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一次科技革命 |
释义 |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1、开始时间及条件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人类在电力、内燃机、新材料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等学科的高度综合,而形成了基于系统科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等,将带来的是纳米生物机器人技术、生物炼制细胞工厂与太阳能仿生技术的产业化。 2、主要成就和特点主要成就 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 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珍妮机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逊-火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 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第四次科技革命 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偶合与互动,带动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产业化,欧美国家权威学者堪称将带来21世纪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征是:1、学科高度综合,2、技术规模集成,3、科学与技术整合,4、转化科学、转化医学等科学、技术与产业链条互动加速研究与应用的产业转化。 3、 主要影响及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2、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4、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科技革命 1、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列强争夺与冲突加剧5、无产阶级壮大,工运逐渐走向高潮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第四次科技革命 1、20世纪90年代在系统科学、医学哲学等探讨背景下,中国国内最初形成系统医药学、系统生物工程、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科学等概念及其结构论(structure theory)原理;2、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的媒体革命,留学海外与不同科技领域广泛的探讨,欧美分子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组学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微机电加工技术等成熟,以及基因组计划的成功等,刚进入21世纪欧美、日本等几乎同时兴起系统与合成生物学;3、中国很快做出反应建立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等重点实验室。 对中国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尤其生物科技领域能够很快跟上国际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4、科技革命的哲学启示(1) 其出现是实践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2) 即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 不仅促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 5、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1)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6、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1)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正如教材资料所引《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所言。 7、第一次科技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因为英国的殖民地在当时是世界最大的,海外资源丰富,国民生产总值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识记)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展开;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珍妮机等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3、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影响(理解)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①在纺织业的推动下,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也很快采用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机器进行生产。②蒸汽机的强大动力为机器大生产奠定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步伐,将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③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使火车和汽船出现了。4、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识记)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用蒸汽机推动的火车。 8、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第一次:对整个世界而言,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开展许多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西方列强的对外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对东西方的关系而言,“东方从属于西方”,即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地位而言,英国掌握了世界工业霸权、世界海上霸权、世界殖民霸权而最终成为世界霸主,法国仅次于英国。 第二次:对整个世界而言,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完毕即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对东西方的关系而言,帝国主义国家奴役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地位而言,美德工业发展速度和比重超过英法,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英法工业发展速度和比重下降到世界第三、四位;俄日仍较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加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次:经济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发展和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一是科技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差距很大;二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9、关系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而技术革命是科学革命的结果,先进的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科学革命指的是科学理论、方法、知识等巨大的进步,从库恩的科学革命观看,往往是科学的理论、概念、规范,也就是范式或模式的突破,新学科的诞生并延伸到其它学科,比如,相对论、量子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的诞生就导致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的先导有时来自哲学思潮、有时来自技术与实验的突破,后者比如,伦琴射线的发现导致了后来的物理学革命,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导致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等,还科学革命又带来了技术革命,比如,系统科学于计算机技术、遗传学于基因工程技术,系统生物学于合成生物技术。工业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建立在经济与产业结构变革的基础上,又主要决定于技术革命是否到达导致一系列产品在技术与设计等方面广泛的刷新,从而诞生一系列发明与新产品乃至新的行业,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 - 电气化之于电气化能源、照明、电动机、家用电器、计算机等出现,21世纪的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兴起,将导致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等学科的高度交叉与整合,从而带来在材料、能源、信息产业的全面生物产业化,可能带来新的一轮产业革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