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田庄镇
释义
1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庄镇

田庄镇有多个地方,分别为山东省巨野县田庄镇、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陕西省黄陵县田庄镇和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田庄镇

中文名称:山东省巨野县田庄镇

下辖地区:51个行政村

面积:32平方公里

人口:5.6万人

气候条件: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概况

巨野县田庄镇位于郓城、嘉祥、巨野三县交界处,南距巨野县城九公里。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4.23万亩耕地,现辖51个行政村,5.6万人,是一个富有魅力和充满生机的经济文化重镇。199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产值2.3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7亿元,占70.2%),镇财政预算内收入462.9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

田庄镇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地势平坦,环境优越,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风光秀丽,盛产小麦、棉花、杞柳、瓜菜,是鲁西南重要的粮棉、畜牧、林果生产基地。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建有设施配套,政策优惠,环境宽松的经济园区,位于巨野煤田的中心地带,是以煤兴业的宝地。

农业

农业基础稳固。田庄镇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是巨野县重要的粮棉基地。杞柳、苗圃、蔬菜等经济作物,已逐渐成为田庄镇的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郓巨河穿境而过,反帝河、赵王河横卧境内,全镇现有机井512眼,扬水站6处,石渠3万米,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工商业

工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镇现有企业百余家,松立纸业有限公司、柳制工艺品公司、汽车配件厂、建筑公司是其中的四大骨干企业。松立纸业有限公司是巨野县十大骨干企业之一,是省政府(1995)42号文件中予以保留的单位,并与1999年7月通过省环保局治污达标验收,现拥有固定资产2100万元,职工460人,年生产能力1.5万吨,产值6000万元,利税900万元。主要产品有各类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瓦愣纸等20多个品种,销往江西、安徽、黑龙江、吉林、济南等十几个省市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条柳编是田庄镇的传统项目,现有从业人员7500人,生产2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质量免检,曾获国家外经贸委“优质产品奖”,销往美国、日本、荷兰、韩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全镇个体私营经济已形成柳条纺织、包装印刷、面粉加工、酱油加工四大骨干行业,个体工商户600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注册资金2300余万元。

畜牧业

田庄镇是重要的畜牧生产基地。大牲畜存栏1.6万头,羊24万只,猪1.2万头。1999年,全镇人均畜牧收入450元。现已成功地引进波尔山羊、 利木赞牛等优良品种,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得到提纯复壮。

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镇村村规化,并建有“三通一平”的高标准经济园区一处,政府驻地形成五纵五横格局,已初具小城镇雏形。镇集贸市场繁荣昌盛,已全部硬化、绿化、美化。

社会事业

田庄镇社会事业日新月异。“普九”工作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卫生事业实行了镇村一体化管理,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正在实施中,自来水普及率达74.4%,道路铺装率100%,投资30余万元的中国移动通信基站已投入使用。

行政区划田庄村 段庄村 马庄村 高庄村 李庄村 公陈庄村 赵庄村 何堂村 西黄庄村 文庄村 徐王庄村 栾官屯村 沙土集村 南隅村 吕集村 北隅村 官厂村 东隅村 佃户屯村 西隅村 小屯村 后屯村 前张庄村 杨庄村 大碾王村 西李庄村 大宁庄村 冯庄村 宋楼村 白果树村 流沟村 双庙张庄村 小宁庄村 徐堂村 魏荣庄村 沈庄村 西刘庄村 玉和庄村 徐楼村 河湾荣庄村 义和屯村 林庄村 东杨楼村 城北黄庄村 西杨楼村 王庄村 老张庄村 胡庄村 常张营村 许楼村 东刘庄村 大姚庄村 杜庄村 曹庄村 魏庄村 后姚庄村 苲草坡村 吴庄村 张坑村

2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田庄镇

政区概况

田庄镇位于平度市区西20公里处,东西横距9公里,南北纵距10公里。2004年总人口3.18万人,总面积6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02公顷。境内中部为淤积平原,西部属丘陵地带,土壤类别分为棕壤土类、潮土类、砂姜黑土类。主要河流有龙王河、牛棚河、汇流河、流沙河。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田庄镇属平西县五区。建国初期为平西县八区,1953年10月改为蓼兰县十七区。1956年4月为平度县张舍区田庄乡。1958年9月成立田庄公社。1984年5月改称田庄镇,辖3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张东村、西张村、田庄村、西寨村、田庄王家村、幸福庄村、玉石头村、东南寨村、西南寨村、塔尔埠村、潘家庄村、矫戈庄村、北塘村、前柳坡村、中柳坡村、后柳坡村、温家村、孟家村、利家村、平坊村、东郭村、西坡子村、东坡子村、西潘家埠村、东潘家埠村、荷花屯村、参子庄村、东刘家村、披甲营村、东李家埠村、卫家庄村、韩家庄村、东杨家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1044

