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均等人生
释义

基本资料

书名:均等人生

(增订版名:均等人生—探索人与自然的终极奥秘)

作者:宾昊

学科分类:哲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5年11月第一版 32K

2009年 3月增订版 16K (湖南省第十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资助出版)

内容提要

(一)人类追求均等人生的历史、困境、希望。从原始社会后期起,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不均等,与此同时,人类开始了追求均等人生的斗争。但是,理论和实践证明,以“绝对均等”为特征的“狭义均等观”不能帮助人们实现均等人生的理想。怎么办?我们提出了“广义均等观”,希望从这里走出一条实现理想的“均等人生”之路。

(二)“广义均等观”的理论基础、验证、新问题。我们依据“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辩证法则”和“生物界所有生物都具有求生存的本能”两个事实,构建起“广义均等观”。用它验证人生,发现人生原本就是均等的。例如: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破坏生存环境,环境就会怎样让我们不得生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节食者长寿,纵欲者早亡……显然,在“均等人生”中,有“好的均等”“不好的均等”和“利弊均等的均等”……能否从无以数计的均等方案中找到一个“最佳均等方案”以实现人类的理想?“自然均等”提供了锁钥。

(三)“自然均等”的产生、特征、表现形式。之前,广义均等观已依据产生均等的不同原因,将均等划分为自然均等和人为均等两大类。并认为人为均等的实质仍是自然均等的一分子。

自然均等的特征:一、当没有外力介入时,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原本就是均等的。二、当遇有外力介入后,原有的均等可能被打破,但自然规律会自动进行调控,将被打乱的秩序重新恢复,使不久前发生过的不均等被新一轮的均等替代。

自然均等的表现形式:在自然界的所有事物中,凡是静止的事物都保持着静态的均衡,凡是运动的事物或有生命的事物都保持着动态的均衡,所有的自然规律以及包括人和人类社会在内的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必须接受它的制约。

自然均等认为:均等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大自然赋予所有生物求生存的法则,我们的宇宙具有简洁而和谐的本质。

(四)“生物求生存的本能”源于“自然均等”。证据:1、任何生物的生存都是十分艰难的,如果它们没有“求生存的本能”自然界就没有生物。只有非生物而没有生物的宇宙是不均衡的,不和谐的。2、生物的进化过程比非进化过程更艰难,如果没有求生存的本能,生物更不会进化。只有单一没有多样的宇宙是不均衡的,不和谐的。3、生长过旺的生物完全可能独占生存空间,自然均等就让种间关系的生物以食物链的形式求生存,让种内关系的生物以反暴力反侵略的形式求生存,用这两种方式把生长过旺的部分消灭。这样,各类生物(例如,不论“高等”“低等”“强者”“弱者”)又都在求生存的本能驱使下重新获得了均等的生存空间。4、自然均等让每一个生物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细胞自动地保持着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理特性动态均衡,从根本上保证了“求生存的本能”真实有效。

(五)“求生存的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的起源。如上述,“求生存的本能”让生物得以进化,那么,人类的智慧必定起源于求生存的本能。事实上,人类的智慧就是人类为了求生存才得以开发。所以,求生存的本能也是人类暴力、战争、法律、制度、道德、良心、欲求等等一切“善的”“恶的”或“不善不恶的”行为的起源。本书也因此涉及到了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物进化论等诸多领域。

(六)“求生存的本能”是主动维护人生均等的全部力量。尽管人类的行为可以造成人生的种种不均等,但是,“求生存的本能”一定会运用正义的战争、法律、制度等手段把“不均等的人生”反转为“均等的人生”。因此,“求生存的本能”最终表现为它是主动规范人类行为,维护人生均等的全部力量。

(七)从“生物求生存的本能”导出“绝对标准”。因为“求生存”是所有生物的第一大天职。所以,对于人类而言,衡量人类一切行为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人类个体和种族的生存与长久生存。

(八)“绝对标准”在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适性。由于社会科学各学科都涉及到了与人类生存利益攸关的事物,所以“绝对标准”在这个领域普遍适用。它可以从方向上检验某理论是否正确,避免无谓、繁琐、晦涩的论争。也可能为社会科学建立统一价值理论奠基。

(九)“绝对标准”向法律、制度、道德、良心提出的要求。最好的法律与制度是能够约束住公民不让公民做违法乱纪的事,而不是在做了违法乱纪的事以后再追究;最好的道德与良心是能够约束住自己不让自己做亏心的事,而不是在做了亏心的事以后再自我惩罚。

(十)“绝对标准”引导建立“趋利避害原则”。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怎样从中趋利避害,有确定的原则。

(十一)架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本书既论证了求生存的本能源于自然,又论证了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源于求生存的本能。这实际上是用求生存的本能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证明两者不仅相互渗透而且同宗共祖。为实现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打开了通道。

(十二)找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根源。本书论证了生物的生存法则分为种内和种间两类。种内的生存法则是“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种间的生存法则是偶联并行的“弱肉强食”和“吃别人的注定要被别人吃”。这一论证为我们找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根源:不是因为它把自然科学理论应用于社会科学,而是因为它所运用的达尔文主义错误地把种内的生存法则与种间的生存法则混为一谈。

