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救赎理论
释义

有一种救赎立场,称作"戏剧说"(dramatic)。此说并非全为人所忽略,亦未被人扭曲,但若是不加以正视,将使人对救赎理论历史的整体产生偏差及误导。此说的中心主旨在于:救赎是基督战胜魔鬼的势力。基督--胜利的基督(Christus Victor)--与世上的邪恶势力争战,并且得胜。人类原本受这"暴君"的捆绑及折磨,但是神却在基督里,使全世界都得以与他和好。在此需要特别强调两点:首先,这是一个完整的、适切的救赎理论。其次,此种救赎理论有其特色,与另外两种理论相当不同。

正统的救赎观

因此,首先,我们不可理所当然地视此概念只不过是一种救恩论的教义,与后来发展出来所谓的救赎理论有所不同。"戏剧说"当然是形容救恩的工作,是救恩的戏剧;但这种救恩(salvation)同时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救赎(atonement),因为藉着救恩的工作,神令全世界与他自己和好,同时他自己也得以和解。此概念有双重背景:将神描述为在基督里与敌挡他旨意的邪恶势力争战,并且得胜。这便是救赎(Atonement),此剧乃是一场宇宙的戏剧,神胜过敌挡的势力,带来一种新的关系--神与人之间和解的关系。同时,就某些程度而言,邪恶的敌挡势力被视为是神旨意的执行者,神是审判万有的,此邪恶势力则执行他的审判。由此观点看来,神胜过敌挡的势力,使他自己得到和解。他藉着使世界与他和解的作为,自己得到了和解。

其次,可以断言的是,"戏剧说"救赎理论是十分特别的,与另外两种理论截然不同。我们将会更加完整地加以解释,在此略作初步的概览已经足够。

"戏剧说"与所谓的"客体"立场之间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视救赎及和解的工作,由头到尾都是神自己的作为,全然是神的工作。后者的立场则认为救赎的确是源自神的旨意,但在执行时,是基督用人的身份,代表人执行,并将成果献给神,因此可称为间歇性的神的工作。

另一方面,无须赘言,"戏剧说"与"主体"立场亦有完全不同之处。"戏剧说"指出改变不单只是发生在人的身上,而是连处境都完全改变:神和世界的关系得到改变,神自己的态度亦得到改变。因此这个立场是完全的"客体"。此外,此立场视救赎并非只影响到个人,更是普世救恩的一场戏,此点更加强调其客体性。

"戏剧说"立场既然带有如此"客体"的特色,我们自然难以清楚区分所谓"客体救赎理论"有何特色。往往导致这两种应当加以清晰划分的救赎理论变成混淆不清。因此,我将称呼"客体"立场为"拉丁"立场,因为该立场乃是在西方的拉丁地土上孕育而成。我亦将称呼"戏剧说"为救赎理论的"正统观点"。

此正统观点在基督教教义历史中占一席重要的地位。其表达方式则十分多元化,并非所有的表达方式都十分有效,但是无可置疑地是早期教会史中最主流的救赎理论。同时,这个立场在新约时期亦为主流,并非是突然涌现于早期教会之中,也不是源自外来;事实上,这是已经延续一千年的基督教历史中的主流救赎理论。在中古世纪,此立场逐渐自教会的神学范畴中褪色淡出,但藉着其灵修文学及其艺术,仍然被保存了下来。因着马丁路德,此说以更有力、更深厚的表达方式呈现于我们眼前,是路德的基督教信仰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宣称,此立场为救赎理论的正统立场。若果如此,则任何的教义史都不应当疏忽对此立场的考虑,否则将形同误导。

救赎理论的含义

救赎理论(Soteriology)是宗教理论中有关救赎和拯救的理论思想。这种思想存在于多种宗教当中,但以基督教的救赎论最为一般人所熟知。

救赎理论的来源(字源)

【救赎论】这名词是从希腊语直接翻译过来的。本身是由soter(救赎)和logos【可译为(文字)、(理由)、(原则)等意思】两个字构成。

救赎理论

一般都讲及与造物主的关系,以及如何与造物主重新合一。这些理论大致可以分为普世救赎论和善功救赎论两种。

普世救赎论主要认为:救赎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无条件的。救赎的引诱并非因为后台的努力,而是因为造物主的恩宠或慈悲。因此,大凡所有符合救赎条件的人,都可以得到救赎。

善功救赎论认为救赎是要透过后台的不断努力和补救才可以得到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