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荀 |
释义 | 汉字释义基本信息荀 xún ㄒㄩㄣ 郑码:ERK,U:8340,GBK:DCF7 笔画数:9,部首:艹,笔顺编号:122352511荀 详细解释荀xún <名> 形声。从艹,旬声。本义:传说中的草名。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草 [a grass]。如:荀草(传说中的香草。据说服之可以美容色)。 荀xún 姓。 荀姓介绍荀姓来源第一个渊源 出自远古时期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黄帝分封给他们十四个姓氏,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荀氏就是十二个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下大臣荀始,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传说,在远古时期,黄帝之臣荀始是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他专门负责制作大小官员的官帽,他后来发明了用“黄华赤实”编制帽子,他针对不同的职位,编有不同的冠形,令人一望便知。黄帝为此很高兴,称他为“荀始”。 在典籍《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晋朝学者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山经》中记载:“荀草赤实,厥状如菅,妇人服之,练色易颜。”清朝学者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也记载:“方伯九姬,最爱者春芳、叶氏,年将四旬,而风貌嫣然,似服仙家荀草者。” “黄华赤实”,就是这种植物开黄色的花朵,结红色的果实,也就是古称的“荀草”,也是一种香草,今称香麻,别名苦麻、黄麻,叶子吃了还能美容,清香可口,有解暑清热、滋润清补的作用,在今天依然属于健康菜肴。 荀始,就是开发制麻、麻织工艺的发明者和创始者。在荀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命氏者,称荀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个儿子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周公旦将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个庶子姬葡被封于郇地,为伯爵,史称郇伯,建有郇国,专职控制和管理重要战略物资食盐的生产与运输,后史简笔为荀国。在史籍《水经注》中记载:“汾水又西径荀城东,古荀国也”,也就是今山西省的临猗县西南一带,盛产岩盐。 据史籍《左传·桓公九年》中记载:“荀侯贾伯伐曲沃。”记载了在周桓王姬林十七年(公元前703年),郇国与位于今山西省襄汾市东部的贾国君主贾惠伯姬兕曾经联手一起讨伐曲沃国。不久之后,由于郇国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被强大的邻国晋国所吞并。 郇国归晋之后,其王室子孙与部分国民曾一度以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氏,故国境地称为荀邑。 第四个渊源 源于尹祁氏,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隰叔之后,属于以先租封邑名称为氏。 该支荀氏,为尧帝和刘累的后裔。 自从郇国被晋国吞灭后,成为晋国重要的荀邑,地范扩大至今山西省晋平县以西一带。 在史籍《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杜预注:“孔甲以刘累代彭姓之豕韦。刘累寻迁鲁县,豕韦复国。”当初刘累被赐封为御龙氏,为孔甲饲养龙(马),他的封地就在豕韦,遂为豕韦氏。后来刘累豢养的龙死掉了,便逃难至河南偃师,后人不敢再称御龙氏、豕韦氏,以祖名为姓称刘氏。 成汤灭夏桀后,大封先圣后裔,刘累的后人再次被封为豕韦氏。在史籍《左传》中杜预注说:“豕韦复国,至商而灭。累之后世复承其国,为豕韦氏”,后来又曾被取消封地。但商高宗武丁中兴王朝,再次消灭了彭姓的豕韦国,又复封刘氏族人为豕韦氏。在史籍《史记集解》中引贾逵之说:“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 周武王姬发灭殷商之后,再封先圣后裔,豕韦氏作为尧帝和刘累的后裔,被封到唐地,遂为唐氏族一,后又迁至杜城,遂有杜伯,杜氏也由此生,建有杜国。 致禄,即杜伯,一名杜献,在典籍《国语·周语上》和《墨子·明鬼下》中都有明确记载。 周宣王姬静(姬靖)四十四年(公元前787年),杜伯被周宣王诬杀,三年之后显灵,用鬼箭射死了周宣王。杜伯被冤杀后,其子杜隰叔(唐隰叔)逃命到了晋国,杜国遂自然灭亡。 杜隰叔到了晋国之后,被晋穆侯姬弗生任命为士师,即专职执掌军队和刑法的上卿,并赐封于荀邑,史称其为荀卿。荀卿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荀氏,世代相传至今。 荀卿(杜隰叔)生有二子,分别叫做士蒍、士荐。 士蒍,字子舆,承父业,也做了晋国的士师。在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士蒍生子名成伯缺,成伯缺生子士会。荀卿后代子孙五世其昌,家族的尚武精神和军事才能的延承在士会时期达到了顶峰。 在士会当世时,因晋国王位传让发生了不测,士会便逃到了秦国。后来士会虽然又返回了晋国,但仍有部分后裔和族人留在了秦国,而留在秦国的族人皆称刘氏,但因没有什么爵位,后来皆流为平民。 到汉宣帝刘洵即位(公元前74~前48年在位)之后,荀氏族人为避其音讳,当时曾改为孙氏,就连他们的世代先租、包括始祖荀卿也被冠称为孙卿。 第五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逝敖之后,属于以先租封邑名称为氏。 关于荀氏的演进还有一个说法: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名叫逝敖,被分封在荀邑(今山西新绛),他的儿子便以地名为姓氏,就是春秋历史上著名的晋国大夫、军事主官荀林父。 荀林父,生卒年待考,字伯,因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称中行伯、中行桓子。 荀林父为春秋中期晋国的执政正卿、中军元帅,也是著名的将领。