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
释义 |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户县南部东涝河上游,秦岭梁北侧,距西安市74里,距咸阳市75公里,总面积2621公顷有5个景区,105个景点。公园内的山为北秦岭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前山沟道开阔平坦,森林茂密,山环水绕、秀丽异常。后山峰峦层叠、山势峻峭,孤峰入云、岩石奇巧,瀑布潭间如飞龙串珠,无数奇崖怪石掩映在密林巨树,奇花异木之中,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冰河翠之雄,龙潭子之奇,奇秀峰之险,芦花河之秀、秦岭梁之幽、各显特色。挂天飞瀑落差100多米,如银河倒挂。 中文名: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地理位置:西安市户县南部东涝河上游 面积:2621公顷 景区:5个 景点:105个 门票:50元 简介所在省市: 陕西户县 公园海拔: 海拔500-3015米 历史沿革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前身为国营户县涝峪林场静峪营林区属地。1991年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林场在静峪营林区开发森林风景旅游区,经过专家调查,并通过评审,1992年经省林业厅委托西安市林业局批准成立,99年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 基础建设天然森林为主体的生态风景旅游区,经专家规划可分为五个景区:即秦岭梁景区,芦花河景区,龙潭子景区,奇秀峰景区,冰河翠景区。秦岭梁景区和芦花河景区在公园前段,沟道开阔平坦,山环水绕,森林茂密,为游人休闲避暑之胜地;龙潭子景区以水景为主,奇秀峰景以山景为主,冰河翠景区以植物景观,气象景观和冰川遗迹为主,属游人观光揽胜的主要景区。 公园建立以来,先后投资1600万余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筑入园公路18.7公里,旅游步道13公里,修建了静苑宾馆等高、中档住宿楼8000多平方米,接待床位已达600多张,建大型餐厅一座7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建K拉ok歌舞厅一座300多平方米,以及商店松林茶社等设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购物之需求。2001年为了解决游客登山困难,又引资800多万元,架设了客运高空索道,使游人在游揽中得到娱乐。随环山旅游路和西汉高速公路的修通,将极大的改善了入园的条件,缩短了路程和时间,使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真正成为西安的后花园。 自然资源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特种繁多,共有各类植物580种,属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有连香树、领春木、金钱槭、华榛、花楸等,中药资源丰富,有天麻、贝母、猪苓等340种,野生动物有兽类18种,鸟类19种,属国家保护的一、二类动物有牛羚、苏门羚、金钱豹、红腹角雉,大鲵等。 著名景区秦岭北麓,东涝河上游,面积3000公顷,有朱雀崖、秦岭梁、芦花河、奇秀峰、龙潭子、冰河翠六个景区被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 公园距户县县城45公里。景区自然山水神奇,天然森林密布,无数奇崖怪石,清潭飞瀑掩映在密林巨树、奇花异木之中,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冰晶顶”之雄、“龙潭子”之奇、“奇秀峰”之险、“芦花河”之秀、“秦岭梁”之幽,各显特色,引人入胜。入园揽胜,有直插云霄的天柱峰,青莲峰,佛掌峰,渡仙峰,龙脊岭,有奇姿美态的莲台观音、聚仙山、醉仙台、玉笋佛云等,飞瀑、潭涧如飞龙串珠,高山落叶松若盆景古董,山美如画,水秀若诗。 游人到此可欣赏自然天功的神奇,森林风光的野趣,处处感受到大自然幽静古野的原始情调. 公园地处万顷森林腹地,沟道开阔,森林茂密,山水神奇,气候宜人,夏季最高温度27℃ 。在千层绿浪中有3河6溪8瀑18潭,形成五大景区,105个景点。无数奇崖怪石掩映在密林巨树奇花异松之中,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芦花河景区景区各地开阔平坦,芦花河水从中穿过,山环水抱,鸟语花香,林木荫郁,芦水清澈,宾馆亭舍掩映其中,处处清新幽静,为夏季避暑佳境。 秦岭梁景区坡上松栎青翠,溪边芳原绿草,百花争艳,雀鸟争鸣,漫步林荫道,踏上秦岭,揽南北风光,无不心旷神怡。 