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会主义运动 |
释义 |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理想,以空想的形式在世界上存在。代表人物:莫尔、欧文,前者于1516年写了《乌托邦》一书,后者于1844年写了《新道德世界》一书。他们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对未来理想社会做了详细的描绘。他们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但无法找到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莫尔还曾建立了一个“乌托邦”村,用以实验他的改造社会的理想,但由于一切努力都是建立在空想而不是科学基础上的,空想社会主义必然以失败告终。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和实践诞生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标志,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也由空想变成了理论。欧洲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革命越来越成为可能。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隆隆炮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诞生了。苏俄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也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东欧剧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在东欧、中美和东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开启了资本主义灭亡的进程。 但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并没有利用计划经济的集中性,国民经济发展失衡,反而陷入僵化,裹足不前。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势力纠集在一起,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进行经济战、政治战和文化战,终于在20世纪还剩下不到10年的时候,在国内外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并没有使社会主义运动彻底失败。中国共产党早在1978年就在邓小平的指挥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苏联解体后,剩下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效仿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沿着中国模式社会主义进行建设。不管是苏联模式还是中国模式还是以后可能出现的任何模式,都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号召力,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所谓“民主社会主义”起源在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党魁伯恩斯坦公然叫嚣“马克思主义需要修正”。在此背景下,第二国际和各国社会民主党渐渐蜕变成小资产阶级立场的改良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第二国际竟不知羞耻的宣布支持这场资产阶级的分赃大战。以此为标志,以俄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马列主义者和早已死亡的各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决裂,成立第三国际。由于一战时在第二国际的党派的国家中有互相交战的两国,第二国际实际停止运转。后来,各国民主社会民主党成立了社会党国际,“民主社会主义”正式粉墨登场。 性质“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种,主张“博爱"也就是“阶级调和”,主张劳资双方“互利共赢”也就是“阶级合作”主张以福利制度缓和阶级矛盾。这种对劳动人民的欺骗竟被资产阶级政治家鼓吹为“民主”。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党一直或经常执政的国家主要有: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另外瑞士的社会主义民主党也是执政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工人运动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弊端也在日益暴露。比如1825年作为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广大的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其中1831、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影响较大。因为这几次工人运动让无产阶级作为一只单独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在工人运动的浪潮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结成了伟大的友谊。通过广大的工人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的继承,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了。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继续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1864年,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史称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870年左右,法国在与普鲁士的战争中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和民族矛盾。加之当时的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引起了无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在马克思主义的鼓舞下,人民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于是巴黎公社应运而生,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但是,由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足,普法反动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又加之公社脱离了最应该团结的人民群众,导致了孤军奋战。最终,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 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500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理想,以空想的形式在世界上存在。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莫尔和欧文,前者于1516年写了《乌托邦》一书,后者于1844年写了《新道德世界》一书。他们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对未来理想社会做了详细的描绘。他们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但无法找到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莫尔还曾建立了一个“乌托邦”村,用以实验他的改造社会的理想,但由于一切努力都是建立在空想而不是科学基础上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必然以失败告终。这是社会主义的空想阶段。 1848年,以《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标志,社会主义也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也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欧洲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使无产阶级革命越来越成为可能。1917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隆隆炮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诞生了。苏联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也由理想变成了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变成了多国实践,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从而结束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个阶段,是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的初创阶段。 但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并没有充分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反而陷入僵化和教条的桎梏而裹足不前。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势力纠集在一起,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和平演变”,进行经济战、政治战和文化战,终于在20世纪还剩下不到10年的时候,在国内外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的阶段。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并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人。就在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失败了,资本主义胜利了”的一片欢呼声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冷静观察,沉稳应对,成功地找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的发展道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实际,吸取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了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将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复兴阶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