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读王弼《老子注》
释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读王弼《老子注》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黎庶昌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王弼注《老子》甚精妙[1],得虚无之旨,河上公不可以同日语[2]。及观弼所为《易》注,高下悬绝,与《老子》不类,判若两人言也。世称弼注《易》,其旨多假诸《老子》,予谓不然。有《老子》而后知弼得《易》之浅也。

《老子》者,玄同以为体[3],因循以为用[4],无成势,无常形,不可与圣人吉凶悔吝忧患之旨合[5]。而弼颇能言之,弼深于《老子》而已,于《易》强为解事者也[6]。强为之,则得失之迹自在,读其书时若有会,反而求诸性命之理无有[7],甚矣,学深浅不可假也。朱子曰:“王弼《周易》,巧而不明。”其知弼强者与?

作品注释

[1]王弼:字辅嗣,三国魏玄学家,好谈儒、道,开清谈风气,著有《老子注》、《周易注》等。

[2]河上公:相传西汉时道家,姓名不详。在河滨结草为庵,因以为号。精研老子学说。有老子《道德经》注,但可能是后人伪托。

[3]玄同:《老子》曰:“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曰:“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意思是玄妙虚无,与天地万物混同为一。

[4]因循:顺应,任其自然。

[5]悔吝:悔恨。《易系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易》言凶吉悔吝。《易系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6]强(qiǎng):勉强。

[7]诸:“之于”的合音。这里当指宋代程朱理学的性命说:“心即性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主为心。”

作品赏析

王弼是玄学家,用“援老入儒”的方式注《周易》,偏重哲理,目的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但玄学的根源在道家,因此他对《老子》钻研更深。该文就王弼注二书发表看法,指出学问上来不得半点虚假,这确是实在的见解。

作者简介

黎庶昌(1837—1897),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廪贡生,为曾国藩僚属,“曾门四弟子”之一。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官至川东兵备道。论文尊桐城派,有《拙尊园丛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