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独立战争 |
释义 | 1 美国民族独立战争较出名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同时还有古巴独立战争,古巴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亦称古巴三十年解放战争。先后经过第一次独立战争(又称十年战争)和第二次独立战争。 ◎ 背景美国独立战争(The American Revolution),也称“北美独立战争”。指1775年波士顿人民在美国莱克星顿与英军交战拉开独立战序幕到1783年英军在法国签订《巴黎条约》投降的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17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一百多年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有13个。这些殖民地的居民除英国移民和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以及非洲来的黑人奴隶。每个殖民地都由英国派来的总督统治。这时的殖民地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种植园,建立了纺织、炼铁、采矿等多种工业,经济比较繁荣。 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1765年,英国人又想出个新花样:印花税。他们规定,一切公文、契约合同,执照、报纸、杂志、广告、单据、遗嘱,都必须贴上印花税票,才能生效可流通。这激起殖民地人民极大的愤怒,于是,“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秘密反英组织相继出现,各地都发生了反英事件,抵制英货、赶走税吏、焚烧税票、武装反抗等等。这一切引起了英国政府的恐慌,他们立即派军队镇压。1770年3月5日,英军在波士顿向手无寸铁的市民开枪,当场打死5名市民,打伤了6人,制造了震惊北美的“波士顿惨案”。反英的怒火在殖民地人民心中燃烧,一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火即将在北美大陆上燃烧起来了。事件到此告一段落。 ◎ 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政府于1773年颁布《茶税法》企图垄断北美的茶叶生意,他们给予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倾销茶叶的专卖权。此举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16日夜晚,“自由之子社”的部分成员化装成印第安人后,登上三艘停泊在港口的英国运茶船,将船上343箱茶叶统统倒入大海。这就是有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 英国禁止殖民地人民去阿巴山拉契亚山以西的地方开垦荒地还向殖民地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在殖民地倾销商品。 ◎ 莱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18-19日,波士顿人民在莱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莱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莱克星顿的北美民兵 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需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史密斯率800名英军前往搜查。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 英军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前行进,经过一夜行军。他们个个困倦不堪,呵欠连天。忽然,他们发现村外的草地上站着几十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就是列克星敦的民兵,北美大陆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们“一分钟人”,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让史密斯吃惊的是,这些民兵为什么这样快就知道英军的行动呢?原来,“通讯委员会”的侦察员早就得到了情报,并立刻在波士顿教堂的顶上挂起一盏红灯。“通讯委员会”的信使,雕板匠保尔·瑞维尔看到后立即骑马赶到康科德报警 更好的说明了情况 “射击!给我冲!”史密斯一看对方只有几十个人,原来有些紧张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他根本没把这几十个衣服破烂的民兵放在眼里,举起指挥刀发出了命令。 列克星敦的民兵立刻还击,猛烈抵抗英军的进攻,枪声震响在列克星敦上空,传出很远很远。几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民兵们因为人少,地形不利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 史密斯初战告捷,非常得意,指挥士兵直奔康科德。英军赶到镇上时,天已大亮,旭日东升了,但街道上却看不见一个人,家家关门闭户,显得冷冷清清,史密斯下令搜查,英军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原来,民兵早已把仓库转移,“通讯委员会”的领导人也隐蔽起来了。 “撤!”史密斯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连忙下令撤退。这时,镇外喊杀声、枪声陡然大作,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向康科德赶来。