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代避兵楼 |
释义 | 在河南省汝州市尚庄乡双郭楼村,有一高大的古代砖楼。砖楼坐北面南,东西长约13米,南北宽约8米,高约20米,楼墙厚1米。楼基为石块,石块上铺的是厚薄、宽窄、长短一致的石条,石条略高于地面,不仅结实也美观。楼顶为南北两坡中间带脊的瓦顶,专家认为这座古楼是明代晚期建筑。 据当地村民传讲,此楼原为官楼,由当时的村民集资兴建,是村里的公共财产。此楼至今保存完好,如今既是双郭楼村村部的组成部分,也是该村的文化活动中心。 村支书秦周得知笔者来访,从地里赶回村部,打开了楼的小门。走进楼内发现其空间狭小,与外面高大的楼体不相称,原来是墙体太厚,挤压了楼内的空间。由于年久失修,地面铺的花砖已成为碎块,但碎块间的泥土硬化后又成为一体,也很结实。楼内由木板将楼体隔为三层,有两架木梯为上下楼的通道。木梯的扶手已不知去向,但木梯还非常牢固、结实,上下楼走着不晃也不响。一楼向南留一小门,据说原来的门板是用厚木板包铁皮做成的,枪打不透,炮轰不坏;二楼是封闭的,四周留有射击孔;三楼向南开一大窗,东西有两个小窗。两层楼板没有损坏,非常坚固,看来当时选料是十分认真的。 村里的老人没一个能说出此楼是什么时间建的。有的说有400年,有的说至少有300年,但说楼的用途是避土匪和兵祸却是一致的。83岁的郭章西老人告诉笔者,此楼是避兵楼,遇刀客(土匪)来杀人抢劫,全村300多人全能躲进去。楼上有枪有炮,可以杀伤敌人。楼上还备有大量的石块,可以居高临下砸伤攻楼的敌人。郭章西老人解放初还见过楼内四角堆有石块。90岁的郭章进老人说,传说当年过红胡子(捻军)时,全村人都躲进了楼内,红胡子靠不近楼,枪炮又打不着,就想用几十匹马把楼拉倒,结果无功而返。 据当地村民讲,村里原有两座这样的楼,另一座在此楼东50米处,结构与这个楼一样,并处在同一纬线上,由于毁坏严重,上世纪90年代才被人推倒。据《汝州市志》记载,双郭楼村的名字就是因这两座楼而得名。 该楼是什么年代的建筑,已找不到明确的文字记录,根据当地的传说和村名的来历,结合明代建筑风格比较粗犷、装饰比较简洁,屋面呈45度角的特点,汝州市政协文史委员、河南省古玩商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高明利先生认为是明代晚期建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