男 15568

女 15476

家庭户户数 10306

家庭户总人口(总) 30958

家庭户男 15525

家庭户女 15433

0-14岁(总) 6345

0-14岁男 3217

0-14岁女 3128

15-64岁(总) 20955

15-64岁男 10663

15-64岁女 10292

65岁及以上(总) 3744

65岁及以上男 1688

65岁及以上女 205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0151

经济状况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5.63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2%、25.8%、22.5%。财政收入639万元,财政支出6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2万元,同比增加8元。

工业

2004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4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5家,工业总产值(现价)8亿元,利润总额4484万元,利税总额5757万元;限额以下工业企业872家,工业总产值(现价)6亿元,销售收入5.6亿元,上缴税金800万元。

招商引资

2002年,共引进项目24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内资项目22个,实际利用外资106.6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315万元。2004年新入驻项目24个。其中,内资项目12个,到位资金1.35亿元;外资项目5个,到位资金5万美元。出口创汇531万美元。

农业

2004年完成农林牧总产值(现价)2.6亿元。其中,农业8000万元,林业100万元,牧业1.7亿元。粮食总产2.5万吨,花生总产7000吨,蔬菜、瓜类总产2.22吨,棉花总产600吨,水果总产3000吨。大牲畜年末存栏2.26万头,猪年末存栏1.8万头、出栏4万头,家禽年末存栏810万只、出栏57万只,肉蛋奶总量2313万吨。拥有大小机械6925台,农业机械总动力6.73万千瓦。有大小型水库、塘坝各4个(座),有效灌溉面积3500公顷。

个体私营经济

2004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累计达到87家,个体工商户340户。个体私营经济税收300万元。

特色经济

铸造产业在田庄已有40余年的历史,是田庄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平度土生土长的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之一。田庄铸造产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从而形成了一个原材辅料供应、技术力量支持、产品销售渠道、经济资源共享、相互竞合配套的独特的产业网络体系。田庄现有各类机械铸造企业38家。天泰、天旭、天工、五洋等4家企业具有自行研发能力,在铸造砂处理设备制造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丹麦、英国等20多个国家,是中国一汽、二汽等50多家大型企业的定点供货单位。

社会事业

2004年全镇有中学、小学各1处,年内共有在校学生4027名。医疗卫生院1个。电话装机量达到7683部,占全镇总户数的85.9%。有线电视用户3847户,占全镇总户数的3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

3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

镇情简介

田庄镇位于县境中部,南依新城镇,北靠荆家镇,西邻陈庄镇,东接邢家、唐山镇,面积5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87公顷。辖30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和1个居民社区,总人口51296人,系“省级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沿革

田庄镇清代属利用乡。1947年,称田庄区。1950年,为高楼区(六区)。1958年9月,改为卫星第十公社。12月,易名田庄公社。1984年4月,社改镇。镇政府驻张王村。

交通

田庄镇交通便利,南接济青高速公路,东临803省道,西连滨博高速公路,距胶济铁路12公里,距济南机场100公里,距青岛机场220公里,镇内道路全部建成柏油路。

遗址

小庞遗址位于镇驻地西南,小庞村东北200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比较完整的父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龙山文化时期。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为居小庞遗址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出土文物20余件,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铲、黑陶罐;商代陶鬲、陶豆、陶壶、大口樽;秦汉时期的铜剑、铜铃、神兽镜及元代遗物,是域内发现最古老的陶窑遗址。1978年,在墓葬区发现甕棺男童墓葬1处,由3个灰、红陶甕套装,被确认为商代墓葬。

