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 |
释义 | 器官移植技术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这个融合了临床与基础多学科集合成果的医学技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功挽救了近百万人的生命 书名: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 作者:何晓顺 译者:Kenor ISBN:9787535947376 类别:医学 页数:64页 定价:280.00 元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主要讲述了:器官移植技术是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这个融合了临床与基础多学科集合成果的医学技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功挽救了近百万人的生命。而在单器官移植成功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器官联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技术更是这一科学颠峰上璀璨夺目的明珠。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多器官移植的和器官联合移植的研究,1960年Starzl等首次进行了多器官移植动物实验;196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KeHy和Lillehei实施了全球首例临床胰肾联合移植;Starzl等于1983年完成首例临床腹部器官簇移植。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随着单器官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器官联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技术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已成功开展了心、肝、肾、胰、肠等器官间的联合移植和上腹部器官簇移植乃至全腹多器官移植等。此类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也有了长足进步,逐步接近单器官移植水平。 作者简介何晓顺,男,医学博士,1964年出生。199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7~1998年于澳大利亚国家肝移植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并成为该中心注册医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起担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目前是教育部“千百十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获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教师支持计划”重点资助。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国际肝脏移植学会会员、国际消化外科学会会员、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学组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为《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移植杂志》、《Current Opinions in Transplanta-tion》等杂志的编委。 图书目录第一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发展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历史回顾 一、动物实验 二、临床研究 三、中国多器官移植和联合器官移植的发展简史 (一)多器官移植 (二)胰肾联合移植 (三)肝肾联合移植 (四)心肺联合移植 (五)肝小肠联合移植 第二节 临床现状 一、肝小肠联合移植和多器官移植 二、胰肾联合移植 三、肝肾联合移植 四、心肺联合移植 第三节 问题与展望 一、供体短缺 二、移植排斥与免疫耐受 三、多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四、展望 第二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应用解剖 第一节 肝的胚胎发育与移植解剖 一、肝的胚胎发育 (一)消化系统的发生 (二)肝的胚胎发育 (三)胆囊的组织发生 二、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一)肝的形态 (二)肝的位置、毗邻 (三)肝的韧带和间隙 (四)肝门和肝蒂 三、肝的分叶及分段 (一)肝内划区的标志 (二)肝的分区 四、肝的血管 (一)肝动脉及其分支 (二)肝门静脉的位置、组成特点及其分支 (三)肝的静脉 五、肝胆管系统 (一)肝内胆管 (二)肝外胆管 (三)胆囊及肝外胆管的血管 六、下腔静脉 第二节 胰腺的移植解剖 一、胰的位置、分部及毗邻 (一)胰头 (二)胰颈或胰切迹 (三)胰体 (四)胰尾 二、胰管 三、胰的血管 (一)胰的动脉 (二)胰的静脉 (三)胰腺移植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胰腺移植的受区解剖 五、关于胎胰的移植解剖 (一)胎胰具有内分泌作用 (二)胎胰移植的供体解剖 (三)胎胰移植的受区解剖 第三节 小肠的移植解剖 一、小肠的分部 (一)位置 (二)形态结构 (三)肠管壁的构造 二、小肠系膜 三、小肠的血液供应 (一)小肠的动脉 (二)小肠的静脉 四、小肠移植的供体解剖 五、小肠移植的受区解剖 六、小肠移植的有关解剖结构测量 第四节 肾脏的移植解剖 一、肾移植供体的应用解剖 (一)肾的外形 (二)位置和体表投影 (三)毗邻关系 (四)肾的血管 (五)输尿管 (六)供肾的切取 二、肾移植的受区解剖 三、关于胎儿和婴幼儿供体肾的解剖 第五节 心脏的移植解剖 一、心脏的外形 (一)心脏的位置 (二)心脏的表面解剖 (三)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二、心脏的内部结构 (一)心脏的腔室 (二)心脏的支架 三、心脏的血管 (一)冠状动脉 (二)心脏的静脉 四、心脏的神经 (一)心脏的运动神经 (二)心脏的传导系统 五、心包 (一)心包的位置与毗邻 (二)心包窦 (三)心包的固定装置 (四)心包的血管、神经 第六节 肺的移植解剖 一、肺 (一)肺的形态 (二)肺的位置和分叶 (三)肺门与肺根 (四)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 (五)肺与支气管的血管 二、气管和肺外支气管 (一)气管 (二)气管杈与肺外支气管 第三章 移植器官生理、代谢及功能监测 第一节 肝脏和胰腺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 一、肝脏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 (一)肝脏的生理、代谢 (二)肝脏的功能监测 二、胰腺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三)胰岛的内分泌功能 (四)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检测 第二节 肾脏的生理、代谢及功能检测 一、肾脏的生理、代谢 (一)肾脏解剖与血液供应 (二)肾脏的生理 (三)肾脏的代谢 二、肾脏的功能监测 (一)尿液检查 (二)肾功能检查 第三节 心脏和肺的生理、代谢及功能监测 一、心脏的生理、代谢 (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四)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二、肺的生理、代谢 (一)肺泡 (二)肺通气原理 (三)肺通气的阻力 (四)肺换气 (五)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三、心脏和肺的功能监测 (一)心脏的功能监测 (二)肺的功能监测 第四章 移植免疫 第一节 移植的免疫学基础 一、免疫反应 (一)固有免疫应答 (二)适应性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二、免疫调节 (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二)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三)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系统调节网络 三、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形成及机制 (二)免疫耐受的建立 第二节 排斥反应 一、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 (一)移植抗原 (二)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学基础 (三)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 二、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效应机制 第五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病理学 第六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第七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影像学 第八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麻醉管理 第九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的术后管理 第十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护理学 第十一章 多器官移植与器官联合移植营养支持 第十二章 器官联合切取和修整技术 第十三章 肝肾联合移植 第十四章 肝小肠移植 第十五章 肝胰联合移植 第十六章 胰肾联合移植 第十七章 腹部器官簇移植 第十八章 心肺联合移植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