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 |
释义 | 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之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特点一是跨国性,绝大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到整个地区或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二是威胁来源不确定。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主体不是主权国家,而是一些组织或群体乃至个人行为。如当今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是突发性强。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化快,流动性大。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大量流动的条件下,有些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蔓延之势,控制的难度和风险就迅速增大。四是相互转化。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不能逾越的鸿沟。 范围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上盗窃、洗钱等。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从产生到解决都具有明显的跨国性特征。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党的十六大报告:“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这一精神已被新修订的高三政治教材所吸纳。正确理解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对深刻理解十六大精神和提高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概念上看首先,内涵不同: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政治安全问题,是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不很突出的安全威胁,是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其次,外延不同:传统安全威胁按照威胁程度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军备竞赛、军事威慑和战争三类。战争又有世界大战、全面战争与局部战争,国际战争与国内战争,常规战争与核战争,等等;按照所威胁的对象,可以划分为国防问题、领土纠纷、主权问题、国家之间的军事态势问题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人口爆炸、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排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从特点上看首先,来源和行为主体不同:传统安全问题中的行为主体和来源相对比较明确,一般都是来自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与纷争,主要是国家和政府行为的结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行为主体和渊源则更具多样性,许多非传统安全威胁都不是国家行为直接造成的,而是各类非国家行为体活动的结果。如恐怖主义就是由许多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 其次,表现形式不同:非传统安全问题比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更强的社会性、跨国性和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其他国家或整个人类利益的问题;不仅是对某个国家构成安全威胁,而且可能对别国的国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因为非传统安全问题同特殊社会群体的个人行为直接相关,而随着人类社会交往和联系的日益发展,特定人群活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这样非传统安全问题就很容易超越国家之间的各种政治、地理、文化界限,从一个国家和地区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使这些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繁衍、嬗变和扩散,使个别国家的问题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 再次,侵害客体不同:传统安全带来的威胁主要关系到民族、国家与政权的生死存亡;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带来的威胁主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从凸现的背景看首先,政治背景不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突出是在冷战的结束和两极对抗格局终结的背景下发生的。两极军事对峙格局消失使国际社会遭受全面军事对抗和整体毁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使世界大战的阴影远遁,但是,过去被两极对抗所掩盖的种种矛盾在冷战后迅速露出水面,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如环境污染、恐怖主义、和流行甚广的SARS等。传统安全威胁是在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初期以及冷战时期成为突出问题的。 其次,经济背景不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现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经济全球化对整个世界的效应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确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进而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好处,并可以使各国从世界的共同进步中获得更多的补偿,解决个别国家无法*自身努力而解决的问题,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也扩大了世界性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扩大,增加世界各国发展的脆弱性,以及引发一些国家内部的危机和动乱,促使了一些犯罪活动的国际化与恐怖主义的全球网络化等全球性问题。传统安全威胁的突出是在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初期以及经济全球化起步时期显现的。 从解决的思路、方法和途径看首先,解决问题的安全观不同:与解决传统安全威胁相适应的是一种旧安全观。旧安全观往往以国家为单位来划分敌友界限,合作成员国相互间常以结盟等方式搞集体防卫或集团安全,注重以威慑、遏制等手段来制约潜在对手。这种安全观经常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来实现部分国家自身的安全,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新安全观是在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淡化排他性的安全合作,强化共同安全,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观念,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 再次,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的侧重点不同:比起解决传统安全威胁,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手段更强调其综合性,国家间更强调其合作性。非传统安全威胁涵盖领域比传统安全威胁更广泛,不能再以单一军事手段或以军事手段为主的手段,而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科技等手段加以应对。国际社会应根据实际需要,必须从共同安全出发,积极对话,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切实推进和发展安全合作。 区别(一)传统安全威胁因素 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按照威胁程度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军备竞赛、军事威慑和战争三类。战争又有世界大战、全面战争与局部战争,国际战争与国内战争,常规战争与核战争,等等。传统安全威胁由来已久。自从有了国家,也就有了国家间的军事威胁。但人们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是在国家安全概念和新安全观提出以后。1943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了"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一词,美国学界把国家安全界定为有关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几乎变成了军事安全的同义语。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人们便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观称为传统安全观,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全威胁,把军事以外的安全威胁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 (二)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跨国性。非传统安全问题从产生到解决都具有明显的跨国性特征,不仅是某个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其他国家或整个人类利益的问题;不仅是对某个国家构成安全威胁,而且可能对别国的国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二是不确定性。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一定来自某个主权国家,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三是转化性。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四是动态性。非传统安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例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威胁;而随着恐怖主义的不断升级,反恐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主权性。国家是非传统安全的主体,主权国家在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拥有自主决定权。六是协作性。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旨在将威胁减少到最低限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