(十三)“绝对标准”引导我们找到“最佳均等方案”。本书最后论证:以物欲为动力的资本主义社会,必将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因此,它是“不好的均等”;只有在消灭了剥削压迫,人与人互助互爱、人与自然相依为命、“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均等人生,才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向往追求的“最佳均等方案”。

(十四)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覆盖全书。全书共十八章另附录,全部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生物和非生物的观点,讨论了数理化、生物圈、进化论、生理、心理、人际、性情、相貌、寿命、权力、贫富、战争、法律、道德、良心等。

出版者评书

2005年9月,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员审读意见说:“《均等人生》是一部十分难得的有价值的人生哲学研究著作。

2005年10月,出版编辑的话说:“它提出了独特的均等理论……可称为此类问题的第一部学术研究专著。”

2006年1月至8月,湖南人民出版社网站评介该书:“本书……具有非常优秀的研究价值。”

2006年9月,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阅评简报》专题撰文评介该书:是“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好书”。

专家读者评书摘要

湖南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周正刚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书评中写道:“作者开拓了研究人生的新视野……可圈可点的精彩论述,让人茅塞顿开,彻悟警醒。”;

 生物学博导吴秀山教授在书评中写道:“书中提出的许多有关生物学和进化论的新观点也是这样,虽然它们还有待商榷,但其中的闪光点却是清晰可见,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博士生导师曾长秋教授以“相对主义遭遇克星”为题,颂扬该书“给运用辩证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摆脱相对主义困扰的方案”;

 硕士生导师吴从师教授在书评中说:“《均等人生》值得现代人读,也值得新的一代、未来一代继续读。不为别的,就为了人类个体和种族的生存与长久生存。”

(以上书评全文收录于该书增订版中)

.

有读者在互联网撰文评说该书:“满纸都说理,仍是情和泪;若要人不痴,细解其中味。”

全书目录

● 前 言

☆☆☆ 上篇 总 论

均等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大自然赋予所有生物求生存的法则。我们的宇宙具有简洁而和谐的本质。

● 第一章 广义均等观

广义均等观在论证了人生是均等的同时,又论证了均等的人生既不是无所作为的人生,更不是可以任凭贪欲膨胀胡作非为的人生。在广义均等观的框架下“是否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与长久生存”是一条衡量一切事物或有利或有弊的绝对标准。

● 第二章 均等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上)

自然界到处存在着均等现象,可以说,没有均等就没有自然界。

第三章 均等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中)

——生物圈里的“弱者”与“强者”均等

如果把“吃别人”的生物看作是强者,那么,生物圈里个个都是强者;如果把“被别人吃”的生物看作是弱者,那么,生物圈里个个都是弱者。

第四章 均等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下)

——论生物的“中性进化”

把人供奉在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过去,把人供奉在自然顶端的“高等论”也将成为人类文明的过去。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人只是自然中的普通一员,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的唯一出路。

☆☆☆ 中篇 无强制约束力的自然均等

在自由自在的前提下,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人生拥有完全的选择权。话由自己说,事由自己做,路由自己走,如果有谁感觉人生不均等,他就可以按照自己认为均等的方式去生活。因此无须论证,自由自在的人生就是均等的人生。

● 第五章 均等是人类个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在整个基因组序列中,地球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有99.99%的基因密码都是相同的。

● 第六章 均等是人类种族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揭开人类性别男多女少的奥秘

人类社会男性比女性多的根本原因,定性地说,是因为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女性的平均寿命短;定量地说,男性比女性在数量上多出的幅度与男性比女性在平均寿命上短少的幅度相一致。

● 第七章 心理不均等是人生最大的不均等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要想获得均等的人生,首先不要误解真实的人生。

● 第八章 心理冲突来自均等的现实

均等的事物不一定引起心理冲突,但是,能够引起心理冲突的事物一定是均等的事物。并且价值越大,越趋于均等的事物,越容易引起心理冲突。

● 第九章 心理平衡的就是均等的

均等的事物不一定能让人心理平衡,但能让人心理平衡的一定是均等的事物。

● 第十章 人生而均等

人们之所以都有“叶公好龙”的毛病,究其原因就是,任何事物都既有利又有弊。人们爱好的只是事物的利,而不是事物的弊。如果趋利避害的人就是“叶公”,那么人人都是叶公。

● 第十一章 性情刚柔度均等

谦卑的大臣在皇上面前是不敢贸然坐下的,即使在皇上赐座以后也只是侧身坐着一个椅子角。不要以为这种人天生屁股小,坐一点点地方就够了,这种人离开皇上以后,一张三人沙发让他一个人坐还嫌太窄。

● 第十二章 相貌美与相貌丑均等

因相貌丑而离婚的恐怕是不多的,反倒因相貌美而离婚的,在数量上往往要略胜一筹。

● 第十三章 长寿与短寿均等

——兼论人类寿命男短女长的成因

人类社会男人比女人短寿的根本原因,定性地说,是因为男人的新陈代谢速度快于女人的新陈代谢速度;定量地说,男人比女人寿命短少的幅度与男人比女人新陈代谢加快的幅度相一致。

