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杉 |
释义 | 常绿乔木,树干高大通直,树皮裂成不规则块状;小枝淡黄色绿色,或灰色,主枝通常无毛,侧枝被灰褐色短毛,叶条形短柄,长1.5--3厘米,宽约2毫米,先端凹缺,上面中脉凹陷,下面中脉隆起,有两条白色气孔带,球果下垂,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4.5--8厘米,熟时褐色,中部种鳞蛙壳状、扇状、斜方状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3厘米,基部两侧有凹缺,鳞背密生短毛,苞鳞长而外露,先端三裂,反曲,中裂片长渐尖,种子密生褐色短毛,长约9毫米,种翅较种子长。 中文学名:黄杉 拉丁学名: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柏纲 目:松柏目 科:松科 分布区域:间断分布于中国与北美 黄杉-简介中文名黄杉 别名 黄帝杉、短片花旗松、罗汉松 拉丁名 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 拉丁科名 Pinaceae 中文科名 松科 属名 黄杉属 保护级别 2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干高大通直,树皮裂成不规则块状;小枝淡黄色绿色,或灰色,主枝通常无毛,侧枝被灰褐色短毛,叶条形短柄,长1.5--3厘米,宽约2毫米,先端凹缺,上面中脉凹陷,下面中脉隆起,有两条白色气孔带,球果下垂,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4.5--8厘米,熟时褐色,中部种鳞蛙壳状、扇状、斜方状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3厘米,基部两侧有凹缺,鳞背密生短毛,苞鳞长而外露,先端三裂,反曲,中裂片长渐尖,种子密生褐色短毛,长约9毫米,种翅较种子长。 生长习性分布区处于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垂直分布在海拔300--2800米山地,常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在高海拔的贵州西部地区,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0.5—13.5℃,≥10℃活动积温2500—4000℃,最冷月(1月)均温2-4℃,最热月(7月)均温17—22℃,极端低温-8—-14℃,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黄杉多生于地势起伏剧烈的高原山地、林地,坡度为10-30°,局部地区可达50°,在潮湿的山谷、河边黄杉也能正常生长。土壤为酸性黄壤、黄棕壤及紫色土,PH值为5.5—6.0。而在海拔约300米的黔东南,其气候特点为中亚热带湿润温暖的气候区,年降水量为1100---1300毫米,年均温16—17℃,≥10度积温5000---6000℃,1月均温3—6℃,7月均温5—28℃,绝对最低温为-4—-6℃,土壤为红壤、黄红壤。黄杉生长良好,在石灰岩山地也能生长,但较缓慢。如威宁黑石头区的河坎得磨、幺部、抱都等。尚有小面积纯林,林下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层中等深度,质地多为砂壤质或壤质,疏松且湿润,群落外貌暗绿色,林相整齐。群落层次结构清楚,可明显地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林下灌木层主要有直角荚迷(Viburnum foetidum var. vectangulatum)、金丝桃(Hypericum acmosepalum)、小叶杜鹃(Rhoclodenedron sp.)、滇榛(Corylus yunnanensis) 等,草本层主要有车前草(Plantayo asiatica L.) 、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 podioifes)。层间植物有菝葜(Smilax sp.)、悬钩子(Rubus sp.)、云南鸡屎藤(Poederia yunnanensis)等。而黄杉混交林多出现在海拔800--2200米,林分郁闭度0.2—0.7,乔木层树种以黄杉占优势,植株高大,树干圆满,乔木层常混生有柏木(Cupressus funebcris)、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华山松(Pinus arnandi)、化香(Plutgcaryu strobilaceae)、檬自桤木(Alnns nepalensis)、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等,林下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灌木及草本层较稀疏;灌木层主要种有滇杨梅(Myricanana)、滇榛(Corylus