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崂山
释义

山名,与著名的崂山统称为“大小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小崂山”在近代的青岛旅游景点中默默无闻,然而在史书典籍中却多有提及。最早提出这一名称的是唐文明元年(684年)章怀太子李贤所撰的《后汉书注》,该书首称崂山为“大劳山、小劳山”。宋乐史《寰宇记》云:“莱州即墨有大崂山小崂山”;元于钦《齐乘》载:“大小崂山,在即墨东南海岸,名山也。” 《山东通志》则称:“崂山有二,高大者曰大崂,差小者曰小崂。二崂相连,高二十五里,周八十里。”清同治癸酉版《即墨县志》载:“大崂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小崂山在县南八十里”,“小崂山八十里,形如覆盆,群峰耸峙,而此独小。”,里面的村庄示意图中亦标有“小崂山”字样。村以山名,虽然昔日的小崂山村如今分为南崂、中崂、北崂三个村子,但当地人仍喜欢沿用旧时叫法,统称之为“小崂山”。

明代山东参政陈沂在《鳌山记》中开篇即说:“鳌山,亦曰劳山,有大劳、小劳。”因与憨山打官司而被敕封为“扶教真人”的崂山名道耿义兰有诗曰:“大劳小劳天下奇,海岳名山世间稀。”陈沂在《崂山》诗中也有“蓬莱之山乱插天,大劳小劳青可怜。”之句,即使到了近代,寓居青岛的前清进士王土序在《游崂山》诗中仍写下了“梦游二崂知几秋,今朝却喜得重游”的句子,可见至少在清代以前,小崂山是和“大崂山”齐名的。

小崂山位于沙子口街道西约2公里处,为崂山午山支脉的一个山头,南北走向,主峰烟台顶,海拔269米,面积0.65平方公里。“山不甚高,而得其统”,明黄宗昌所著《崂山志》中称:“形如覆盆,群山竦峙而此独小。”小崂山山腰以下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山顶则岩石险峻,林木葳蕤。早在1700多年前的晋太安二年(303年),渤海的朱泰武、羌公烈等人就曾来此游览,并刻石为记,这些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另外山脊岩石上还有一处刻于1913年的德文,说明德人侵占胶澳期间,此处亦是殖民者的郊游休闲之地。 虽然小崂山主峰全是嵯峨的花岗岩石所构成,但令人奇怪的是山顶竟有一个巨大的土堆,俗名“公主坟”,传为古代一位公主和她所骑的白马葬身之处,另有一说是当地抗倭英雄王虎的衣冠冢。

小崂山在崂山诸峰中并非翘楚,却为何能载入典籍?前人曾如此描写:“耻向高山附,超然独一旗。影低迟得日,泉小不成池。落落苍松短,岩岩拳石奇。牧童横犊背,叱上草青时。”据考证,古时崂山东南沿海多巉岩峭壁,并无人径。清王大来在《崂山七游记》中如此记述崂山东南沿海一路的艰险:“路仅容足,下临不测,游人如御空而行……扪绝壁,攀古木,举头则巉岩欲坠,俯瞰则惊涛撞岸,石骨如摧,过者莫不惮栗。” 正因为山路如此险恶,所以游山者多选择沿北九水一带向东南游览的路线。由于该山是从一小片平原上拔地而起,“惟北来之脉至此伏而再起,自远望之,其势大小悬殊”,因为小崂山突兀的山势与“大劳山”(崂顶)有些相似,因此得此美名。

古代的小崂山曾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主峰烟台顶及周边山头上至今存有乱石筑成的围墙。据《崂山县志》载:明洪武初年,设浮山守御千户所,下辖烟墩18个,此处便是其中之一。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倭夷(日本人)入侵崂山沿海,居民多受其害,皇上“诏近海诸卫分兵讨之”。当时小崂山附近诸村的居民为防倭寇抢掠,每日派人轮流在此了望放哨,望见倭寇船来,即燃起狼烟,通知大家做好抵御准备,力量悬殊时,就扶老携幼带着钱粮等物上山暂避,烟台顶之名即由此得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