● 第十四章 官与民均等

被人人管者,人人都不管;管人人者,被人人管。

● 第十五章 富与贫均等

原始人类连讨饭用的破碗也没有,但他们的“收入”却能够“维持生活的需要”,能够让他们生存下来,并繁衍出我们这一群碗中盛满鱼和肉却时时感到生存危机的子孙。

☆☆☆ 下篇 有强制约束力的自然均等

在“自然之力”的支配下,即便有人故意制造人生不均等也只能是短暂的行为,每当某种“人为的”强制约束力给人生造成不均等时,“自然之力”就会奋起反抗,就会作为一种有效的均等工具,将不均等的人生改造为均等的人生。

● 第十六章 用以均等的原始工具——暴力与战争

暴力一旦发生,就必然会有一个完整的暴力过程,而在任何一个完整的暴力过程之后,人与人之间又重新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均衡状态,于是人们又重新获得了均等的人生。

● 第十七章 用以均等的理性工具——法律与制度

对于全体公民而言,法律与制度起着维护社会公平以实现均等人生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法律与制度起着制止暴力、制止战争、维护政权稳定的作用。并且,后者是通过前者实现的,即:维护政权稳定的作用是通过均等人生的作用实现的。

● 第十八章 用以均等的终端工具——良心与良知

良心不仅能够在事先有效地约束着大部分的公民不去做损害人生均等的事,而且良心还能够在事后对损害人生均等的人进行自我惩罚,使不均等的人生最终趋于均等。

● 结 语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人生原本就是均等的;但是,从人们憧憬向往的角度来看,只有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并且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存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均等人生,才具有最现实最美好的意义。这也正是古往今来的人们一直在追寻探索的既理想又可行的最佳均等方案。

● 附录一 答读者问

● 附录二 弱肉强食不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答读者问》附文)

● 附录三 专家读者评价辑录

1.富有新意的人生哲学研究著作

2.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好书

3.均等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4.相对主义遭遇克星

5.为了人类的生存与长久生存

6.研究人生的新视野

● 后 记

结语

当我们抱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运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对人生的均等问题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和平年代到战争年代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后,便得出结论:就普遍现象而言,人生确实是均等的。

本书虽然证得人生是均等的,但它并未证得均等的人生一定就是美好的人生。例如原始人类的人生是均等的人生,然而,原始人类的人生远远不是美好的人生。均等的人生可以是均等的富裕,也可以是均等的贫穷;可以是均等的活着,还可以是均等的死去。

这本书虽然没有给人们带来一个现存的美好人生,但是却给了人们几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这几个启示也正是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的最大受益之处。

启示一:人生是均等的。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当我们善待别人的时候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当我们给别人制造生存危机的时候就是在给自己制造生存危机。

启示二: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和平环境里,我们的人生不仅与别人的人生是均等的,而且,各人的人生特色都完全是由自己的行为来决定。付出少的收获少,付出多的收获多,并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需怨天尤人。

启示三:因为凡事都有利有弊,有得有失,不论干什么,怎么干,都有一个相对均等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放下包袱,不必把目光锁定在金钱和权力上面,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去追求理想,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说自己想说的话,干自己想干的事,做一个活得自在,活得不累的人。

启示四:虽然凡事都有利有弊,有得有失,但是,这既不说明我们只能听天由命无所作为,更不说明我们可以任凭贪欲膨胀胡作非为。当我们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时都应该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选择最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生存与长久生存的方案。

启示五: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而不是自然界的主宰。

启示六:没有竞争的社会能给人以和平安宁的享受,却要以贫穷为代价;竞争激烈的社会能给人以豪华奢侈的物质财富,却要以人们相互之间的殊死相争为代价。据此我们推论:

⑴以“资本”为“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因其刺激人的贪欲①,引起无序竞争,让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感受到生存危机,它不仅让有资本和没资本的人们都沦为了资本的奴隶,让已经脱离了动物的人们依然像动物一样为求生存而相互之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毫无疑问地存在剥削,存在压迫,并且,无计划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又给物欲横流的人们大开了绿灯,直接导致人们大肆挥霍滥用地球资源,加速破坏生态环境,从而缩短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所以,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利于人类个体和种族的生存与长久生存的社会制度。②

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人类。因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①当然,这里说的社会主义不是抑制人民生产生活热情取消一切竞争的社会主义,而是健全了法制,保障了人权,消灭了剥削,消灭了压迫,完善了社会保障系统,在国家经济部门宏观调控下,在有计划、有组织、不刺激贪欲的竞争状态下,让人民身心愉快家庭美满的社会主义,让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存的社会主义。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均等的人生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也只有这样的社会制度才是有利于人类个体和种族生存与长久生存的社会制度。

你是希望获得像动物一样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与他人勾心斗角、殊死相拼,或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的均等人生呢?还是希望获得“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与他人和睦相处,互助互爱,健康愉悦的均等人生呢?

你是希望把地球上的资源在你一生中全部挥霍一空呢,还是希望留下一些给子孙后代呢?

人类在生育问题上已经知道了计划的重要性。不论是政策性的计划还是个人性的计划,都正在从动物界那种越多越好的繁殖行为进入真正人的生育行为。从这一角度看,人正在成为真正的人。什么时候人类会从拼死拼活去满足那永远不能满足的贪欲之中醒悟过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索取,有计划地竞争,放松心身,享受生活,成为真正的人呢?