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篱笆后边、灌木丛中、房屋顶上、街道拐角处向英军射击。英军一批又一批倒在地上,而当英军举枪还击时却连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军一路向波士顿方向退却,沿途遭到民兵的不断袭击,狼狈不堪。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的一支援军,才把史密斯等人救了出去。 这一仗,英军死伤247人,民兵牺牲了几十人,剩下的英军弹药耗尽,回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他们第一次尝到殖民地人民铁拳的滋味。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掉了3次,2颗子弹穿透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 莱克星顿的枪声震动了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 为了联合抗英,北美第二次大陆会议于6月14日决定,建立各殖民地联合武装力量即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0月13日,又决定建立大陆舰队。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战争初期,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海军,驻北美英军约3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北美殖民地人口仅300万,兵力不足,装备落后,缺乏训练。但是,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左右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进程 这次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 1775~1778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为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在北部,英军占据优势。 战争开始后,英军主动进攻,企图迅速扑灭殖民地的革命烈火。其总的战略是: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向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大陆军因力量薄弱,除战争初期远征一次加拿大外,基本上处于守势,采取待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殖民地民兵在波士顿外围邦克山战斗中首战告捷,歼灭英军1000人。1776年3月,威廉·豪指挥的英军被迫从波士顿撤至哈利法克斯待援。8月底,豪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率1.9万人与英军打阵地战,结果损失惨重,被迫于11月率余部5000人撤往新泽西,英军占领纽约。当年圣诞节前夕和新年之夜,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得手,俘敌近千人,士气大振。1777年夏,约翰·伯戈因率7000英军从加拿大南下,企图与豪会师。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南下,于9月夺取了大陆会议的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深入,行至萨拉托加地域时,遭到1.2万美军和游击队的围攻,5000英军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西班牙、荷兰先后对英宣战。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1778年6月法英开战,西班牙也于1779年6月对英作战。俄国于1780年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成“武装中立同盟”,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1780年12月荷兰进一步加入法国方面对英作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遍及欧、亚、美三大洲的国际性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军于1778年6月放弃费城,决心退守纽约。随之,北部战争便出现了僵持的局面。 1779~1781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以萨拉托加大捷为标志,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转到南部,美军以弱胜强。 英军新任统帅克林顿上任后,利用南部“效忠派”较多和靠近西印度群岛的有利条件,调兵遣将,决心将英军主力转移到南部,企图对美南部诸州各个击破,并依托沿海基地和纽约遏制北部。北美大陆军则力图与法国陆海军配合,控制沿海基地,同时积极开展游击战,打破英军的计划。1778年底,英军攻取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揭开了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的序幕。1779年秋,南方美军司令林肯会同德斯坦指挥的法国舰队进攻南部英军主要基地萨凡纳,受挫。1780年春,克林顿率领1.4万英军对查尔斯顿实施陆、海两面包围,迫使林肯部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军舰4艘,使美军遭受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事后,克林顿率英军一部回师纽约,留下康沃利斯指挥7000英军控制南方陆地和沿海。