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测震学科地震预报方法和技术 |
释义 | 测震学科的主要方法是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一定震级区间地震时间、空间的分布特征,探讨其物理含义,进而对地震发生的规律进行科学总结。通过地震活动性研究,可对地壳介质非均匀性和运动形态有宏观的了解和总体把握,因此可服务于地震预测和地球动力过程等研究。 测震学科预报地震的常用方法 1 地震序列活动趋势预报方法 当一次Ms≥5级的破坏性地震或一群有感的中小地震发生后,震区的政府领导与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就是今后的地震趋势,尤其是其后是否还会有较大余震或更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由於孕震条件和震源体的物理状态不同,所发生的地震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分属于不同的类型。因此对地震序列作分类研究和根据序列特征对震型做出判别,对于预测地震趋势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做出趋势判断的技术上来说,根据序列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判断比较起来还是最为可靠的一种方法。 通常称在时间上很集中,在地点上处于同一震源体内在同一孕震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地震为一个地震序列。国内外的地震学者对地震序列的类型及其特征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吴开统曾在1971年对自1950年至1970年期间发生在我国大陆地区的60次6.0级以上地震的序列进行研究,根据它们的能量释放规律和序列活动的特点提出了划分序列的三个基本类型(主震型、震群型和孤立型)并研究了它们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问题。以后,周惠兰等在此基础上对1960年至1975年间发生在我国大陆的51个4.5级以上的地震序列,依据序列中最大地震的地震波能量在全序列地震波总能量中所作的百分比、序列中最大强震与次大地震的震级差以及第一个强震的地震波能量与其后的地震波总能量之比这三个参数对震型作了划分,并探讨了对序列类型做出早期判断的方法。 2、地震活动图象预报方法 地震活动图象是指所研究区域内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方式。大量研究发现,在强震孕育过程中,周围区域的中小地震活动常会有别于正常情况而出现某种规则的异常展布,如孕震空区、异常地震条带、地震活动增强或平静、大小地震数目比例失调等。地震活动图象的分析就是以地震目录为基本资料寻找震前具有前兆意义的地震活动图象。由于此类方法使用资料可靠、研究最为深入、同时尤其在中期预报中效果较好,因此地震活动图象方法是目前中期地震预报中的最主要方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