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类追求均等人生的道路究竟还要走多远?这里的回答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人生原本就是均等的;但是,从人们憧憬向往的角度来看,只有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并且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存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均等人生,才具有最现实最美好的意义。这也正是古往今来的人们一直在追寻探索的既理想又可行的最佳均等方案。

我们坚信,智慧的人类完全能够趋利避害,完全能够摆脱各种教条的束缚,为了人类个体和种族的生存与长久生存,去创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人类的唯一出路。

后记

宋朝一位诗人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的意境很好,但将人区分为“卑”与“尊”作者又不愿苟同,于是作者更喜欢明朝一位贤士之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依作者愚鲁之见,目前天下兴亡的焦点在于世界上存在着三类竞争。第一类是在人与人之间以财力相威胁的竞争;第二类是在人与人之间以武力相威胁的竞争(这实际上是第一类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还有一类是在人与人之间以劳动后的欢笑和获奖后的激动相拥抱的竞争。前两类是或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的自杀式竞争,第三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和谐竞争。前两类竞争虽然常常令群情激奋且气壮山河,但其结果却腥风血雨,让人的竞争比动物的弱肉强食更为凶残:它不仅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生存危机,让原本洁净的大地变成罪恶丛生的土壤,它还破坏生态环境,挥霍地球资源,让子孙后代不得生存。只有第三类竞争才在真正意义上展现了人的智慧,实现了趋利避害,让人成为了真正的人。

作为“匹夫”的作者很希望天下人能够把竞争的重心移向第三类竞争,让天下成为和平的天下,让天下成为真正人的天下。不知这本专门探讨人生均等问题的小册子,能否表达作者这一心愿。

人生在世,一切都在利弊得失之间。利中有弊,弊中有利,失而复得,得而又失。为了钱财,为了权力,为了过眼烟云,我们不停地折腾着自己脆弱的灵魂和躯体。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叱咤风云,如何翻天覆地,到头来终将发现:只有淡泊而宁静的生活、友善而温暖的人际关系、和谐而相依为命地与自然共存,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幸福人生。

花开花落,人来人走,只有大自然永垂不朽!

让和平护卫我们短暂的生命,

让美丽的鲜花不要只在我们死去以后才陪伴我们。

文章节选

弱肉强食不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

——兼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根源

有人说,弱肉强食是生物的生存法则,而人是生物的一员,所以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也是弱肉强食。这样的说法(或推论)是错误的。在生物界的同一物种内部,不仅不是以“弱肉强食”为生存法则,而且是以“团结协作,和睦共处”为生存法则。如果是社会性生物,更是以“以强护弱”为种内的强者之道。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对这些观点予以阐释。

一、“弱肉强食”是种间的生存法则,而不是种内的生存法则

在生物圈的食物链上,相邻两种生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把“吃别人的”称为强者,把“被别人吃的”称为弱者,这就构成了所谓的“弱肉强食”。

虽然“弱肉强食”现象在生物圈里俯拾即是,然而这种现象的发生却是有条件的,是特定的,不是无条件的,不是任意的。无论是“狼吃羊”“蛇吃青蛙”或是“牛吃白菜”“老鼠吃稻谷”……这些弱肉强食现象都只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而不是发生在同一物种内部。例如“狼吃羊”的故事没有人觉得新鲜,但是“狼吃狼”的故事恐怕没有人不觉得新鲜。尽管没有不吃肉的狼,也没有不凶残的狼;尽管狼群中有成年的“强者”与未成年的“弱者”之分;有健康的“强者”与伤病的“弱者”之分;有身材高大的“强者”与身材瘦小的“弱者”之分……“狼吃狼”的故事仍然让人觉得新鲜。

还有一种许多人都亲眼见过的现象,即:狗不吃狗肉。不但“强狗”不吃“弱狗”,就是已经被人类煮熟的狗肉,很多狗宁愿挨饿也不吃。即便有一些狗,因嗅觉不灵敏而稀里糊涂地吃了煮熟的狗肉,这与故意为之的“弱肉强食”也完全不是一回事,更扯不上什么“生存法则”。因此,虽然人们常用“狼心狗肺”来譬如为人狠毒,然而,狼和狗却并不吃同类。

“弱肉强食”现象之所以不发生在同一物种内部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任何生物所需要的最好最必须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种外而不是来自种内。

弱肉强食的食物链实际上是一种营养链,“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一种营养传递关系而不是强弱表达关系(生物之所以要“吃”,是为了从外界摄取营养,而不是为了在“被吃”者面前逞强)。然而,自然界里每一个生命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外界而不是来自自身。不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仅凭自我循环就能存活的生物是不可想象的。

一个生命个体是这样,一个物种也是这样。不能从异类那里获取丰富多彩的营养物质,这个物种注定会很快衰竭,消亡。

即便是整个生物界,尽管在其内部存在着此物“吃”彼物的食物链,但是,如果界内的生物不“吃”界外的非生物(例如水、空气、阳光),所有的生物依然不能存活。

所以,表达营养传递关系的“吃”与“被吃”只有理由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而没有理由发生在同一物种内部。

“弱肉强食”现象之所以不发生在同一物种内部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保种。

人们常用“大虫吃小虫”来说明弱肉强食现象,然而,这里的“大虫”“小虫”却不是同一种“虫”。否则请试想一下,如果真有那么一种“虫”,在同种内部以“大虫吃小虫”为生存法则,体强的吃体弱的,个大的吃个小的,成虫吃幼仔,先生吃后生,这种“虫”还能存在于自然界么?