这就为南部民兵游击队活动提供了方便。大陆会议委派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谐同摩根到南方开展游击战,先后于1781年1月和3月,在考彭斯和吉尔福德等地大胜英军,迫使英军从内地向沿海撤退。格林乘势挥师南下,在民兵游击队配合下,拔除英军据点,收复了除萨凡纳和吉尔斯顿之外的南部国土。 从1781年4月-1783年9月,为战略反攻阶段。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7000名英军退守弗吉尼亚半岛顶端的约克敦。此时在整个北美战场英军主要收缩于纽约和约克敦两点上。1781年8月,华盛顿亲率法美联军秘密南下弗吉尼亚,与此同时,德格拉斯率领的法国舰队也抵达约克敦城外海面,击败了来援英舰,完全控制了战区制海权。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 在联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康沃利斯走投无路,于1781年10月17日即伯戈因投降的第四个周年纪念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当服装整齐的红衫军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时,军乐队奏响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转过来了》的著名乐章。 约克敦战役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1782年11月30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 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 争的转折点。 英军将领威廉·豪将军自一举夺取费城之后,完全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一喜是,多次想夺取费城而未能得逞,仅一个避实就虚的战术就迷惑住了华盛顿,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个中心城市;二喜是,费城是大陆会议的所在地,邦联的首都,政治意义非同一般,夺得费城就更加得到伦敦的信任;三喜是,英军依托费城,就能站稳脚跟,消灭大陆军也就指日可待了。 当然,他也不得不承认,华盛顿在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作战胜利,鼓动了北美人民的爱国热情,形成了一个不可低估的力量;法国对英国夺取了它的海外殖民地心存不满,开始向大陆军提供大量军火,无疑将会增加英国取胜的困难。但总而言之,他还是比较乐观的,企图寻机一举歼灭大陆军的主力。 ◎ 独立宣言独立宣言 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 大陆会议 美利坚十三个联合邦一致通过的宣言 在有关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则和自然神明 ,取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时,出于对人类公意的尊重,必须宣布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得以组织权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的确,从慎重考虑,不应当由于轻微和短暂的原因而改变成立多年的政府。过去的一切经验也都说明,任何苦难,只要尚能忍受,人类都宁愿容忍,而无意废除他们久已习惯了的政府来恢复自身的权益。但是,当政府一贯滥用职权、强取豪夺,一成不变地追逐这一目标,足以证明它旨在把人民置于绝对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一再损人利己和强取豪夺的历史,所有这些暴行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在这些邦建立一种绝对的暴政。为了证明所言属实,现把下列事实向公正的世界宣布。 他拒绝批准对公众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他禁止他的总督们批准急需和至关重要的法律,要不就把这些法律搁置起来暂等待他的同意;一旦这些法律被搁置起来,他就完全置之不理。 他拒绝批准允许将广大地区供民众垦殖的其他法律,除非那些人民情愿放弃自己在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但这种权利对他们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只有暴君才畏惧这种权利。 他把各地立法机构召集到既不方便、也不舒适且远离公文档案保存地的地方去开会,其唯一的目的是使他们疲于奔命,顺从他的意旨。他一再解散各殖民地的议会,因为它们坚定果敢地反对他侵犯人民的各项权利。在解散各殖民地议会后,他又长时间拒绝另选新议会。但立法权是无法被取消的,因此这项权力已经回到广大人民手中并由他们来行使;其时各邦仍然险象环生,外有侵略之患,内有动乱之忧。 他竭力抑制各殖民地增加人囗,为此,他阻挠《外国人归化法律》的通过,拒绝批准其他鼓励外国人移居各邦的法律,并提高分配新土地的条件。 他拒绝批准建立司法权力的法律,藉以阻挠司法公正。他控制了法官的任期、薪金数额和支付,从而让法官完全从属于他个人的意志。他建立多种新的衙门,派遣蝗虫般多的官员,骚扰我们人民,并蚕食民脂民膏。在和平时期,未经我们立法机关的同意,他就在我们中间驻扎常备军。 他使军队独立于民政权力之外,并凌驾于民政权力之上。