史家遗址位于镇西史家村南。1995年1月,村民挖水道时挖出商代青铜器、玉器等重要文物。1996年4~6月,由市博物馆和县文化馆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300余平方米,挖掘墓葬14座,岳石文化祭祀器物坑1处,商代杀殉葬坑1处,水井7眼,灰坑11个。出土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的陶器、玉器、蚌器、骨器、铜器等各类文物500余件。并在“井”字型木框架祭祀坑底部出土一批文字甲骨。经专家认证,这批文字甲骨比安阳殷墟甲骨文至少提前300年。1997年,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位于田庄镇高楼村,传建于隋唐年间。原有寺门南向,额书“华严寺”,建筑规模宏大,为黄河下游盛极一时的佛教圣地。寺院为三进出土文物和甲骨文院落。进门正面为四大天王殿,殿后为中大院,中院北面为大雄宝殿,殿顶后为绿色琉璃瓦,殿长26米,进深10米,高17米,殿内矗立合抱木柱8根。中、后院东西侧皆有配房。中院有古槐一株,上悬大钟铸有龙文图案和铭文,重400余公斤。寺前原有“华严塔”,又称“隋文宝塔”,为登眺游赏之所。明万历年初,知县段文清为寻金佛珍宝强令拆毁。华严寺历经千年,明清两代有过多次修缮。原寺门、四大天王殿、钟、槐已无存。1950年后,寺院曾为田庄粮粮仓,大殿换成普通红瓦。

2004年,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批准华严寺为宗教活动场所。2005年,由释常净法师筹资重新修建。华严寺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

辕固,又名辕固生,汉著名诗学家,今属桓台县田庄镇人,为汉初齐诗学的开创者。汉景帝时任博士,拜为清河太傅。专研《诗经》。曾和窦太后辩论儒道优劣。汉武帝即位,征召于朝中为官。90岁时著《齐诗传》三卷。

经济

该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6家,村及私营工业企业500余家,涉及20多个行业,1000余种产品,形成电力、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造纸、建筑、木器、建材、橡胶、工艺品、柳编、电器设备等主导产业。其中,山东晨龙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淄博工业利税50强,所属NS橡胶助剂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山东晨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科技项目被列入淄博市“三0”工程;山东天齐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建筑、路桥一级资质;以淄博伟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液体氢化钠为产业链形成了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年发电2.4万千瓦的晨龙海德热电有限公司可提供电、气、暖保障;十家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权。全镇拥有个体工商业户2100余户,从业人员8000多人,集贸市场9处,电话装机容量2万门,国际互联网入网率实现100%,系桓台工业强镇、商贸重镇。

地貌特征

地貌特征南高北低,略呈方形,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南部以大小庞之间的“小庞遗址”最高,海拔15米。北部湖区洼地海拔9米。地处泰沂山区冲积平原与黄泛冲积平原交接地带。镇境南部是县境内最大的东西缓岗(包括旬召、小寨、刘家、仇王、田庄、大庞、西家)面积11932亩。中部是微斜平地。北部属湖区洼地。土壤分褐土、沙姜黑土和潮土。西猪龙河和东猪龙河为南北流向,引清济湖南干渠东西流向,跃进河东西流向,孝妇河略呈西南东北流向穿境而过。镇内交通便利,荆家至周家路、滨州至博山高速公路并行纵穿南北,耿桥至焦桥路横穿东西。

农业发展

农业全镇可耕地面积4.9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1988年,粮食单产721公斤,总产2903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061.58万元。1990年,实现吨粮镇,平均亩产1050公斤,总产4246万公斤。1995年小麦平均单产502公斤,玉米平均单产600公斤,之后历年产量稳中略升。至2002年粮食单产1064公斤,农田作物种植用工工时已减为1988年的四分之一。粮食生产主要由妇女、老年人承担,青壮劳工全部转向第三产业、蔬菜种植、建筑业和多种经营。

1988年,关家、史家、于铺、付桥、宗王、高楼、元南等村,是镇内蔬菜主要产区,蔬菜面积4300亩,主要有芹菜、白菜、韭黄、青蒜、西红柿等20多个品种。关家村蔬菜种植历史久远,春节期间上市韭黄、青蒜、芹菜远销周边11个县市。1992年后,推广使用塑料薄膜栽培技术,使黄瓜、西红柿等十几个蔬菜品种播种期提前,经济效益提高。1993年蔬菜种植面积5700亩,1995年6300亩。1997年种植业结构调整,至1998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近10000亩,蔬菜大棚发展到180多个,花卉大棚6个。蔬菜基地有胡家、元南、牛旺等村的优质圆葱。旬西村的四季苔韭。牛旺、宗王、高楼、大庞、关家、大寨村的脱毒土豆。关家、高楼、于铺、付桥村的实杆芹菜。高楼、宗王、大庞、大寨、辕北村的大棚基地。旬西、田庄、张王、宗王、李寨村的食用菌基地。圆葱亩产3600-4100公斤,土豆亩产3500-4000公斤,芹菜亩产5000公斤。大棚年产值每个10000元左右。2002年蔬菜面积9130亩,年产值2750万元。