当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当食物极其匮乏的时候,有一种成年的鱼也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但这却不是生存法则,而只是极偶然的现象。如果这是它们的生存法则,这种鱼也就不会存在于自然界,所谓的“生存法则”也就成为了地道的“自杀法则”。

种内的弱肉强食不会成为任何物种的生存法则,只会成为种内的自杀法则。

二、种间的生存法则还有一个内容:“吃别人的注定要被别人吃”

即使按照人的意识,把“吃别人”称为强者,把“被别人吃”称为弱者,在弱肉强食的食物链上,每一个物种都既是强者又是弱者。

因为不“吃别人”的生物是没有的,否则它就不能吸取能量,不能生存,不能称之为生物。即使处在食物链最低层的植物也要“吃别人”。虽然它吃的主要是阳光和空气、水分和养料,但这也是“吃别人”。更何况所有的植物都“吃”动植物的分解物,有一些植物还“吃”活生生的其他植物甚或动物。只要我们把“吃别人”理解为“从外部吸取能量”,就能理解“吃”的种类虽然不同,“吃”的性质却是一样。

不“被别人吃”的生物也是没有的,因为只要“吃别人”,身体内就必然聚集能量,必然具有营养价值,必然被另一种生物所吃。生物圈中自认为是“最强者”的人类也要“被别人吃”。除了许多凶猛的大动物敢吃人以外,吃人最多的更是那些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病毒。不管人类如何有智慧,如何敢于举起刀枪杀向一切生灵,几乎所有的人都仍然逃不脱被细菌和病毒“吃”掉的命运。

所以,“吃别人的注定要被别人吃”是种间生存法则的另一个内容,没有它的存在,“弱肉强食”也就不存在。

“吃别人的注定要被别人吃”与“弱肉强食”两者相互依赖、偶联并行,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种间生存法则,也保证了种间关系与自然均等法则相吻。它告诉人们:在种间,没有谁是永远的强者,也没有谁是永远的弱者。一物降一物是种间生存法则的真面目。不论我们为“强者”喝彩,或是为“弱者”鸣冤,都没有意义,因为种间的关系是均等的。

由于前人只关注了种间生存法则的一个内容——“弱肉强食”,而忽视了另一个内容——“吃别人的注定要被别人吃”,这种残缺的认识致使许多人被误导。特别是把种间的“弱肉强食”错误地引入种内,引入人类社会以后,由于没有把与之偶联并行、不可分割的“吃别人的注定要被别人吃”这一内容同时引入,便造成了错上加错的更大错误。导致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设法“弱肉强食”别人,自己就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世界历史上的法西斯主义者,就是因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才在给他人带来灾难以后又给自己带来毁灭。

三、种内没有“弱肉强食”只有“恃强凌弱”,恃强凌弱的结局是“自相残杀”

虽然弱肉强食不是种内的生存法则,但是,总有一些个体在种内恃强凌弱,以期夺取同类的利益归自己所有。然而,种内的恃强凌弱却不会转化成为弱肉强食。这首先是因为同种的“弱者”与异种的“弱者”有质的不同。既然同种,就具备“不被同种所食”的先天基因,强与弱的差距也不会很大,恃强凌弱的后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其次是因为所有生物都具有求生存的本能:为个体求生存;为种族求生存。当种群内出现恃强凌弱的“强者”时,种内众多的个体就会在维护种族生存的本能趋使下去孤立“强者”甚至群起而攻之,让这个“强者”消失,以此维护种内的安定。因此,恃强凌弱的结局只会是自相残杀。

种内的“恃强凌弱”与种间的“弱肉强食”的本质区别在于:种间的弱肉强食虽然让弱者死去,却能让强者生存,因而它可以被“强者”一方称为生存法则。而种内的恃强凌弱则因其本质是自相残杀,只能导致双方都头破血流或者都死去,因而它不是任何一方的生存法则。

前面说过,当食物极其匮乏的时候,有一种成年的鱼也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但是,某条成鱼食过幼鱼以后,其他成鱼也一定会效仿它也去食幼鱼。这样,每一条成鱼所生的幼鱼都同样遭遇着被食的危险。这样的种内斗争,说到底还是一种或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的自相残杀。虽然时至今日,仍然有人把这一极个别的现象作为生物学的“种内关系”写进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中,暗示人们:“弱肉强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但是,这种认识与把某成年人掐死了邻居家的婴幼儿当作“人际关系”向人们宣讲是没有区别的,是极其错误的。掐死婴幼儿的人必将受到严惩。恃强凌弱只能是种内的自杀法则。

事实上,人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都从来没有弱肉强食过同类,他们不都生存下来了吗?用极个别的案例怎么能证明“弱肉强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呢?