他同一些人勾结,把我们置于一种与我们的体制格格不入、且不为我们的法律认可的管辖之下;他还批准这些人炮制的假冒法案,来到达下述目的: 在我们这里驻扎大批武装部队;用假审讯来包庇他们,使那些杀害我们各邦居民的谋杀者逍遥法外; 切断我们同世界各地的贸易;未经我们同意便向我们强行征税;在许多案件中剥夺我们享有陪审团的权益;编造罪名把我们递解到海外去受审;在一个邻近地区 废除英国法律的自由制度,在那里建立专横政府,并扩大它的疆界,企图使之迅即成为一个样板和得心应手的工具,以便向这里的各殖民地推行同样的专制统治; 取消我们的特许状,废除我们最宝贵的法律,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政府形式;中止我们自己的立法机构,宣称他们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为我们立法。他宣布我们已不在他的保护之下,并向我们开战,从而放弃了这里的政权。他在我们的海域大肆掠夺,蹂躏我们的海岸,焚烧我们的市镇,残害我们人民的生命。此时他正在运送大批外国佣兵来完成屠杀、破坏和肆虐的勾当,这种勾当早就开始,其残酷卑劣甚至在最野蛮的时代也难出其右。他完全不配做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他强迫在公海被他俘虏的我们公民同胞充军,反对自己的国家,成为残杀自己朋友和亲人的创子手,或是死于自己朋友和亲人的手下。 他在我们中间煽动内乱,并且竭力挑唆那些残酷无情的印第安人来杀掠我们边疆的居民。众所周知,印第安人的作战方式是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 在这些压迫的每一阶段中,我们都曾用最谦卑的言辞请求救济, 但我们一再的请愿求所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再的伤害。这样,一个君主,在其品行格已打上了可以看作是暴君行为的烙印时,便不配做自由人民的统治者。 我们不是没有顾念我们英国的弟兄。我们一再警告过他们,他们的立法机关企图把无理的管辖权横加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也提醒过他们,我们移民并定居来这里的状况。我们曾经呼唤他们天生的正义感和侠肝义胆,我们恳切陈词,请他们念在同文同种的份上,弃绝这些必然会破坏我们彼此关系和往来的无理掠夺。对于这种来自正义和基于血缘的呼声,他们却也同样置若罔闻。迫不得已,我们不得不宣布和他们分离。我们会以对待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战时是仇敌,平时是朋友。 因此,我们,集合在大陆会议下的美利坚联合邦的代表,为我们各项正当意图,吁请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我们极为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是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解除效忠英国王室的一切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它们完全有权宣战、媾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理应采取和处理的一切行动和事宜。为了强化这篇宣言,我们怀着深信神明保佑的信念,谨以我们的生命、财富和神圣的荣誉,相互保证,共同宣誓。 翻译:任东来 任东来在《美国历史文献选集》的译文(中国翻译出版公司翻译,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出版,1985)和《1765--1917年的美国》的译文(谢德风等选译,北京三联书店,1957)基础上重译。 ◎ 意义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及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爆发。 ◎ 影响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美国独立战争(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1775–1783) 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英国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对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强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为王室产业,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税款,严厉缉私,限制经济活动,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从1619年弗吉尼亚建立议会起,各殖民地相继成立议会,与英国相抗衡,1765年9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印花税大会,掀起反抗怒潮。 18世纪70年代英国进一步执行高压政策,1770年波士顿惨案发生。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1774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抗英斗争。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继而通过“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递请愿书。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次年7月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战争开始时,双方实力悬殊,随着法国西班牙加入后实际上英国逐渐处于弱势,战争进行了8年。到1781年10月,法军司令罗尚博率领美、法联军(战场的主力海陆军都为法国正规军)攻下英军据点约克镇,事实上投降仪式是由英军的奥哈拉将军主持,美军的仪式由华盛顿的副手林肯负责,而法军司令拒绝接受康华利的投降,命令其向华盛顿投降,而康华利不愿由本人向华盛顿投降,所以实际上投降仪式是由副手们组成的。 