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路美邑组
释义

命名

郑家坚等1978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云南路南县石林和路美邑之间。

沿革

路南盆地老第三纪地层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1939年,杨钟健、卞美年研究了卞美年在路南城北小鸡村附近采得的哺乳类化石,根据其中含有Amynodon cf. Mongoliensis和Caenolophus minimus等属种,定时代为晚始新世,与内蒙古沙拉木伦组相当,并将化石产出层命名为路南层,从而结束了以前被认为是上古生界的误定。1958年周明镇研究了胡承志采自路南层上部的一些化石,首次提出路南层至少包括两个化石层:下路南层为Rhinotitan-Amynodon带,时代属始新世晚期;上路南层为Parabrontops-Indricotherium带,时代为渐新世早期,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路南老第三系属同一个时代产物的看法。1959年裴文中等在总结“中国新生界”时,将这套地层统称为路南群,时代为晚始新世—早渐新世。1960年云南地质厅石油大队第12队将盆地内晚始新世地层命名为路南组,而早渐新世地层则借用曲靖蔡家冲盆地的蔡家冲组名。1962年徐余瑄、邱占祥在《路南早第三纪哺乳动物》一文中,将“路南层”的下部称为路南组,认为所含化石种属大部分可与沙拉木伦组中相应的种属对比,仅Teleolophus sp.和Lunania youngi较为原始,时代应为晚始新世;其上部地层称为安仁村组,时代虽为渐新世,但动物群的性质比较复杂。1964年唐鑫、周明镇提出安仁村组可当做一个较大的地层单位,改称为安仁村群。这样,路南组仅含Lunania youngi一个晚始新世化石带,而安仁村群则包含两个晚始新世和一个早渐新世计三个化石带。1978年郑家坚等通过实地观察、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和对前人记述过的部分化石层位的核实,认为路南盆地的老第三系及其有关的化石性质比较复杂,地层也远非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路南层”这一地层单位名称仅是包含盆地老第三纪地层的部分层位,未能充分反映这些沉积物的全貌;而且以往记述过的某些化石的层位记录不够充分,也比较含糊,因此上述地层单位名称的含义难以确定和比较。为了划分、命名的合理,也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以求地层命名的统一,他们考虑了前人所持的不同看法,依据地层、化石相互关系的分析,将路南盆地老第三纪地层统称为路南群,下分晚始新世路美邑组和早渐新世小屯组。路美邑组所包含的层位相当于前人所划分的下路南层或路南组及上路南层或安仁村组(群)的大部分层位。

特征

本组底部为砾岩层或含砾砂岩;下部主要是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互层或成夹层;上部由泥灰岩、钙质泥岩和棕红色砂质泥岩互层组成,其中以泥灰岩为主。据郑家坚等(1978)在石林—路美邑剖面上所测得的厚度在535m以上,而在上蒲草村—路南剖面上为752m以上。本组上部为浮土掩盖,可能与早渐新世小屯组为假整合接触;下伏与古生界之灰黑色、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不整合接触。主要出露于路南县的路美邑、路南、桃园、安仁村、大野马伴和大可一带。本组产有丰富的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化石,从上、下层位考虑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层位较低的包括Protitan、Lophialetes、Breviodon、Helaletes、Prohyracodon、 Teilhardia、Caenolophus、Amynodon和Gobiohyus 等属,从这些成员看,虽然其中有些种类在沙拉木伦动物群中发现过,但多数与伊尔曼哈动物群中有关属种相似;而层位靠上的产有 Teleolophus、Prohyracodon、“Indricotherium” 和Ilianodon等属,这些化石中有些比下部层位中的属种有一定的进步性。因此,根据所发现的化石,结合沉积物性质和地层层序考虑,路美邑组的地质时代应为中始新世晚期到晚始新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