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快乐屋子 |
释义 | 一、快乐屋子项目简介快乐屋子Happy Rooms 项目(以下简称“快乐屋子”)是属于青原色民间纪录社(IFChina Original Studio)的一个公共文化艺术项目。快乐屋子最早是受到青原色民间纪录社(以下简称“青原色”)的朋友澳大利亚籍画家 Iris Landa 的“Happy Rooms”项目启发,于2010年9月青原色结合我国社群特色而创立的中国独一无二、富有创新意识的社区艺术项目。 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社区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到沿海经济发达区域,老人和孩子成为了农村社区的主要居民。农村社区相对于城市社区,在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相对缺乏。快乐屋子项目关注本地的农村社区,主要关注点是农村社区的教育。快乐屋子项目以为当地农村社区的学校创作壁画为契机,进行各种形式的纪录工作,包括纪录片,纪实摄影,口述历史,纪录剧场,全方位了解本地农村社区的经济,人文,地理和教育等现实状况。 至2011年10月份,快乐屋子项目已经在江西吉安地区完成了7 所学校的创作纪录工作。 二、快乐屋子大事记2010年暑假,Iris 和她的朋友Cristy 来到江西省吉安市,与青原色商讨并开展在吉安地区的快乐屋子的创作工作; 2010年8月,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星星火儿童之家,快乐屋子第一站。星星火儿童之家是一所以蒙氏教育为主的幼儿园,Iris 带领青原色的志愿者、幼儿园的师生和吉安城市社区的义工,完成了幼儿园围墙和一楼大厅的壁画创作; 2010年9月,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快乐屋子第二站。Iris 带领志愿者和义工,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一起,完成了在学校围墙,教室墙壁的壁画创作工作; 2010年9月,江西省吉安市上垇学校,快乐屋子第三站。上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Cristy 和青原色的志愿者以及青原色的国际实习生,和上垇学校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色彩装饰了他们简单的教室; 2010年9月,江西省吉安市东固畲族乡学校,快乐屋子第四站。东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Iris 和 Cristy在中国快乐屋子项目的最后一站; 2010年10月,Iris 和Cristy 回国; 2010年12月,江西省吉安市曾山中学,青原色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快乐屋子项目。通过与Iris合作完成四所快乐屋子项目,青原色认为快乐屋子项目的理念非常好,有必要将这个项目本土化并且继续下去。在经过之前的项目合作和后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曾山中学完成了第一个本土化的快乐屋子,开始尝试将青原色的其他项目比如口述历史,纪录摄影,纪录影像和纪录剧场与快乐屋子项目融合; 2011年4月至7月,参加第四届谷歌益暖中华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在全国超过20600个创意项目中胜出,进入到最后的决赛阶段; 2011年1月至4月,快乐屋子申请到了南都公益基金会-新公民计划的资金资助,在江西省吉安地区完成四所快乐屋子,主要服务对象是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农村社区学校; 2011年5月至7月,南都快乐屋子第一站,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在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青原色的志愿者和井冈山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附属中学的师生一起完成了在附中的口述历史,纪录摄影,纪录剧场以及壁画创作等工作; 2011年7月,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商业步行街,快乐屋子宣传筹款义卖活动。通过义卖文化衫和摄影作品,派发宣传单,现场展示等形式宣传快乐屋子的理念,呼吁更多的城市社区志愿者参与到快乐屋子中来; 2011年7月至9月,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村三湾学校,南都快乐屋子第二站。青原色招募到来自全球各个地方大概50多名的志愿者,深入到三湾的各个村落,了解三湾历史,地理和人文,同时召集当地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做剧场,为壁画创作丰富素材。9月,与学校的孩子一起完成了快乐屋子的壁画创作工作; 2011年10月,快乐屋子在继续,并且探索能够推广到整个吉安地区甚至是江西省的快乐屋子方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