冰河翠景区以雄野为主,溪边青苔盖石,林中巨崖奇妙,植物分布明显,气象景观奇特,最高峰冰晶顶海拔3015米,为太白山以东最高峰,登上峰顶,可远眺渭水,总揽群山,举手蓝天近,俯视云海奇,冰川遗迹,巨石如海,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奇杉古松如树桩盆景,处处感受到大自然幽静古野的原始情调。 龙潭子景区以水景为主,龙潭河蜿蜒曲折,穿山越涧,忽隐忽现,瀑布、潭涧如飞龙串珠;挂天飞瀑,落差80米,如银河倒挂,上视蓝天白云,平视绝壁飞瀑,如诗若画,壮丽异常。 奇秀峰景区以山景为主,悬崖险峻,拔地数仞,山石耸立,形态各异,水穿石面,松立悬崖,千姿百态,奇险壮丽,如临蓬莱,似入黄山。 秦岭梁景区位于公园管理处南部,秦岭梁北侧。秦岭险峻高大,层林尽染,青翠润目,此处有一低矮山口,为南北通道,山路平坦幽静,如世外桃源,坡上松林青翠,溪边芳原绿草,百花争艳,雀鸟争鸣。漫步游览,可轻松登上秦岭梁顶,一览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风光。 景点景观主要景观(1)天门神光:管理处南眺秦岭梁顶,陡峭山峰处,如山门开启,有亭有塔,似真似幻,宛如天宫。旭日初放时,万山沉睡,梁顶浮光泛金。 (2)云岫峰:西南方约两公里,山峰端庄俊秀,雨后多雾,忽掩忽露,如琼莱仙岛。 (3)尽收青云:静苑宾馆对面山坡,平缓坡地,松栎掩映,可揽公园全貌。在此北眺,静峪林青似海,芦花河水碗延曲折,远山叠翠,云悬高空,如山水挂屏。 (4)芳原绿野:静苑宾馆南1公里处,平坦谷地,溪水穿流,杨柳绕岸,青松环坡,百花争艳,芳草铺坪,席地而坐,烦心尽脱。 (5)雀鸣翠谷:秦岭山下,沿曲折起伏山道,松栎蔽日、山花烂漫、百鸟啼啭,使人心旷神怡。 (6)文公庙,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之庙,唐时大兴佛事,耗费钱财,迎奉佛指舍利,韩愈上书反对,被罢官贬潮州,途经秦岭,大雪压境,满怀激奋的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的诗句。后人为纪念韩愈,尊为文公。明洪武年间,山民在梁顶修文公庙,以示纪念,现庙已毁,庙碑还在。 主要景点(1)秀若云霞:进入景区,一片开阔谷地,林木参天,郁郁葱葱。春天花楸玉兰似红霞白云;秋天千树万树挂满珍珠玛瑙,似万朵云霞;夏入小径穿林,凉爽宜人。 (2)蛟戏笑佛:距文昌坪约五华里。传说龙潭河龙王性暴而残,酒醉后发水毁灭静峪良田千顷,居民数百,弥勒佛震怒,用法宝收了苍龙,并以河边巨石化为自身,以戒后来,蛟龙慑服后,在石佛前忽隐忽现,玩耍嬉戏,以免笑佛寂寞。 (3)蛟龙出涧,笑佛以上近百米远处,洁白飞瀑,劈开青石,湍急而下,泻成银练,形似蛟龙奔腾而下,十分壮观。 (4)龟负巨石:东海龙宫龟将与此地龙女真诚相爱,朝夕相处,不返龙宫,龙王奏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龟将格斗至此,天将遗巨石将东海龟将压在这蛟龙出涧处。 (5)仙境,溪边巨岩横卧,石顶平坦,静坐于此,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也是当年龙女和龟将幽会之处。 (6)龙女池:距巨石不远处,一潭形似浴盆,水深莫测,水流循壁泻下,飞银溅珠,传说龙女常在此沐浴。 (7)平镜潭:龙女池上有一潭形如镜,平静异常,清可照人,龙女浴后常在此照镜梳妆。 (8)双潭悬瀑:上行不远,悬瀑直下,落入双潭,淙淙叮咚,若琴鼓声,似龙女为怀念东海龟将弹琴击鼓。 (9)龙潭瀑布:这里悬崖峭壁,沟谷开阔,一崖如巨龙横卧,瀑流如纱,似雨似雾,飞流直下,崖岸杜鹃繁茂,花开如锦。 (10)天柱峰:河边一山峰突起,直插云霄,松排山面,云雾缭绕,犹如天柱擎天。 (11)挂天飞瀑:这是该景区最大瀑布,落差100余米,上望蓝天白云,平视绝壁飞瀑,瀑水若天河下泻给人以银河落九天之感。 (12)骆驼峰:顺挂天飞瀑对面上坡,一小山崖,驼头、驼背形象逼真,形似骆驼。 (13)双龟探路:驼峰对面,二只石龟登上悬岩之巅,在探寻通往仙山之路。 (14)畅远台:登上顶峰,芳草铺地,花繁似锦,巨崖悬空,松绕山面,远山近景,美不胜收。 (15)醉仙山:畅远台下行百米,一山峰经千百年水蚀风化,岩体千奇百态,似鸟、似兽、似桃,当年八仙之一韩湘子曾登临此山,醉迷于此,至今还留有足迹。 (16)飞来石:一山峰四周如削,峰顶有一巨石,如从天外飞来。 (17)杜鹃王:飞来峰下,一巨形杜鹃,胸径50公分,树冠如盖,五月花开艳压群芳。 (18)诗仙墨迹:一巨崖如削,道道墨迹,传说当年诗仙李太白常到此,揽景作诗,时间一久,所洒墨迹挂满山崖。 奇秀峰景区这是近年新开发的景区,位于大东沟,以山景为全,悬崖险峻,拔地数仞,山石耸立,形态各异,水穿石面,松立悬崖,奇险壮丽,如黄山结构。 奇秀峰景点(1)跌宕如画:距沟口700米,沿溪而上,溪水绕山漫石,层层跌落,宽处有如冰绡,窄处清流喷涌,如诗如画。 (2)卷云岩:距跌水约100米,岩顶皱纹似舒卷云团。 (3)翠崖银帘:位于卷云岩上,崖边苍松翠柏,瀑水从崖顶撒下,若银帘倒挂与卷云岩相互辉映。 (4)金星潭:位于瀑布东侧,潭碧如镜,日影撒下投入潭中,如星闪烁。 (5)净心潭:瀑布以上,溪水顺石,跌入心形碧潭,潭水回旋,淙淙有声,如音乐奏鸣,静坐于此,以净尘世之心。 (6)银练串珠:距瀑布100米,溪流穿隙,绕石坠落,似马尾、似冰柱,似银练、似珠串,构成奇特景观。 (7)元圣峰:净心潭往上,路旁奇崖,如青狮,旁有狮奴相随,维妙维肖。 (8)金龟寻主:位于佛掌峰下,丛林之中,相传洛神恋此美景,被佛点化成石,端坐佛掌对面,金龟为寻其主,从洛河爬行千里至此。 (9)佛掌峰:距沟口约2000米,为景区主峰,陡峭挺拔,形如佛掌,四指合一,一指独立,缍炼佛功。 (10)玉笋拂云:距瀑布1000米,形似玉笋,意摸白云衣裙。 (11)孤峰擎天:为佛掌一指,佛力无边,天欲坠,佛指竖立赖以擎其天,各位能久居城市,享受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靠的是这座孤峰,不然,天早都塌下来了。 (12)洛神岩:位于佛掌峰之北,端庄秀丽,天姿国色的洛神正凝神思念爱恋的美公子。此外,还有青莲峰、含苞莲花,正等洛女素手亲探。 (13)熊猫石:形似熊猫,憨态逗人。 (14)生肖峰:位于佛掌峰之东,峰顶岩石堆磊,经千万年冲刷,形态各异,似马、似牛、似鹿、十二生肖俱全。 (15)奇秀峰:位于佛掌峰西侧,双峰高擎,直削无枝,崖上青松迎宾,奇恣美态,尤如黄山。 (16)滴水岩:位于奇秀峰左侧,岩石壁立,相峙成隘口,称应龙峡,是当年薛应龙大战铁盘道人的通道,崖上多处滴滴点点,流出甘泉,清凉爽口。 (17)群龙朝圣:位于奇秀峰上1300米处,群岩参差,形似群龙出水朝天门奔腾,栩栩动人。 (18)醉仙忘返:站立群龙朝圣处,向西眺望。一巨石耸立,形如冠服整齐的儒生,似诗仙在运眺景色吟诗忘返。 (19)罗汉诵经:位于醉仙峰之南,岩石如端坐的罗汉在默默诵经。 (20)石门幽径:距群龙朝圣100米处两崖相峙如门,游人踏小径,穿门而过,别有一翻通幽情趣。 (21)南国风光:石门幽径南60米秦岭梁顶,山口两侧苍柏青松,整片草坪,小息草坪之上,可望南国风光,田园农舍,历历在目。 (22)龙脊岭:群龙朝圣处东望秦岭梁顶,山脊园滑如削,曲折如龙,形态逼真。 (23)卧仙石:龙脊岭上,长形平石,横于顶部两边,山崖陡峭险峻,为当年铁盘道人躺卧之地 周边景区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秦俑坑坐西向东,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3座坑计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自从一号坑开放以来,秦俑博物馆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0万,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亲临参观,无不赞不绝口。法国前总理希拉克1979年来这里参观,称赞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认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一号坑为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为62米,平均深度为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为土木结构,东西两侧各有斜坡门道5个,南北两侧各有便门两个,立木封堵门洞,坑上以棚木、芦席、泥土覆盖。坑内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一号坑计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以挖出1000余件。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是3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70件,共计210件,为军阵的前锋。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38列纵队,每路长180米,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军阵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横队,每队均有武士俑180余件,为军阵的侧翼卫队。西端有3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是军阵的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整装待发之势。武士俑分别执有不同的青铜兵器,近战的有刀、矛、剑、戟,射击兵器有弓弩和箭镞。其中箭长97厘米,八棱面。荆柯刺秦王曾用匕首,秦王就是用这种利剑砍伤刺客的。虽经两千多年的剥蚀,剑仍保持坚固锋利的本色。 为了保护文物和便于参观。一号坑建有拱形陈列大厅,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采光良好,观众可从检阅台一睹坑内兵马俑的雄姿。