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宜昌战役 |
释义 | 宜昌战役,亦称鄂西战役,指的是:1941年(民国三十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6战区部队围攻湖北省宜昌市日军的进攻战役。战役中,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十二天内先后失陷襄阳、南漳、宜城、荆门、沙市、江陵、当阳及宜昌等城。 简介1941年(民国三十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6战区部队围攻湖北省宜昌市日军的进攻战役。宜昌战役是会战的关键之战。因此日军将枣宜会战称为“宜昌作战”。 1941年9月下旬,日军向湖南省北部进攻,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第6战区,奉令围攻宜昌,策应第9战区作战。此时,日军主力集中于湖南省北部,宜昌仅有第13师团据守,第39师团在其周围。中国第6战区决定先攻第39师团,分割日军两师团,然后攻打宜昌。30日,各部开始进攻。至10月2日,攻克宜昌外围日军阵地,缩小包围圈,同时割断了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的联系。3日夜,各部完成了对宜昌的包围,随后发起攻击。各部奋力作战,给日军以重大打击。宜昌日军在中国军队四面围攻的态势下,拼死抵抗,后勤人员和轻伤员亦参加战斗。至9日,中国军队仍未能攻入城内。当日,第6战区奉令作攻克宜昌之最后努力,以第9、新编第33、第76师猛攻宜昌,激战至10日黎明,攻克胡家大坡、大娘子冈、慈云寺等据点,并以猛烈炮火轰击城内日军。当日,第9师组织突击队,突入城内。激战中,日军施放毒气,并以飞机轰炸,突击队被迫撤出。11日,中国军队准备再度进攻,天降大雨,部队行动不便,未能实行。此时,日军增援部队已逼近。第6战区遂停止攻势,撤离战场,战斗即告结束。 背景日军在1939年“桂南战役”惨败后,为扭转战局,决定1940年上半年发动“宜昌作战”。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东线作战,为枣阳战役;第二阶段:在西线作战,为宜昌战役。日军的最终目的不在夺取枣阳,而在占领宜昌。这就是中国方面称的“枣宜会战”。会战从1940年4月30日开始,6月24日结束,历时55天。 这次战役,日军高层是经过精心策划的。2月25日,坐镇武汉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就制定了“宜昌作战指导方针”。第一阶段以枣阳为中心,沿汉水构成数道防线,以消灭我军主力为目的。第二阶段,跨过汉水进行两翼包围,将我军消灭在宜昌附近,以便进攻宜昌。 经过1941年秋,为策应湘北会战,第2军在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吴奇伟的指挥下,配合第32军宋肯堂部,对据守宜昌之日军反攻。是役中,我适由该军炮兵营调军参谋处作战科充当见习参谋。 当时我第2军(代号“宁远”,军长李延年,参谋长赵家骧)军部及直属部队驻鄂西的建始城及其附近,其所辖之第9师(代号“宁德”,师长张金廷)驻巴东附近,新编33师(代号“宁静”,师长杨宝毅)驻巫山一带,第76师(代号“宁康”,师长王凌云)驻长阳一带整训。 第2军奉到反攻宜昌的作战命令后,除急电所部作战前准备,限期向指定地区轻装急进,集中待命外,同时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第9师(配山炮营,营长谷美儒,黄埔10期)为主攻部队,顺江而下,密切配合江北的32军向宜昌方向挺进;以第76师由长阳野山关一带,经由三斗坪向南沱进发,趁夜幕渡江攻占宜昌外围的斋公洞、毛狗洞一带高地,作好策应与打援的准备,以掩护第9师的作战;以新33师为预备队,尾随第9师向姊归香溪集结待命,军指挥所则经由三里坝向两河口前进,逐次向茅坪推进。由于日机空袭频繁,多系夜间行军,其时将士多赤足草鞋,衣单被薄,寒风袭人,而沿途山地崎岖路窄,十室九空。虽满目凄凉,但士气旺盛,掉队逃亡者甚少,均抱必胜的勇气与决心。 当时日军在宜昌江北宜当(阳)、宜沙(市)公路沿线均筑有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碉堡外有外壕、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各个碉堡间火力交叉,封锁极为严密。白天则敌机由宜昌起飞,四处侦察,夜间则以探照灯、照明弹向碉堡四周照视,又时值旧历中秋前后,皓月当空,增加了对敌进攻的困难。 