虽然当时纽约依旧被英军占领,但在纽约的克林顿增援部队出发的第二天康华利已经决定投降,援军在抵达后迫于留守的法国陆军海军的强大压力不得不撤退,独立战争的大规模交战基本结束。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独立战争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如大陆军的总司令G.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独立宣言》的起草人T.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外交家B.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文化战士T.潘恩(Thomas Paine)。 ◎ 历史年表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独立战争的开始)十三州民兵进攻加拿大失败。 1776年,英国增兵北美,华盛顿率军1.8万人防守纽约被英军击败,撤退过特拉华河时身边只余下4000余人,法国和西班牙开始向美国提供财政援助。 1777年,英军,占领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华盛顿试图反攻费城,结果部队竟然在浓雾中自相开火,反攻失败;美军击败前往内地扫荡的一支英军,获得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78年,法国承认美国独立,签订法美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法国保证美国的独立及其在同英国的战争结束时确定下来的领土”。随后,法国对英国宣战,法英海军发生多次海战;英国政府得知法国舰队出动奔赴北美的消息后命令费城英军退到纽约,美军“收复”费城:英国占领西印度群岛和印度的几个据点;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重要城市萨凡纳,大陆军损失5000余人。 1779年,法国占领塞内加尔的圣路易斯和西印度群岛的几个岛屿;法国和西班牙组成人型联合舰队准备进攻英国本土,英国主力集中防守本土:法英多次海战;法美联合攻击萨凡纳失败。 1780年,英军攻占南卡罗来纳重要城市查尔斯顿;英法在西印度群岛多次发生海战;7月,罗尚博率领的法国特别远征军在纽波特登陆。 1781年,法国对泽西岛的袭击失败(这是英吉利海峡的岛屿,法军登陆英国本土的必经之路);法国格拉塞舰队来到北美,与英国海军展开多次战斗,短时间内获得了切萨皮克湾的绝对制海权,随后,法美联军在格拉塞舰队的策应下迫使约克敦守军投降,北美大陆的大规模战斗自此结束:西班牙—法国联军占领佛罗里达的彭沙科拉城,法英海军在西印度群岛、佛得角海域多次爆发战斗。 1782年,法国—西班牙联军占领地个海西部岛屿米诺卡的圣菲利浦要塞:法同占领西印度群岛多个岛屿和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法英在印度沿海发生多次海战:法国人占领了和摧毁了加拿人的多个英国要塞;在直布罗陀,法西联军3.3万人对英国守军展开总攻,被击退。 1783法英在印度库德罗尔展开海陆拉锯战,英国人败北。 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美国和英国为结束美国独立战争而缔结的和平条约。又称《美英凡尔赛和约》。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出现了要求停战的运动。英国议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782年3月5日通过了停战决定。同年10月,美国派富兰克林、约翰·杰伊、约翰·亚当斯为代表,到巴黎和英国谈判。11月,英美签订和约草案。1783年9月3日,《英美和约》正式签字换文,签订于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和约共10条,和约第一条规定:“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内容还有:确认美国疆界东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密西西比河,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区,南至佛罗里达北界;两国人民从此永久和平,停止在海上、陆上的一切敌对行动并互释战俘;英从美境内所有港口、地区、港湾撤出全部军队和舰只等。该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使美国获得完全独立,这是美国人民通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换得的胜利成果。 ◎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年~1815年)美国独立后,英国一直妄图夺回殖民地,同时美国也想夺取西部和英国控制的加拿大。1812年6月18日美国对英宣战。 此时美国对英国仍然处于绝对劣势,1812年美军进攻加拿大,被英军击溃,丢失了底特律等几座城市和要塞,美国陆军在和英军作战中不堪一击,美国海军却取得了一些胜利。1813年初,美军进攻底特律,再次被英军击溃,4月,美军在安大略湖舰队支援下攻占加拿大首府约克。9月10日,美大湖舰队在伊利湖击败英舰队,10月5日美军击败英国与印第安联军。10月进攻蒙特利尔,被英印联军击溃。年底英军反攻,占领乔治堡。同时英国海军封锁了美国海岸,有效打击了美国私掠船。1814年8月,英军调集重兵从加拿大发动进攻,25日攻占华盛顿,焚毁了国会大厦和白宫,后被阻于巴尔的摩。9月英军水陆并进进攻纽约,中途海军被歼灭,撤回加拿大。12月24日英美双方签定「根特和约」,英国确认美国独立。1815年1月,英军进攻新奥尔良,被美军击退。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中美国以弱击强,虽然没有夺取领土,但使英国放弃了征服美国的打算。战后美国认真调整了军事战略,建立起有效的国防体系。 