四、种内的生存法则是“团结协作,和睦共处”

在种群内,不仅不能以“弱肉强食”或“恃强凌弱”为生存法则,而且,大自然赋予生物求生存的本能要求所有物种:为了求得个体和种族的生存与长久生存,在同种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只能以“团结协作,和睦共处”为生存法则。这样做不仅保证了种内关系与自然均等法则相吻,更保证了凝聚种内力量,共御外敌,保种兴种。

生物个体的独立求生能力是极有限的,没有雄与雌的结合就没有后代;没有长辈的保护幼仔就会夭折;没有集体的合作许多食物都不能获得,许多外敌都不能防御,许多灾难都不能逃避……没有种内“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生存法则,即使不发生恃强凌弱的内讧事件,作为孤立无援的生物个体也都会很快消亡。不要说蚂蚁、蜜蜂、野牛、羚羊、豺狼、鬣狗这一类典型的社会性生物,离开了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生存法则,它们不能生存。就是那些被人们认为具有很强独立生存能力的细菌、病毒,如果没有群体的联合协作,它们也难以侵入其他生物体内去求得自己的生存。

五、种内的“强”“弱”之分普遍存在,但“恃强凌弱”不普遍存在,在社会性生物中,普遍存在的是“以强护弱”

在种群内,由于体力的差异,年龄的老幼,能力的大小等因素,使得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强”“弱”之分。然而,“强者”在种群中的作用却往往不是“恃强凌弱”而是“以强护弱”。例如以群体生活的社会性生物,其群体中的“首领”就是群体中的“强者”。在维护种群安定,保卫种群安全、保卫种群的既得食物和领地、与来犯之敌浴血拼杀时,“强者”总是一马当先,替天行道。“强者”的这种行为保证了天赋的“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生存法则在种群内得以实现,保证了种群内的个体和种族的生存与长久生存。

虽然在平日里,为维护种群利益作出贡献的“强者”要比其他个体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但这并非恃强凌弱,而是天道酬勤,是收获与付出均等。只有那些在获取利益时争先恐后,而在需要为种群作出贡献时却退避三舍的个体,它的行为才是恃强凌弱。

然而,有人不但不能认识到“以强护弱”行为在物种生存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反而把“强者”为了种群的生存与外敌(包括异类和外族的同类)英勇博斗的行为,以及因付出多而收获多的结果,解释为恃强凌弱的“种内斗争”。甚至有人还为“种内斗争“总结出了两大好处:“⑴让幸存者享受仅有的资源,它们将生存得更好,对种族的保留有利;⑵种内斗争的失败者往往都是瘦弱病残,整个物种的强者被保留下来,并繁衍后代,这对种族的生存延续,对种族品质的提高,对生物的进化更为有利。”这样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

在自然界,为了提高后代的品质,保证种族的健康延续和进化,在种内确实要通过自然选择选拔强者,但是,却不是运用这样的机制进行选择。首先,自然选择不会把恃强凌弱,六亲不认,准备成为“幸存者”的孤家寡人选拔出来。因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体而不是个体。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幸存者”,不论它(们)如何强大,没有雌与雄的交配,或者只是近亲交配,都不能让“强壮”的基因繁衍下去。并且,没有群体的合作,许多食物都不能获得,许多外敌都不能防御,孤寡的“幸存者”必将遭遇灭绝的命运。所以,没有能力保护群体,却有能力消灭群体,让自己成为“幸存者”的个体,是种内恃强凌弱的害群之马。它是被自然选择淘汰的对象而不是被选拔的对象。

其次,种内的“瘦弱病残”主要是被种外的生物所食,而不是被种内的“强者”所灭。否则,“瘦弱病残”都被种内的“强者”灭了,那么,食物链上被食的就只能是在种内斗争后剩下的“强者”(或称“幸存者”)了。这既与事实大相径庭,又把立论者自身的观点彻底推翻。

自然选择在种内选拔强者的真正标准是:它不仅有能力为自己求生存,而且有能力保护种群的生存。它能够在种内以强护弱;能够维护种群的团结协作,和睦共处;能够为了种群的安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总之,要做种群的强者,首先要做种群的保护者。只有选拔这样的强者,才真正有利于提高种群的品质,有利于种族的延续和进化。自然选择正是这样进行的。

以强护弱的个体因受到其他个体的拥戴与种群同在,恃强凌弱的个体因与被凌辱的一方同归于尽而被种群淘汰。所以,种内的“强”“弱”之分虽然普遍存在,但“恃强凌弱”却不普遍存在。在社会性生物中,普遍存在的是“以强护弱”,因为只有以强护弱才是社会性生物的强者之道。

六、混淆种间与种内的区别,是产生谬误的根源

综上所述,生物的生存法则分为种内和种间两类。种内的生存法则是“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种间的生存法则是偶联并行且不可分割的“弱肉强食”和“吃别人的注定要被别人吃”。面对这两类生存法则,没有哪一个保留着原始本能的自然人,能够从中推出“弱肉强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的结论。

“弱肉强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的观点,源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理论上的谬误。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谬误又产生于达尔文主义把种间的“弱肉强食”概念错误地引入种内,把种内自杀式的“恃强凌弱”错误地解释为“弱肉强食”。直到法西斯的反人类战争用行动把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一谬误推向颠峰以后,人们才开始从学术上进行反省。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指出,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谬误的根源是混淆了种间与种内的区别,混淆了自杀式的“恃强凌弱”与“弱肉强食”的区别,却把产生谬误的根源归结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手段不能通用”。这种没有说服力的辩解致使社会达尔文主义今天的处境只是名亡实存。

其实,如果有人一定要把种间的生存法则搬到种内来,那么,他们至少要把偶联并行且不可分割的“弱肉强食”和“吃别人的注定要被别人吃”同时搬来,而不应该只把对自己有利的搬来,却把对自己不利的撇在一旁视而不见。如果当初能够把两者同时从种间搬入种内,想必社会达尔文主义也不会被恶人利用。哪一个热衷于“弱肉强食”别人的人不会对“吃别人的注定要被别人吃”有所顾忌呢?因此,无视和曲解自然均等法则的行为是造成人间悲剧的根源。

事实上,把种间的弱肉强食引入到种内来,并为种内斗争总结“好处”,认为种内斗争“对生物的进化更为有利”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首先,就像本书把暴力与战争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类那样,在种内斗争中,维护个体和种族生存的斗争是正义的斗争,危害个体和种族生存的斗争是非正义的斗争①。又因为发生在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斗争,无一不是由非正义斗争挑起,所以,为种内斗争总结“好处”的实质是在为非正义斗争总结“好处”。然而,危害个体和种族生存的非正义斗争其罪孽已经罄竹难书,又岂有“好处”可言?!