此次战役,给我印象最深刻而又难忘的一是:我军缺乏防空武器与炮火支援,未能扩充战果,致功亏一篑。当我第9师前锋部队于双十节之夜,猛攻宜昌外围的土城时,获悉32军先头部队亦已攻占了宜昌郊区的东山寺,并升起了国旗。有中外记者数人,已闻讯赶赴前线军指挥所瓦窑洞,准备随军进城,报道祝捷,我军将士更受鼓舞,以血肉之躯,报雪耻之仇,前仆后继,英勇进击,伤亡较重。而此时配属第一线的山炮连(装备系沪造七五山炮4门),虽克服重重困难,趁夜分解背抬,进入阵地,直接瞄准射击,无奈受射程限制(仅4000米),且火炮构造陈旧粗糙,命中率低,无法击中重要目标而掩护后继部队进攻,徒望空吁叹,空耗时间与生命。讵料拂晓后,敌机频繁来袭,施放毒气。我军又无防毒面具,光脚草鞋,官兵中毒者甚多,伤亡颇重,频频告急,不得不请示中途撤出。 那些运下来的死者脚上身上都是脓泡,但他们面部仍表现出坚强英勇的形象,真是可歌可泣;而日寇灭绝人寰之残暴罪行,实令人发指。二是在是役中,为掩护主攻部队而英勇牺牲的我76师226团直属防毒排长罗国桢同学,他是归国参加神圣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爱国青年华侨,1941年夏黄埔17期毕业后同其他三位同学一道分配到76师工作的,正当226团(团长李景贤,黄埔5期毕业)打援战处于白热胶着状态时,罗国桢同学主动要求参加第一线战斗,他手持手榴弹,带头冲锋,身先士卒,跳进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内,正欲跃进时,遭到敌人暗堡的机枪袭击,不幸壮烈牺牲,他到部队不到三个月,就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诚不愧为我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噩耗传来,全军为之悲痛与惋惜。 这次反攻宜昌战役,虽未能奏效进城,被迫中途停攻换防,但我打援部队在师长王凌云亲临指挥下,曾包围当阳来援之敌,缴获九二火炮两门,骡马数十匹,毙伤敌百余名,生俘数名。在围歼敌炮兵部队的战斗中,一个传令班长挥舞大刀冲人敌群,他身材魁伟,英武有力,被俘的一名日兵,就是被他砍伤后活捉的。他为此在战后获得了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的战功奖章。 鉴于我军已按预定计划完成了策应湘北会战与配合友军作战之战略目的,且为尔后部队之装备改善,迎接抗日战争后期的更大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曾获得战区及军委会电令嘉勉。 兵力对比日军战前,日军武汉集团之十一军共有7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其中甲种师团(即4 单位制师团,师团辖2个步兵旅团司令部,4个步兵联队。联队以下各级均为4 单位制,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中队,约2000人;大队辖3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约600人;中队辖4个小队,约160人。特种兵亦为4单位制:炮兵联队辖4个大队,约1200人,骑兵联队辖4个中队,约600人;辎重兵联队辖4个中队,约600人;工兵联队辖筑城、架桥、爆破队,约500人。共1.2万人)有第3、第13、第6师团,共3.6 万人。乙种师团(即3单位制师团,师团辖3个步兵联队,与甲种师团相比,减少2个旅团司令部和1个联队,每联队约2000人,联队建制与甲种师团同。特种兵亦为3单位制:炮兵联队辖3个大队,约900人;骑兵大队辖3个中队,约400人;辎重兵大队辖3个中队,约600 人;工兵建制与甲种师团同。共8000人)有第33、第34、第39、第40师团,共3.2万人。2个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混成旅团,所辖5个步兵大队,每大队810人。大队辖4个中队,每中队197人。另有炮兵队620人(炮18门);工兵队176人;通信队175人。共5000余人)共1万人。全军共计7.8 万人。敌第十一军派出的参战部队,主力系江北集团,江南集团抽调部份兵力参加,计为第3、第13、第39 师团和池田、石本、小川支队、平野、古东、田中大队。其第3、第13师团为甲种师团,每师团有步兵12个大队,炮兵1个联队4个大队,第39 师团为乙种师团,有步兵9个大队,炮兵1个联队3个大队;该3个师团共有步兵33个大队,如以1/3守备原防地,2/3参战,则参战部队为22个步兵大队,设炮兵全部参战。池田支队,系第6师团派出,支队长为步兵第11旅团长池田直三,辖步兵3个大队,炮兵1 个大队。