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深反射 |
释义 | 深反射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射是通过深部感受器完成的,故称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以叩诊锤叩击拇指,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医师拇指可感到肱二头肌肌腱收缩。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病人前臂搭在医师的左前臂上,上臂稍外展,然后用叩诊锤直接叩击尺骨鹰嘴突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附着处,正常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反射中枢在颈髓7~8节。 (3)桡骨骨膜反射 医师以左手轻托病人腕部,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正常反应为前臂旋前、屈肘。反射中枢在颈髓5~8节。 (4)膝腱反射 坐位检查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卧位时在其腘窝处托起下肢,使髋、膝关节均稍屈曲,以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之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若病人过于紧张,反射引不出,可嘱病人双手扣起,用力拉紧再试。 (5)跟腱反射 病人仰卧,髋、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医师用左手托病人足掌,使足呈过伸位;或让病人跪于椅上,双足悬于椅座外,以叩诊锤轻叩跟腱。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6)病理反射 为锥体束病变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出现踝和趾背伸的反射。1岁半以内的婴儿可出现上述反射现象,如成年人出现上述反射现象则为病理反射。 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有:Babinski(巴彬斯基)征、Oppenheim(奥本海姆)征、Gordon(戈登)征、Chaddock(查多克)征、Gonda(贡达)征。以上几种检查,方法虽然不同,但阳性结果表现一致,临床意义相同。一般情况下,在锥体束疾患是较易引出巴彬斯基征,如在表现可疑时应测试其余几种,以协助诊断。 Hoffmann(霍夫曼)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