曾几度变更其机构形式,直到1909年由曼斯菲尔德·卡明海军准将组建成现在这样的机构。20世纪30~40年代,它被公认为世界上能效最高的情报机构。在纳粹德国猖厥时,它在欧洲,南美洲以及亚洲大部地区从事谍报活动。当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它曾帮助美国战略情报局(后改组为中央情报局)培训情报人员。从那时起,这两个机构之间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苏联间谍自30年代起进入其的丑闻败露,引起人们震惊。该局有权对其工作情况及有关方面的联系新闻进行审查。故其具有极高的保密性。[1] § 名称由来 1909年,为解决德国间谍在英国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况,英国情报机关根据首相阿斯奎思的建议进行改组,英国陆军情报六局(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的称号由此诞生。 § 创始人 军情六处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英国“情报之父”卡明。1922年,卡明给自己取了个代号“C”,从此以后军情六处一直被外界称为神秘的“C”。而英国007系列“间谍小说之父”弗莱明所创作的第一部007系列小说《皇家赌场》中的双面女谍琳德,就是以被丘吉尔称为“心爱女谍”的军情六处女间谍克里斯汀为原形改编的。可以说,神秘的“C”在战争中为盟军提供了许多有战略价值的情报。 § 历史 军情六处总部大楼1909年军情6处与军情5处同时成立,第一任处长是皇家海军上校曼斯菲尔德·卡明,后来扩展为秘密情报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在处于极度机密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不受政府领导,政府部门的名单上没有它的名字。 1909年,英国情报机关改组后,MI6的称号一直被沿用下来。 1930年,军情6处内设一个专门从事破坏和颠覆活动的D处。 1939年改组,归国防部领导。主要负责在国外进行情报间谍活动,如打入敌对国的组织内部进行策反、招募等。总部设在伦敦威斯敏斯科桥南边一幢20层楼内,对外称“政府电信局”,该处由外交部控制。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军情6处经历了组织上和行动上一系列不幸灾难。1939年11月9日,在荷兰边境小镇芬洛,两名英国高级情报官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佩恩·贝斯特上尉,轻易被德国党卫队欺骗并劫持。军情6处从而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渠道。 在当时,情报的搜集主要是由驻外情报站来提供。这些材料送回伦敦后,总部人员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后,分发给各“用户”——陆海空三军。芬洛事件后又遇上财政困难,军情6处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局面。 1940年7月22日根据丘吉尔首相的命令,新成立的特别行动属将D处接管。特别行动属的任务是在海外进行破坏性活动。特别行动属由英国经济战争部部长休·道尔顿博士组建,不久,又由弗兰克·纳尔逊爵士接替道尔顿。 1940年5月,德国的闪电战使英国不得不关闭了在欧洲的各个情报网,军情6处只剩下在中立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情报站。 1939年11月4日,军情6处第二任处长辛克莱海军上将因患癌症去世,随即由其副手斯图尔特·孟席斯接任。面对困境,孟席斯毅然抛弃传统的刺探情报观念,把目光投向了刚刚接管过来的政府密码学校,决心依靠对密码学校的利用,从截获和破译德国电报中获取情报。他果然如愿以偿,布莱切利庄园破译人员获取的“厄尔特拉”(超级机密)为英国赢得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奇勋。 1942年5月,特别行动属组织参与了暗杀纳粹党卫队保安局局长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事件。1942年5月27日,海德里希在捷克被暗杀。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特别行动属的特工人员成功地拖住了德国精锐的装甲部队,延误了他们抵达沿海地区的时间。[2] 1995年,军情六处总部搬到了位于伦敦维多利亚区泰晤士河畔的福克斯十字。这栋充满特色的大楼由特利·法拉建筑师设计的,也是伦敦的地标。 § 法定基础 英国秘密情报局直至1992年都没有法定基础,连它的存在一直都没有对外承认,直至1994年才正式公认。1994年,情报局法例制定后英国秘密情报局才有了法定基础。 情报局法例对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关键要素为: 规定英国秘密情报局的任务和责任 将英国秘密情报局的权力授予外交大臣 设立有国会,部长和法律的监督措施 § 职责 自冷战结束后,军情六处的工作重点从“苏联威胁”转向搜集国外情报,反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反走私反毒品等一系列工作中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军情六处处在极度机密的情况,不受政府领导,政府部门的名单上没有它的名字。 为了改变政府对其指挥上的被动局面,在英国前首相梅杰执政期间,他把军情五处拉到了政府的名下,业务上对英国外交部负责,为政府处理安全、防务、外事、经济方面的事物搜集情报。 2009年,索沃斯出任军情六处处长之后更倾向于将情报工作回归伦敦总部,重点培养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和后勤技术人员。 特工在国外执行秘密任务的“冷战时期模式”已经过时。军情六处眼下急需应对网络安全问题,防止关键计算机系统遭恐怖分子或其他对手的恶意攻击。 § 历任掌门人 约翰•索沃斯 曼斯菲尔德·卡明(1909年——1925年) 休·辛克莱(1925年——1939年) 斯图尔特·孟席斯(1939年——1953年) 约翰·伦尼(1968年——?) 莫里斯·奥德菲尔德(20世纪70年代) 理查德·迪尔洛夫(1999年——2004年) 约翰·斯卡利特(2004年——2009年) 约翰·索沃斯(2009至今) § 现状 人员流失 2010年10月17日,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曾将招聘启事“植入”英国军情六处总部,吸引英国情报人员前往堪培拉任职,出任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总部的12个中层管理职务。 他们提出,“跳槽”的英国特工在拥有澳大利亚公民身份同时可保留英国国籍,另外,还可享受全额养老金及搬家补助。迄今已有50多名军情六处特工有意“效劳”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3] 特工死亡 2010年8月23日,年仅31岁的英国人加雷思·威廉斯被发现死在他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公寓里,这一离奇死亡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阴谋论。雷思·威廉斯死前正秘密从事一项高科技监控技术的研发,该技术使得英国情报部门得以掌控俄罗斯犯罪团伙通过英国进行洗钱的情况。英国情报部门官员将杀害威廉斯的凶手指向了俄罗斯黑手党,此前俄黑手党也曾被怀疑杀害过英国特工。 2012年4月22日,当地死因裁判官首次对此案进行研讯,希望能确定威廉斯的死因。在法庭上,威廉斯的姐姐披露,威廉斯的死必定与他在军情六处的工作有关。威廉斯生前很不满军情六处隐秘文化,可能已经申请离开军情六处。军情六处曾在威廉斯离奇死亡后,发表一份措辞冷淡的声明,称威廉斯的死与工作无关。[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