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塘林自然村 |
释义 | 简介现有苏塘林自然村落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长坑乡云二村,辖3个自然村落(东山,苏塘,西山)之一。村民主要为林姓。由永春县福鼎厚坪林兴杰,迁入肇基。 气候特点苏塘,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之差异,形成内明显不同气候特点。东部属南亚热带,年平均温度19~21℃,年降雨量1600毫米,夏季长而炎热,几乎占近半年时间,冬季短暂而无严寒,农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内山峦起伏,地形错综复杂,受西北方气流影响较大,加上山脉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复杂气候状况,夏秋局部多雷阵雨,故有“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之说。年平均温度在16~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年四季分明,夏季不酷热,秋季冷得较早,春季来得稍迟,农作物常受“三寒”(春寒、梅寒、秋寒)危害,一般一年只有两熟,生长比普遍迟一个节气。 气 温 境内年平均温度在16~21℃之间,一年中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2~29℃,一月份温度最低,月平均气温在7~12C。最高气温的7月份该地区平均为34.2℃,极端最高气温在37~39℃,1967年6月29日最高达39C。内的芦田月平均为29.2℃,极端最高气温在32~34℃,1975年7月27日最高气温达34.8℃,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该地区为8.7℃,极端最低气温在1~3℃,1967年1月17日达0.9℃,内芦田为5.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1967年1月17日最低达零下5.4℃。冷空气南下,影响该地区,年平均为35次,从苏联西伯利亚西部出发,经我国新疆,然后南下到我省沿海一带,这条路南下次数最多,是冷空气主力。以10月至翌年5月为最多,平均每月3~4次。1966年3月8日强冷空气影响,24小时最大降温值达10℃。 肇基后裔苏塘林自然村落居住着林氏一姓,祖先由大田梓溪林戴惠的第四子林肇福,由梓溪移居永春县福鼎井头。林肇福的五世孙林七六移居福鼎厚坪。林戴惠四子林肇福的七世孙林兴杰,由永春福鼎厚坪迁入安溪县还集寨东山(今长坑乡云二村)肇基。 林戴惠四子林肇福的七世孙林兴杰,由永春福鼎厚坪迁入安溪县还集寨东山(今长坑乡云二村)肇基。(林兴杰公的后裔有分为东山和西山,苏塘),系春福鼎厚坪林氏始祖林兴杰。 林兴杰公的三世孙德山公开基(长坑乡云二村的西山和苏塘) 交通位置苏塘林自然村落系泉州市安溪县长坑乡云二村,苏塘自然村落,位于安溪县西南部,距县城约65公里,东与青苑村接壤,西与云集村交界,北连云一村,南邻尚苑乡银坑村。 人口土地现有苏塘林自然村落,主要为林姓。334户,1301人,面积3900多亩。主要生产种粮、种茶 基础设施苏塘林自然村落突出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载体。已实现通水、电、电视、电话,无路灯。 苏塘主干道小部分已硬化路面(其中主干道苏塘至新溪格没有硬化路面,必须投入改造);距离最近的车站7.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5公里。 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 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部分居住砖混结构住房。 茶叶发展苏塘茶叶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大力调整优化茶叶结构,继续围绕”一线两片”的整体规划,打造茶叶基地示范茶叶的大格局。深入实施茶叶优质茶叶工程,落实现代化茶叶管理技术,实现茶叶生态化、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加快省级旱作高效茶叶示范项目建设,按照在示范区内建设茶叶基地茶叶的规划,积极引进推广茶叶价值品种,初步形成云发展高效设施栽培茶叶的基本框架。搞好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 招商引资苏塘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责任体系,坚持多渠道招商,强化企业招商主体作用,提高招引成功率,发挥优势扩充外向型经济规模。利用茶叶等外向型企业为桥梁,有针对性地接触外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感,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范围。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培大培强培优的工作思路,突出”规模扩大、招商引资、运行质量、发展环境。深入挖潜,合理规划,进一步膨胀企业规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社会事业苏塘注重统筹兼顾和协调并进,社会各项事业有新进步。始终加强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强化基层基础,优化服务手段,保持了一等水平。不断加强对教育工作的投入,要集中力量落实校舍改造任务,切实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搞好教育师资改革。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切实提高了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