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排山之战 |
释义 | 长排山之战电影名:长排山之战 外文名称:The Battle of Changpai Mountain 导 演:田永贵 编 剧:夏炎、黄健明、吴志孝 主 演:纪红军、宋伯涛、金石声、贾连芳、张新华 上 映:1981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制作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 主要演员表: 纪红军——营长 宋伯涛——连长 金石声——指导员 贾连芳——副连长 张新华——排长 王建忠——三班长 杜先进——大胜 路辉忠——民兵排长 史连铭——越军上尉 王存根——越军中尉 陶明国——被俘越兵 剧情简介1979年,我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某部四连在接受夺取长排山的任务后,采取正面进攻的战术,在拂晓时向敌人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我军沿着山坡、树林前进,勇猛冲击。但是,由于对敌情、地形特点认识不足,部队进入了越军火力网,进攻受阻。越军利用长排山山高、草深、洞多、林密的有利条件,隐蔽在山洞、石缝、草丛中进行顽抗,造成我军很大伤亡,我连长牺牲,副连长负伤,部队被压得抬不起头来。敌人在暗处,我军在明处,形势对我极为不利。指导员及时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决定改变打法,调整部队,坚持到天黑,以三班为突击班,利用暗夜摸上山去,同时以一个排的兵力正面发起佯攻,造成声东击西的态势,借以迷惑敌人。三班夜袭成功后,立即接应连主力上山,全连在拂晓前控制了山顶。 天亮后,指导员指挥全连采取小群分路分片包干、上下接应、层层搜山、逐洞歼敌等手段,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四连最后终于夺下了长排山,为我后续部队打开了交通要道。 八一电影制片厂英语名称 AUGUST FIRST FILM STUDIO 该厂于1952年摄制完成的第一部电影为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1952年完成第一部纪录片《荆江分洪》,1952年译制完成第一部汉语教学片《神经系统和条件反向反射》,1955年投产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60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立体纪录片《漓江游记》,1982年起摄制第一部电视剧《考场》,1988年起开始摄制美术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52年8月1日,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个具有摄制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片和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半个多世纪以来,八一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方向,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拍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2400余部。其中有故事影片240余部: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战上海》《林海雪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到七八十年代的《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巨片《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的诞生——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异彩纷呈的电影画面,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一页。 进入新世纪,八一厂又摄制完成了《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情暖万家》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故事影片。尤其是近年来,在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庆典纪念活动中屡有建树: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推出了《太行山上》、《八路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推出了《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时,推出了《八月一日》、《士兵突击》等一系列屡获大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用光影写史,为军旗增辉”,是八一电影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曾经缔造了无数辉煌与荣耀的八一厂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八一厂一定会奋发努力,始终不渝的坚守主流文化阵地,坚持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讴歌英雄,展示崇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谱写新的篇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