工商业

该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6家,村及私营工业企业500余家,涉及20多个行业,1000余种产品,形成电力、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造纸、建筑、木器、建材、橡胶、工艺品、柳编、电器设备等主导产业。其中,山东晨龙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淄博工业利税50强,所属NS橡胶助剂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山东晨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科技项目被列入淄博市“三0”工程;山东天齐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建筑、路桥一级资质;以淄博伟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液体氢化钠为产业链形成了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年发电2.4万千瓦的晨龙海德热电有限公司可提供电、气、暖保障;十家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权。全镇拥有个体工商业户2100余户,从业人员8000多人,集贸市场9处,电话装机容量2万门,国际互联网入网率实现100%,系桓台工业强镇、商贸重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1289

男 25493

女 25796

家庭户户数 14532

家庭户总人口(总) 49632

家庭户男 24507

家庭户女 25125

0-14岁(总) 9528

0-14岁男 4831

0-14岁女 4697

15-64岁(总) 36547

15-64岁男 18438

15-64岁女 18109

65岁及以上(总) 5214

65岁及以上男 2224

65岁及以上女 299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8536

4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田庄镇

镇情简介

田庄镇位于城东南20公里,东与洛川相邻,南与宜君接壤,素有“一鸡鸣三县”之称。年平均降雨量586.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528.4小时,无霜期170天,年平均气温14℃。全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耕地2.1万亩,果园1.8万亩,辖17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1743户,7230人,其中农业人口6850人。

主导产业开发

以5000亩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在全镇“一线三区六个示范点”全面普及“四大技术”,建成3个“百亩”省级示范园,示范带动全镇苹果管理水平。幼园拉枝4300亩,统防统治2次12600余亩,配方施肥1万亩,果园种草540亩,果实套袋7000万枚。规范“果站+协会+果农”的经营运作模式,实现“农药统购、病虫统防、技术统管、销售同价、生产同序”的管理运作机制。果站为果农提供农药、化肥、果袋、果品包装,价值近15万元,为群众节资5700余元,举办培训班37场次,培训果农62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多份,组织调运果袋1500万枚。扩大规模,全镇新建果园1215亩。强力实施果园高干作物清理工作。采取人机结合的方法,动用机械2台,清理果园高干套种作物820亩。加强防雹体系建设。在加强原有2个炮点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新修火箭炮点1个,全面提高防雹抗灾能力。

特色产业

打响“安沟红薯”品牌,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镇政府投资5000元为群众购回覆膜机2台,投资4万元,提供地膜2800公斤,投资1.5万元修复水渠解决后安沟自流灌溉。以安沟为重点,带动洛河、强河川道栽植红薯900亩,并引进优良品种“秦薯1号”、“西秦4号”示范种植。同时,我们还进一步积极与杨凌农科院联系,做好安沟红薯商标的注册和深加工开发工作,以达到提效增产增收目的。利用川道台硷地做好酸苹果基地建设,为群众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在川道建成“种、养、加、厕、圈、沼、棚”多位一体庭院经济示范户15户,专业养殖户65户。

基础设施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我们按照“高点起步、超前规化、分步实施、一步到位”的原则,邀请省规划设计院,对镇文化商贸广场和农贸市场进行了规划设计,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目前,工程已经启动实施;实施街道点亮工程。共投资30万元,安装路灯42盏,使城镇面貌得到彻底改观。新增街道绿化、美化面积220平方米,硬化人行道600平方米。重新柏油硬化街道620余米,新砌排水渠1000米。加快道路建设,以通达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为重点,铺设主干油路4条9公里,维修道路50公里;

农田水利

修复安沟、刘家沟自流灌溉,实施东村、北巨头、田庄街、田河、强河龙头入户,为7个村新修供水点,解决了全镇塬区群众安全用水问题。同时实施南联、田庄街、东村、月子塬苹果灌溉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00亩。