2 古巴独立战争◎ 简介1868~1898年,古巴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亦称古巴三十年解放战争。先后经过第一次独立战争(又称十年战争)和第二次独立战争。 ◎ 第一次独立战争(1868~1878)19世纪20年代,西班牙在美洲大陆的殖民统治崩溃后,进一步加强对古巴的控制和奴役。古巴人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1868年9月,西班牙爆发革命,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被推翻,古巴人民乘机掀起争取独立的斗争。10月10日,以种植园主、律师C.M.de塞斯佩德斯-博尔哈·德尔卡斯蒂略为首的爱国人士在古巴东部奥连特省亚拉附近发动起义,发表“亚拉号召书”,号召人民为自由、平等和独立而战,得到各阶层人民包括契约华工的响应。10月下旬,起义军攻占巴亚莫,逼近东部重镇圣地亚哥。塞斯佩德斯-博尔哈·德尔卡斯蒂略以巴亚莫为基地建立共和政府,并将斗争扩展到卡马圭省和拉斯维利亚斯省,至年底兵力增至2.6万余人。殖民当局派兵1000人前往镇压,于1869年1月15日夺取巴亚莫。起义军被迫分散各地,以亚热带丛林为基地开展游击战。4月10日,起义军在卡马圭省瓜伊马罗召开制宪会议,通过宪法并选举塞斯佩德斯-博尔哈·德尔卡斯蒂略为总统。为摧毁殖民军占领区的经济与军事潜力,1874年1月,M.戈麦斯-巴埃斯和A.马塞奥-格拉哈莱斯率起义军向西挺进,在拉斯瓜西马斯之战中以1300人击败殖民军3000人。起义军进入拉斯维利亚斯省后,西进计划因保守派阻挠而失败,陷入消极防御的被动地位。1877年初,西班牙派A.M.de坎波斯率2.5万名援军前往古巴,在当地保王势力支持下对起义军发起强大攻势,并以政治收买等手段分化革命队伍。起义军接连受挫,1878年2月同坎波斯签订《桑洪条约》,第一次独立战争失败。战争中,殖民军共死伤14万人,耗资7亿比索。战后,殖民当局被迫承认参加独立战争的黑奴和契约华工享有自由,并宣布废除奴隶制,进行政治改革。 以马塞奥-格拉哈莱斯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派拒绝接受《桑洪条约》。1879年8月,C.加西亚-伊尼格斯等人在奥连特省再次发动起义,参加者达6000人。次年秋起义遭镇压,许多革命者流亡国外。这次起义史称“小战争”。1880~1895年间,古巴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从未停止,小规模起义此起彼伏。 ◎ 第二次独立战争(1895~1898)西班牙不仅拒不履行承诺,反而进一步加强对古巴的掠夺,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同。时,随着古巴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形成,解放运动增添了新的力量。1892年4月,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J.J.马蒂-佩雷斯把分散在国内外的革命组织联合起来,在美国纽约成立古巴革命党,宣布将以革命战争赢得古巴完全独立。1895年2月24日,圣地亚哥、巴亚莫等地爆发起义,点燃了第二次独立战争的烈火。3月25日,马蒂-佩雷斯和戈麦斯-巴埃斯在多米尼加发表《蒙特克里斯蒂宣言》,号召古巴人团结战斗。4月,马塞奥-格拉哈莱斯、马蒂-佩雷斯和戈麦斯-巴埃斯先后返回古巴领导起义,广大黑人、混血种人、土生白人和华工积极响应。5月5日,革命领导人在圣地亚哥附近开会,作出建立新政府和向西部进军的战略决策。19日,起义军在多斯里奥斯与殖民军遭遇,马蒂-佩雷斯中弹牺牲。9月,古巴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临时政府,戈麦斯-巴埃斯和马塞奥-格拉哈莱斯分别任起义军正、副司令。为摧毁殖民统治,解放古巴全岛,马塞奥-格拉哈莱斯于10月22日率1000余名起义军从巴拉瓜出发,向政治经济重心西部地区挺进。起义军采取避强击弱、灵活机动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于1896年1月22日抵达古巴岛西端的曼图亚。此次著名的“突进作战”历时3个月,起义军行程2360公里,作战27次,以4000余人的兵力打败装备精良的11万殖民军,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同年2月,V.魏勒尔出任古巴都督,推行“集中营制度”,断绝起义军的兵源和给养,并派兵5万围剿拉斯维利亚斯起义军大本营。12月7日,马塞奥-格拉哈莱斯阵亡。起义军在戈麦斯-巴埃斯领导下坚持游击战,最终取得反“围剿”的胜利。西班牙当局被迫召回魏勒尔,于1897年11月25日宣布古巴自治。起义军以“不独立不生还”的誓言坚持斗争,1898年初兵力增至5万余人,解放全国2/3国土,西班牙殖民统治开始土崩瓦解。美国为取代西班牙控制古巴,于同年4月出兵古巴,导致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殖民军被古巴起义军和美军彻底击败。12月10日,美、西两国在巴黎签订和约,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由美国实行占领。古巴独立战争由于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终于推翻了西班牙在古巴400年的殖民统治。1902年5月,古巴正式独立。 3 1993年发行战略游戏英文名:Liberty or Death 类型:战略游戏 研发:光荣 发行年:1993 平台:PC 操作系统:DOS 《独立战争》和《拿破仑》相同, 是光荣公司为了将日式策略游戏打进美国市场而推出的产品. 不过下场仍旧跟《拿破仑》相同, 不被欧美市场所接受. 反观台湾由于受到《三国志》及《信长之野望》系列的洗礼, 对于光荣游戏来者不拒, 因此《拿破仑》和《独立战争》在台湾仍有不少的玩家支持.为了吸引美国玩家的注意, 游戏题材特别选择了美国独立战争作为历史背景.玩家可以选择英国或是美国的乔治·华盛顿, 带领军队赢得最后胜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