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看了兵马俑,人们不禁要问:修筑兵马俑坑的用意何在?人们大致有四种说法:“守卫京城的宿卫军”、“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送葬的俑群”、“为表彰军功所树立的纪念碑”。据秦陵考古发掘表明,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布局是模拟他生前的宫城图。3座坑位于陵外城东东门大道北侧,似是驻扎在京城外守卫京师的宿卫军。 秦兵马俑身上隐蔽处多有刻画或戳印的文字,据一些专家研究,有些是陶匠的名字,有出自中央官制陶作坊的,也有出自地方陶作坊的。有些文字有待破解。秦兵马俑采用的是分体制作,然后安装和粘接,一般是粘接塑像成形后,再入室烘烤。原来的兵马俑着有颜色,因年久剥蚀,现在看到的只是灰瓦色。 武士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随佛教传入形成的,秦兵马俑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有力证实秦代我国雕塑已成熟,并在我国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出土的兵器看,成分以铜为主,兼含锡、铅等稀有金属,硬度为HR106度,表面镀铬,反映了我国秦代冶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度,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域外国家。 秦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据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计划投资1.1亿元进行秦俑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 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是礼佛诵经之所。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西安古城墙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墙长3241米,总周长13.7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有专家认为,古城墙是这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之上最辉煌的建筑遗存;其价值可以说无以伦比。 据精确测量,西安古城墙全长13.912公里,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其中南城墙4256米,西城墙长2706米,覆盖于隋唐时期的皇城之上,并分别向东、向北延长约1/4;东城墙2886米,北城墙长4262米,为明洪武年间修建。整座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中世纪古城堡。 可以说,古城墙上的每一块城砖,犹如古书函,是解读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典籍呢。 据史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可见,早在4500年前,城墙作为传统的防御设施,伴随着城市同时产生。有3100年建城史的长安,历代都修筑城墙。无论周朝的沣、镐,还是秦时的咸阳,汉代的长安,都曾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毕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些古城墙大多沦为历史的尘埃,留下的,也不过是历史的遗迹,仅供后人于废都斜阳中凭吊。而现存的这座古城墙,始于隋唐,明时重新修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面整修。它仿佛一位睿智的老人,穿过历史的迷雾,向人们诉说着辉煌的过去。 旅游资讯公园服务设施完善,交通方便,道路平整,景区内有拥有600多张床位的静苑宾馆,有可容纳500人就餐的大型餐厅,有歌舞厅、茶社等娱乐设施。为了方便游客爬山,还修建了客运索道,让游人轻松游览其间的秀美山水。如今西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去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会更方便。 地理位置:西安市户县南部东涝河 门票:25元 乘车路线:从小南门坐到户县的长途车(大约6元)到户县汽车站的终点站下车,马路正对面即朱雀森林公园接待站,里面有车直接到达朱雀国家森林公园(车费12元)。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