新农村建设

抓好南巨头、田河、刘家沟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续建设。柏油硬化进村路3.5公里,柏油硬化巷道6条960米,新修排水管道2400米;投资25万元新建文化娱乐广场1座1200余平方米,购置健身器材4件,新砌排水渠110米,改造围墙130平方米,补植绿化树 48株,绿化种草22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化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退耕还林

实施退耕还林补植2500亩,全面完成造林任务。同时,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护林防火各项管护措施,宣传督查工作常抓不懈,退耕还林已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畜牧产业

按照“稳定牛羊、主攻生猪”和“小群体,大规模”的原则,配套沼气池建设,大力发展养猪业。全镇现已建的南巨头、南联、月子塬、田庄街、东村五个养猪专业村,生猪存栏1920头,羊子存栏420只,牛存栏325头,家禽存栏11000只。

全镇沼气池建设任务300眼,目前已全部落实到位,现已建成120眼,其余正在建设之中。

社会事业

人口与计生清查整顿工作起步良好、进展顺利。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司法、信访合署办公,建立了“三位一体”群防群治网络,认真开展“三排查、三落实”矛盾处理工作,基本杜绝了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全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5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田庄镇

镇情简介

田庄镇位于绥德县城南18公里处,与张家砭乡、名州镇等乡镇接壤,南邻清涧县,西接子洲县。1958年建田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建镇。全镇总面积94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驻镇单位9个,总人口15592人。包西铁路、“210”国道贯穿东西,本镇交通便利、具有独特的区位优越,历来被称为绥德的“南大门”。

行政区划

代码:610826110。辖田庄、富坪、候家沟、寨山、木沟湾、黄家坬、秦家庄、张和家沟、贺家庄、康家岔、张家沟、杨道峪、燕峪沟、米家沟、上陈家沟、海坬沟、田家沟、楼房沟、石家沟、庙岔、马家坪、王家沟、紫柏湾、赵家塔、园则沟、毛家山、麻地沟、杨家渠、硷沟、延家沟、辛庄、下陈家沟等32个村委会。

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内挖潜力、外抓机遇”的原则,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目前,全镇3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五通一有”(五通:水、电、讯、视、路;一有:程控电话),村级通路率100%、农网改造完成率100%、自来水入户率达80%以上。镇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民营兴镇”的建设思路,修订编制了2010--2015年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完成了镇内二纵街道的建设,供电、排水、绿化、美化、硬化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初步搭起了新兴城镇的框架,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田庄镇建设成为独具特色、具有现代气息的城镇,以此带动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田庄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镇域经济”的发展宗旨,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镇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先后被陕西省授予“省级卫生镇”、“民政工作先进乡镇”,被榆林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镇”、“创建五型机关标兵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先进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安全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为目的,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全镇总耕地面积39000亩,退耕面积328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4%。其中红枣面积1.47万亩,大叶桑6000亩,大扁杏6300亩,苜蓿1.4万亩,养殖潜力大增,目前养羊数量近2000只;农民年可享受国家政策性补助款867万元。根据田庄实际,多渠道、多门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鼓励和扶持山区村农民发展效益高、产品优势明显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积极探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新思路,逐步走出一条“林草养畜、产业富民”的新路子。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积极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年输出劳力5000多人,可创收1000余万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进一步拓宽了农民收入的渠道,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行“政府引导、能人牵头、市场配置”的工作思路,使全镇的料石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有石料加工场86家,共安装碎石场装机110余台,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田庄羊肉面、田庄羊蹄、田庄烙饼名扬周边省区。全镇以经济作物、林草产业、料石加工、劳务输出、燃煤贩运、餐饮服务为骨干体系的特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田庄镇认真贯彻县委提出的“上项目、促发展”要求,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强化项目经济意识,成立常设机构“项目办”,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渠道争资金,跑项目。2007年,我们启动了石油资源勘探与开发项目、黄委会崔家沟项目区坝系工程建设、农村4个重点村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异地移民搬迁等项目工程。

社会事业

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新建或改扩建,现代化教学设施不断加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兵役工作成绩可喜;卫生医疗条件得到全面改观,2007年全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4%,位居全县第一,从初步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业新优品种和技术得到推广,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广电事业得到加强,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治安良好,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安居乐业。全镇呈现出贸工农并举,一、二、三产齐旺的繁荣景象。

这里物华天宝,这里水美山秀;这里乡风淳朴,这里是文化之乡,这里是红色之地。在紫柏湾村的一步岩有为纪念民族英雄韩世忠而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二年的蕲王庙。这里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策东渡黄河的地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