石本支队,系第40师团派出,支队长为步兵第40旅团长石本贞直,辖步兵3 个大队,炮兵1个大队。小川支队,系第34师团派出,支队长为步兵第216联队长小川权之助,辖步兵2个大队。平野、古东2个大队,系独立混成第14旅团派出。田中大队,系第33师团派出。以上共计步兵33个大队(营),炮兵3个联队(团)11 个大队(营)。配属部队:第十一军直辖炮兵第6旅团,战车第7、第13联队(团)。协同部队: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直辖第3飞行团,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第1分遣支舰队及第2联合航空队。总计约3万余人,山炮级以上火炮约150余门,战车(坦克、装甲汽车)约50辆,飞机约100架。另据日本公布的史料,称此次宜昌战役的参战兵力,各部建制多不满,步兵仅相当于编制健全的20个大队(营)。 国民党江南设有第九战区,辖47个步兵师;江北设有第五战区,辖26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沿江设有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辖13个步兵师;另有第1 战区在豫南部的5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和中央军委会配属给第五战区的11个步兵师。以上共计步、骑兵103个师,另有1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总数为104个师,80余万人。 上述我敌兵力对比,总兵力,我以80余万人,对敌7.8万人,10 倍于敌;就建制而言,我以104个师,对敌82个大队(营),平均1.2个师对敌1 个大队(营)。就宜昌战役的参战兵力而言,我以46万余人,对敌3万余人,15倍于敌;就建制而言,我以57 个师,对敌33个大队(营),平均1.7个师对敌1个大队(营)。步(骑)兵,国民党占有很大优势;炮兵,国民党也是占有优势的;唯装甲兵和空军,优势在敌方。 指挥将领蒋介石电令李宗仁、孙连仲(右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及宜昌郭忏等将领,指示宜昌战役作战的要旨应以确保宜昌、襄樊为目的,以襄河西岸部队从西北向东南对渡犯襄河之敌侧背攻击,压迫于襄河及湖沼地带而歼灭之。并将第五战区分为左右两个兵团:左兵团辖孙连仲、孙震、汤恩伯、刘汝明(豫南支军司令、第六十八军军长)各部,兵团长由李宗仁兼任;右兵团辖冯治安(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及江防军各部,兵团长由陈诚兼任,全权指挥宜昌战役。 日军伤亡日本军队各单位伤亡表(1940年5月1日-5月30日) 部队 战死 负伤 合计 第3师团 276 1179 1455 第13师团 161 736 897 第39师团 361 944 1305 池田支队(第6师团) 27 129 156 石本支队(第40师团) 114 388 502 小川支队(第34师团) 3 4 7 仓桥支队(第15师团) 71 131 202 天谷支队(第40师团) 21 73 94 平野支队(独混第14旅团) 5 3 8 楠濑支队 18 62 80 高野支队 35 98 133 其他 50 228 278 合计 1142 3975 5117 有关评价经过枣宜会战,日军攻占宜昌的罪恶目的虽已达到,但亦付出沉重的代价。宜昌战役,我军毙伤日军9000余人,但有资料又说,枣阳之战,日军“被我将其4个师团包围于枣阳附近,毙伤4万有奇”(陈诚《回忆宜昌战役和鄂西会战》)。这些被歼灭的日军,都是我中华儿女在前方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用鲜血换来的,张自忠将军及其部属和邓萍营官兵就是这些英雄中的代表,值得后人缅怀。宜昌失守原因固然很多,如我军装备落后、制空权丧失等等,但统率部对此次战役的错误判断并由此产生指挥上的失误,不能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最初指挥未能顾全大局,动用江防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远出河南桐柏敌后,并未予敌以任何打击,反使江防门户洞开,等等。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福尔根曾经指出,“军队作战指挥问题,乃我军最落后的问题之。”这话是说给中国军事高层听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