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碧山乡 |
释义 | 1 四川乐山市沙湾区辖乡碧山乡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东北部,全乡人口2006年3783户12483人。1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辖89个村民小组。面积40.3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93米。主要特产:优质稻、优质仔猪、蚕桑、小家禽、泽泻。 ◎ 四川省乡镇乐山市碧山乡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东北部,全乡人口2006年3783户12483人。1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辖89个村民小组。面积40.3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93米。 ◎ 自然条件属丘陵地貌,纯农业乡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至17.5℃。年照时数1000-1150小时,年降雨量1400-1500毫米。土壤属丘陵紫色坭土区。 ◎ 基础设施该乡有村组道路126条,总长196.5公里,其中村道29.2公里,组道114条,166.6公里,水泥硬化19.6公里,今年年底将硬化39.3公里。电视覆盖率100%。电信、联通、移动都在该乡建立了通讯机站,实现了通讯畅通。有卫生院1个。有一所可容纳30个的敬老院 ◎ 人文景观杜家房,位于碧山乡马鞍村四组,修建于清同治五年,原房面积633.5平方米,现今还保留三合院式。2006年9月被列入区级文物内保单位。 ◎ 特色农副产品优质稻、优质仔猪、蚕桑、小家禽、泽泻。 ◎ 行政辖区碧山乡下辖村: 四方村 铁寨村 龙神村 踩坭村 马鞍村 柏林村 凉水村 两河口村 连沟村 蜜蜂村 海棠村 中桥村 安乐村 江红村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052 男 6233 女 5819 家庭户户数 3696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011 家庭户男 6209 家庭户女 5802 0-14岁(总) 2372 0-14岁男 1236 0-14岁女 1136 15-64岁(总) 8490 15-64岁男 4399 15-64岁女 4091 65岁及以上(总) 1190 65岁及以上男 598 65岁及以上女 59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714 ◎ 乡属学校沙湾区碧山乡两河口村小学 沙湾区碧山乡学校 沙湾区碧山乡安乐村小学校 沙湾区碧山乡海棠村小学 ◎ 新农村建设找准切入点 建设新农村 碧山乡农村经济以种养殖业为主,素有“蚕业之乡、鱼米之乡”之美誉,是沙湾区的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基地,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830元。 碧山乡属丘陵地貌,是一个农业大乡,“农业兴则全乡兴、农民富则全乡富”。为此,碧山乡党政一班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坚持从实际出发,利用项目支撑,形成了点多面广、辐射力强、产业明晰、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良好态势。 抓班子、带队伍,齐心协力办实事 该乡以“项目推动助农增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乡、村班子建设,呈现出“党委有核心、支部有合力,干群齐出力,群众常思变,经济快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党委政府统一思想,形成核心,抓住关键,广泛发动,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思想统一,率先垂范,行动一致,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形成一股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力量;三是广泛宣传,村民自治。“自己的公路自己修,自己的新村自己建”,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使广大群众树立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例如,马鞍、中桥两村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分别在15天和10天时间内就筹资24万余元和8.3万元;乡政府投资8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打造一个市级示范村,一个区级重点村,一个产业壮大村。 联公司、建基地,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该乡主要以“优质水稻、蚕桑、十万头仔猪、百万只小家禽”四大产业作支撑。全乡现有优质稻10000亩、桑园10000亩。通过“党委联公司带基地、支部加协会带农户”的模式,依托企业带动产业,引导行业协会带领农民抓发展、闯市场。今年,该乡与四川青泉米业有限公司签订了3000份优质稻订单,与沙湾仁禾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2800份蚕桑订单,在2008年25000头的基础上新增育肥猪15000头、新增养殖能繁母猪300头。产业支柱的壮大发展,使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抓项目、夯基础,完善农村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基础,也是促农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该乡充分利用项目,调动群众积极性,全面改进农村基础设施。一是连续两年实施的农综项目,整治渠堰98条,达63324米;二是开展公路硬化建设,修建乡道11公里、村道27.1公里、组道和入户道57公里,形成了乡、村、组、户之间较为完善的交通大网络;三是全面完成“金土地”工程,新增耕地2307亩、蓄水池41口、山坪塘26口;四是全面推行一池五改造,新建沼气池2800口,70%以上的农户都用上了沼气;五是“安全饮水”工程,完成“红层找水打井”2100口,解决7000多人的饮水问题;六是贯彻实施新农合医疗,参合率100%;七是千方百计购置推广新型农机具120台,并予以补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碧山乡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创文明、树新风,推进农村新风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乡始终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塑造农村新风貌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一是以民心工程为载体,实施“五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沼气通)、八有(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少有所教、困有所济、病有所医、村有水泥路、家有沼气池、户有卫生井)、四改(改厨、改厕、改水、改灶)”工程,使全乡70%以上农户亮化、美化、净化、便捷;二是建立了四川省首家乡村“嫘祖蚕文化陈列馆”,全乡14个村一个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每年在“五·四”、“七·一”等纪念日,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新风尚蔚然成风。三是开展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劳动技能等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逐渐培养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四是把“蚕桑文化”建设与改变城乡环境有效结合起来,先后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进行了堰渠整治、畅通工程建设、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山溪沟整治、文化站建设、灾后重建及新农村建设,使城乡环境、通信条件、卫生条件、教学环境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碧山乡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 安徽黟县辖乡黟县碧山乡是一个山区农业乡,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名优土特农产品。如何更多地了解外地信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当地领导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他们把目光瞄在了一种信息量更大、沟通更为便捷的现代信息通讯手段。 ◎ 乡镇概述黟县碧山乡是一个山区农业乡,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名优土特农产品。如何更多地了解外地信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当地领导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他们把目光瞄在了一种信息量更大、沟通更为便捷的现代信息通讯手段──安徽省农业信息网上。 ◎ 农网建设为加快农网信息中心建设,切实加强农网建设的领导,该乡及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的农网信息中心领导组。党政一把手不顾白天工作繁忙,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带头参加县电脑培训班,熟练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在该乡干部中掀起了“学习电脑”热。在农网建设中,碧山乡领导也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在办公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挤出近万元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和专用电话线;专门安排了一间办公室作为农网信息中心和农网办公室,做到专人、专机、专房、专线。如今,可以通过安徽省农业信息网查询到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和行情,该乡高山绿色蔬菜拜年山萝卜和名优土特产品“三都”糕点也上了网。 碧山乡把农网建设和当地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拜年山萝卜率先在全县农产品中上了安徽农业信息网,该乡积极开展网上促销活动,拓宽了市场销售渠道,拜年山萝卜今年打入了黄山市及周边市场,价格也由往年的每公斤1 元钱上升到今年的每公斤2元钱。同时,也加快了高山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拜年山萝卜的种植面积由去年的不足百亩扩大到今年的三百余亩,产量增加150 吨, 仅此一项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三都”糕点招商引资项目上网后,北京市三实经济技术服务总部已来电来函联系,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洽谈中。碧山乡还将网上信息及时向农民公布,香菇、优质稻米等农产品已远销外市、外省。 碧山乡建立了农网信息中心,有了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该乡群众搭上了致富的“快班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