yunnanensis)、映山红(Rhocdodendron simsii)、青冈栎(Cydobalanopsis glaua)、细齿火棘(Pyracantha crenulata)、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nophyllum)、茅栗(Costanea seyuinii)、草本主要种有:茅叶荩草(Athyxon prionodes) 、天南星(Arisaema consanyuineum)、蕨(Pteridum aquliinmm var. latiusculum)等,总之,黄杉具有喜光耐干旱、瘠薄、抗风力强、病虫害少等特点,对土壤、气候等因子的适应幅度较宽,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特性。浅根性,侧根特别发达,长可达10余米,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熟后开裂,种子飞散,天然更新能力强。 分布状况湖南、湖北、陕西(镇平)、四川、贵州、云南 海拔下限(米) 800 海拔上限(米) 2800 黄杉仅产于我国的云南,四川、陕西、湖北、湖南、及贵州的亚热带山地,且多零星分布,贵州是黄杉主要分布区之一,主产于威宁、赫章、盘县、松桃、湄潭等地,德江、施秉、黎平、三穗、雷公山、桐梓、道真、望谟、荔波等地有零星分布。以西部威宁较多且集中成片,如黑石、幺站、哲觉、海拉等乡的黄杉林,在幺站抱都有一保持较为完好的纯林,林分结构完整,最大树高达32.5米,胸径达48厘米,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了湄潭县鱼泉镇王村村王组也有黄杉为优势种的林分,树高3-13米,胸径为4--20厘米,面积达66.6公顷,黄杉在贵州最高分布海拔为2335米,威宁黑石头河坎余家院子;最低为三穗、新场镇榔村海拔约300米,树龄达200年,树高31米,胸围301厘米,平均冠幅达12.7米,最大为黎平岩洞乡附近一株孤立木,高37.5米,胸围568厘米。 现状渐危种。黄杉分布虽广,闷无大面积纯林,多呈零星或小块状分布。由于材质优良,累遭砍伐,分布区正日益缩减。采运方便之处的林木,几乎全被砍伐。残存植株多生于山脊和交通不便的深山。 赫章县的可乐乡春乐村海拔1916米,分布1.5公顷,乔木层以黄杉为主与云南松混生;还有20公顷的零星分布。威宁县:在海拔2335米的黑石头河坎余家院子,其群落面积44公顷,河坎村朱家院子海拔2345米,纯林11公顷,在海拔2250米的幺站抱都,黄杉纯林5公顷,在海拔2053米抬觉乡段家梁子,群落面积300公顷,属乐乡海拔2070米群落面积18公顷。除了部分纯林外,常与云南松、云南油杉、滇榛、杜鹃、响叶杨等混生,在威宁,除了上述分布点的黄杉纯林和以黄杉为主的林分外,还有黄杉散生的林分533公顷。 盘县坪地乡官营水棚地,海拔1900米,黄杉林21公顷,另有黄杉零星分布于5公顷,常与云南油杉、杜鹃等混生。 湄潭鱼家镇王村村王组、鱼连洞海拔830米分布66.6公顷,常与柏木、化香、火棘等混生。 松桃甘龙英庄,海拔890米,黄杉林面积11公顷,常与杉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混生。 施秉马溪大河坝村子庄,海拔918米黄杉常与杉木、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等混生,面积为15公顷。 除上述外:在桐梓狮涨大岗、道真大阡黄泥洞、望谟复兴镇笔家山、务川黄都镇芽苔村扁桶石等偶见有小块状黄杉林分,在三穗新场镇榔村、黎平岩洞、雷公山、荔波、德江等地有零星分布。黄杉在贵州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300—2800米之间。 由此可见,黄杉在贵州分布总面积约687.1公顷,总株数约为367380株,总蓄积量约为9900立方米,另有幼林地面积约230.8公顷,株数约172400株,蓄积量6770立方米,现存的天然黄杉多残存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之地,由于林分被 多次采伐,正逐渐演变为疏林,使其在群落中失去优势地位。 保护价值黄杉属植物间断分布于中国与北美,其材质优良,名材花旗松 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el) Franco即为该属的北美种类。黄杉为我国特有,对研究植物区系和黄杉属分类、分布有学术意义,亦是树木育种中难得的种质资源,可作为分布区的造林树种。 保护措施目前尚无保护措施,应严禁乱砍滥伐,保护好现存林木,尤其是管护好母树,并采种育苗,扩大种植。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采种后精选种子加以储藏,春季选肥沃的沙壤播种,20天后开始出土。幼苗要加以蔽荫,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由于野生树球果虫害率较高,不易大量采种,可移植天然林下自生幼苗,经人工栽培,加速成长。并应建立种广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