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 |
释义 | 2011年7月28日,筹建已久的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正式挂牌运作,这是国内省区市首个列入行政序列的医管局。致力于落实国务院提出的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提升市属医院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简要介绍名称:北京市医院管理局 职能:公立医院改革“引擎”、“医疗国资委” 挂牌年月:2011年7月28日 筹建周期:约15个月 出生地:北京市 上级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部门定位:由市卫生局管理的“二级局” 处室设置:内设10多个处室,人员包含原卫生行政部门的人员、医疗机构的业务骨干,及社会招募人员等。 就业岗位:统管22家市属三级医院,负责市属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指导所属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 未来发展:推进市属医院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医院运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改革步骤新设置的医管局是市卫生局管理的承担市属医院举办职能的行政机构,承担22家市属三甲医院的领导班子考核任命、市属医院服务质量管理和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等职责。医管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4人,编制60人,设8个处室。医管局全面承担市属医院举办职能,市卫生局的职能有很大调整,不再具体管医院怎么办,将按照全行业、属地化管理的要求,重点管政策、规划、标准、准入及监管。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管办分开,第二步是政事分开,第三步是医药分开。所谓管办分开,即由市医管局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办医院,对市属22家三级医院实行人财物和运行的统一规范管理。医管局挂牌成立之后,将会推出新的医院管理考核标准体系,其中包含服务效果、服务路径、管理安全、患者满意度等等。 重点工作北京市医管局成立后,将在市属22家公立医院中开展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加强公立医院基础管理。通过围绕医院成本、效率、环境、安全、文化、品牌、满意度等方面,对医疗服务行为实行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基础管理,推进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二是抓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开、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灵活的用人制度、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绩效分配制度。三是逐步调整医院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建立医疗、康复和护理分级管理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四是抓医疗服务和管理模式创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实现新突破。主要措施包括:完善预约挂号、继续实施无假日医院、全面启动电子病历工程试点等。 各方评价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北京市已获正式批复成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第17个试点城市。他充分肯定北京市成立医管局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一步,是北京公立医院改革新的起点,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大胆探索。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认为,北京医管局的制度设计具有创新,它借鉴了香港医管局和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央企的经验但又有明显区别。香港医管局是按财团法人管理。国资委管央企重点是管资产。北京医管局则对市属医院管人、管事、管资产。医管局围绕加强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专业管理设置处室,与卫生局的处室设置和医院的科室设置都会有明显区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现代医院早就不应该再按事业单位管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非常必要。通过科学的考评促进监督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可使医院回归公益性有体制保障和坚实基础。香港医管局统一采购药品,医院只是使用的 车间 。如果市医管局引入现代物流管理,对22家医院药品采购等集中统一管理,仅节省的成本也将是惊人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