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耍碗舞
释义

简介

“耍碗舞”(壮语“栾蝶”),流传于师宗县高良乡岭黑一带。据老艺人何小才所述,此舞是从邱北县蚌常一带流传到师宗岭黑、黑尔等村寨的,至今已有三、四代人的历史。

传说

耍碗舞在壮族人民中有很多优美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一对壮族母子相依为命,因无家可归而在深山老林一石洞内栖身。母亲偶然发现洞中有一只石碗、一双石筷,见石碗中放有三颗谷种,便在洞外将谷种播下。年复一年,谷子繁殖起来,儿子也长大成人,立起家业,盖了新房,渐渐人丁兴旺,生活安康。母亲九十寿辰时,已是四世同堂。就在祝寿时,母亲对子孙们说:我家之所以有今天,全靠石碗里的三颗谷种。于是全家人拿起碗筷手舞足蹈起来,并把祖辈艰苦创建家业的过程摹仿了一遍。自此,耍碗舞成了壮族人民缅怀祖先的祭祀性舞蹈。

另一种传说是:最初壮族祖先住在山上,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用的是葫芦碗、竹筒碗、石碗。搬到河谷坝子居住后,慢慢学会了种庄稼,改用土碗、瓷碗。所以耍碗舞最先使用的是葫芦碗、石碗,是为祭把祖先和祈求天地赐给食物而举行,意在不忘祖先功德和本民族历史。

师宗壮族至今仍有纪念、供祭“石碗”的习俗。龙庆乡黑尔、豆温一带还有“借碗洞”,前者传说有石碗在洞内,后者传说只要去洞口焚香祭拜,次日便可按需要数获得神赐给的碗。随着时代的发展,耍碗舞除原先的祭祀性外,已较多地带有自娱性。

表演形式

耍碗舞通常在春节、二月过小年、三月三等节日于广场表演。舞者人数不限,但须成双成对。舞者必身着盛装,男女相对而立,手执竹筷和瓷碗,以筷碗相互碰击的声响为节而舞,无需其它乐曲伴奏。舞者时而转体,时而屈伸,舞者随着碗筷悦耳的敲击声配合得十分得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3: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