其次,人们都知道生物进化的前提是变异,没有变异也就谈不上进化。如果“种内斗争对生物的进化更为有利”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否在说,不要变异,只要通过窝里斗式的“选种”就能选出进化了的生物来呢?这是否在说,某人只要立下一条祖训,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自相残杀,他就能获得一个具有“超人”基因的后代呢?如果这里的“更为有利”只限于在变异的前提下才能表现出来,那么,对于在数万年数百万年乃至数万万年中一直没有发生变异的物种来说,这自相残杀的“利”又表现在何处呢?如果变异如期而至,并使得某物种通过窝里斗式的选种变得越来越“强”,最后却像爱尔兰鹿那样,先让同类中的“弱者”死去,然后自己因“太强”而活不成,导致整个物种灭绝,这样的“利”又表现在何处呢?如果自相残杀的窝里斗并没有把“弱者”杀死,反倒让“弱者们”举起正义的旗帜把“强者”消灭了,这样的“利”又表现在何处呢?

种内斗争每时每刻都在给生物们带来血与泪的“弊”,然而,这一理论对此滚滚而至的“弊”却熟视无睹、避而不谈,反倒对那虚无缥缈的“利”津津乐道、一味看好,其可信度实在值得商榷。

人类朝代的更迭史就是一部“弱者”战胜“强者”的欢呼史;人类战争的收敛史就是一部“强者”战胜不了“弱者”的教训史;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一部以弱肉强食为公理向着以以强护弱为公理的认识发展史。如果某人听信谗言,立下一条让子孙后代自相残杀的祖训,没有人怀疑,在他的后代变异成“超人”之前他早已断子绝孙。

种间斗争可以让强者一方得以生存,种内斗争只能让双方或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种间与种内的关系不可混淆。“窝里斗有利论”是人类“智慧”孕育出的怪胎。

至此我们认定:弱肉强食不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恃强凌弱是人类社会的自杀法则。只有以强护弱的仁人志士才是人类中的真正强者;只有“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和谐社会,才有利于人类个体和种族的生存与长久生存。

哲理诗选

书中有二十余首哲理诗,这里将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人生哲理诗十首》复录如下)

1

有人说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做铁砧而要做铁锤,

那是因为

铁砧会挨打,

铁锤好逞威。

.

谁料想

挨打的铁砧满头金星满面泪,

逞威的铁锤也断筋折骨皮肉碎。

“哎哟哟,疼死我了!”

一声凄厉两张苦嘴,

不知是锤在打砧还是砧在打锤。

.

原来

自然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

不管谁打谁。

打别人就是打自己,

徒增伤悲。

.

2

向阳春笋人人爱,

宠为筵中一碟菜;

落泊羞竹无人睬,

迎霜斗雪自成材。

.

3

不要说

你得到的太少太少,

不要说

你失去的太多太多,

多的还会化成少,

少的还会化成多。

.

不要说

你今天有的明天还会有,

不要说

你今天没有的明天还会没有,

星星升起来了还会落下去,

月亮落下去了明天又会爬上山坡。

.

挖出石头凿成磨,

削开竹篾织成箩。

种瓜的得瓜,

种豆的得豆,

只要你付出了,

该有什么,还会有什么。

.

4

你见过春风扫落叶吗?

被春风扫下的落叶,

正向着大地

倾诉着心中的委屈和惆怅:

.

人们只听说秋风扫落叶,

那是为了让秋叶躲避冬天的寒霜。

为什么春风也扫落叶?

春叶我心中好凄凉。

.

我们四季常青,

从来不惧困苦,从来不畏艰难;

不论严寒酷暑,

我们都衷心耿耿依偎在大树身上。

.

我们千辛万苦战胜了严冬的冰刀雪剑,

我们欢欣鼓舞迎来了明媚的温暖阳光。

我们多想——

多想在这盼望已久的时刻,

再闻那春天里醉人的芬芳。

.

可是——

一阵春风把我们吹落,

与那毫无功劳的秋叶一齐埋葬。

.

为什么不论贡献大小?

为什么不论资历短长?

把春叶和秋叶一样对待这是不公平,

这样的待遇让我们感觉实在太冤枉。

.

大地回答说:

不要愤怒,

不要沮丧。

秋叶也曾想在冬天里依偎着大树,

秋叶也曾想在来年里再闻花香。

.

但是,

为了给大树节省养料,

它牺牲了自己,

默默地飘落,

无怨无悔无悲伤。

.

你今天走了,

也是为了大树的生长,

你叶落归根,

也是一切树叶的纲常。

.

论功劳,

你和秋叶一样,

论收获,

早落的哪比迟落的强。

.

5

城里的人要冲出去,

城外的人要冲进来,

城门口的人不知如何是好,

便挖个土坑将自己埋起来。

.

红、橙、黄、绿、蓝、靛、紫,色色都有人爱,

工、农、兵、学、商、政、知,行行都有人干。

如果有谁无价值,

几千年的文明史早己将其淘汰。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低处不伸腰,

高处不胜寒。

.

莫要为追寻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枉费了心机,

莫要为躲避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坏事冤屈了性命。

城门口的人儿哟——

你想进去就进去,

你想出来就出来。

.

6

总说你周围的环境不好,

世界这么大谁拦着你了?

为什么不往你认为好的环境中去?

原来是你自己的顾忌太多了。

.

总说依你的脾气一定要如何如何,

世界这么大谁拦着你了?

干嘛不去如何如何?

还是自己把自己禁锢了。

.

禁锢自己是因为有所失时还有所得,

顾忌太多是因为有所得时还有所失。

埋怨是一种推卸的心态,

均等是一种确切的事实。

.

思想的牢笼只有自己才能打破,

命运的主宰不是上帝不是神仙。

要么你就承认:处境与别人均等;

要么你就奋斗,为实现理想加鞭。

.

7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行;

人人都爱富,个个都怕穷。

可是,什么是富?什么是穷?

谁能说得清。

.

地球的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七比三要富,三比七要穷,

为什么人类偏要居住在贫瘠狭窄的陆地上?

为什么人类不在辽阔富饶的海洋里陪伴他的老祖宗?

.

为什么总鳍鱼要从水里爬到岸上?

为什么海豚、海狮又从陆地回到了水中?

为什么鸟儿不要陆地,也不要海洋,

却选择了一无所有的茫茫天空?

.

原来是

穷有穷的富,富有富的穷。

竹蓠茅舍总是自己的家院,

朱门豪宅常作他人的园庭。

.

铜钱是缩小的镣铐,

枷锁是放大的钱孔。

是钻进去?还是退出来?

进也疼,退也痛。

.

粗茶淡饭,

安安平平。

.

8

需要算卜的人啊,请往前,

我来为你算一签。

.

美丽的玫瑰花将燃起你心中的爱火,

美丽的玫瑰花也将刺痛你连心的十指尖尖。

诱人的罂粟花将送你走进神奇美妙的虚空幻境,

诱人的罂粟花也将送给你五脏俱焚的毒火硝烟。

.

不吃不喝的人,活不长久;

又吃又喝的人,病从口入,我可有话在先。

不言不语的人,缺少阳刚之气;

又言又语的人,我要提醒你,祸事就在嘴边。

.

你如果拥有雄兵百万,一定会战无不胜,

但是,歼敌一万,你将自损八千。

你如果大权在握,一定会飞黄腾达,

但是,福祸相依,小心别掉进山涧。

.

你一定能够成为天下第一,

可要记住,天外还有天。

我一定能够为你消灾除难,

却莫忘记,人助不如己怜。

.

玫瑰花说:你这样的算卜废话连篇;

罂粟花说:你这样的算卜浪费时间。

小鸟说:我不要算卜,我失去了大地,得到了天空;

小鸡说:我不要算卜,我失去了天空,得到了田园。

.

算卜者说:

有人付我钱,

废话也要编。

本来,命运都在自己手上,

但是,勤劳的人问自己,懒堕的人问神仙。

.

9

你袭击他,

他袭击你;

你推翻他,

他推翻你;

拉锯的战争,

走马的王朝。

正义的暴力转化为非正义的贪婪,

非正义的劫掠又引发出正义的狂涛。

.

你给他一阵“飓风”,

他还你一排“冰雹”;

硝烟此起彼伏,

战争没完没了。

硝烟缝中露出峥峥白骨,

战争空隙传来声声悲号。

人人都说要改变这不均等的世道,

个个都用别人的鲜血染红着自己的枪炮。

.

举矛的人啊

你为何要拿着盾?

拿盾的人啊

你为何要举着矛?

胜中有败,败中有胜,

冤冤相报,各领风骚。

均等的人生,

就在这不均等的胜与败中魄落魂消。

.

你谅解他,

他谅解你;

你鸣金收兵放下矛和盾,

他偃旗息鼓抛却盾和矛。

拿出走向战场的勇气走向谈判桌,

腾出搂抱战友尸体的双手把和平拥抱。

大家均等地活着,

比大家均等地死去——

当然要好。

.

注:“飓风”、“冰雹”是两种不同型号的火箭炮

.

10

天上一个太阳,

江中一队龙舟,

岸边一棵柳树,

荫下一壶美酒。

.

风和日丽山水秀,

龙舟鼓乐竞上游。

太平盛世,

醉眼人美滋滋、神悠悠。

.

小小蚂蚁在堤岸上奔梭,

柔柔江水顺着蚁窝把大堤穿透。

哗啦啦,

啊呀呀,

天昏地暗龙舟覆,

美酒、柳树和着一江浑水向西流。

.

醉眼人发出急急令,

满天下搜捕挖空大堤的蚁工、蚁兵和蚁后。

何须费力?

个个都供养在自己家里头!

送礼上门你乐呀乐,

窃国败家你愁呀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