他主要活动在晋文公姬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晋襄公姬欢(姬环,公元前627~前621年在位)、晋灵公姬夷皋(公元前620~前607年在位)、晋成公姬绥(公元前606~前600年在位)、晋景公姬孺(公元前599~前581年)这五位晋侯执政时期,即公元前636~前581年。 荀林父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即崭露头角,晋文公三年(公元前633年)发生在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前,荀林父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队伍)以御狄”,荀林父担任了中行的主持,其后任上军佐、中军佐,至晋景公执政时期出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 晋灵公元年(公元前620年),晋、秦两国之间爆发“令狐之战”,晋军大将先蔑逃到秦国,原因是晋文公死后,晋人讨论立嗣君,都主张立年长者,派先蔑出使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后因晋文公夫人穆赢大闹朝堂,指责朝臣“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执政的上卿赵宣子等就背弃先蔑而立了太子夷皋,是为晋灵公。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曾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还在,你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你不如借口生病而辞谢不去,免得祸患降临到您身上。在一起做官就是寮,我曾经和您同寮,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但先蔑没有听从。等到先蔑逃亡出国,荀林父将他的妻子儿子和器用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寮的缘故。” 晋成公七年(公元前600年),晋、楚两国争强,荀林父率师伐陈国以救郑国,并击败楚国军队。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荀林父任中军元帅,执掌国政,率军与楚国展开了著名的“邲之战”。荀林父统兵救郑国,到黄河,了解到郑国倒向楚国讲和,就想回师,但手下将领之间意见分歧,中军副将先彀擅自率所部渡河,荀林父不得已,被迫令全军尽渡,驻军于邲(今河南荥阳)。楚军由楚庄王亲自统领。楚庄王起初无意与晋军决战,后采纳伍参的意见,认为荀林父新主中军,号令不通,他的副手先彀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他们的三个统帅,也各自主张,因此打起仗来,晋军必败。楚庄王遂命孙叔敖挥军北上,与晋军对抗。荀林父派魏锜、赵旃先后赴楚军请盟,二人因与荀林父有私怨,想挑起事端,要荀林父的好看,于是向楚军挑战。孙叔敖见晋军来挑战,决意先发制人,命左、中、右三军及楚庄王亲兵布好阵式,掩袭晋军。荀林父不意楚军迫近,惊慌失措,下令晋军渡河后退,击鼓宣布说:“先渡河者有赏。”结果中军、下军争相上船,先上船的用力乱砍攀登船舷的人的手指,船中的断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来。只有晋军的上军因主帅士会早有准备,得以不败。荀林父在这次大战中指挥不力,未能说服主要将领服从他的意图,也未能约束全军统一行动,失败惨重。 晋军败回国之后,荀林父请求处自己以死罪,晋景公打算答应他的请求。这时大夫士贞子出来劝谏说:“不行,城濮那一仗,晋军连吃了三天楚军败退时留下的粮食,晋文公却面有忧色,左右问打了胜仗为什么还忧愁?晋文公说是因为楚国的子玉还在。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晋文公才喜形于色,说:‘没有人能再来害我了。’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不能强盛。现在“邲之战”之败,不过是上天惩戒晋国,但如果您杀了荀林父以增加楚国的胜利,恐怕就如同楚国杀子玉,会好久使我们不能强盛吧!荀林父事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想着弥补过错,他是国家的干城,怎么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如同日月之蚀,哪里会损害它的光明!”晋景公恍然大悟,宽恕了荀林父,并让他官复原位。其后,荀林父接受教训,注意使全军贯彻一个明确的军事意图,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后来他又指挥了一次示威性的伐郑战役,目的是威胁郑国脱离与楚国的同盟,并与晋国重修旧好,这次战役,晋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晋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荀林父率晋军攻灭了一直侵扰晋国西北地区的赤狄民族中的潞氏部落(今山西潞城),并使晋国疆域扩大至山西潞城一带,为此,晋景公特别赏赐他“狄臣千家”(狄人奴隶一千家)。这是荀林父在金国政治、军事生涯中建立的最后一次业绩。 在荀林父的后裔子孙中,多沿称荀氏,后来又分衍为荀氏、中行氏、智氏三支,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荀始、郇伯(姬葡)、荀卿(杜隰叔)、荀林父。 郡望堂号1.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2.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作冠堂:黄帝有臣子叫荀始,创造了冠(帽子)。 兰令堂:战国时期荀卿是起襄王的老师,后来有人在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他就跑到楚国做乐兰陵令。他厌恶当时政治污浊,遂研究孔子、墨子等学问,创性恶之说。著有《荀子》一书传世。 字辈排行江苏省建湖县荀氏八龙堂字辈:“1,吉中为本守召和来;2,文章道德;3,春江书启;4,山思以……” 辽宁盖县荀氏字辈:“吉泰井生润阳春”。 辽宁葫芦岛荀氏字辈:“海庆九广……” 重庆巫溪荀氏字辈:“文章照世强行兰家泽勇松治起齐黄”。 重庆荀氏一支字辈:“正大世泽永□”。 安徽蚌埠荀氏字辈:“山志文学敬守传之孔长成家开国永克恒昌”。 河北东光荀氏字辈:“学宝云普(凤)慧(照)”。 宁夏荀氏一支字辈:“海正光……” 山东莱阳荀氏字辈:“凤维生晓……” 贵州兴义、云南富源荀氏字辈:“富有开义明世(仕)代祖文兴荣华克昌显德则绍忠祯”。 荀氏一支字辈:“尊儒良佐正大泽荣德从月广仁云长存”。 楹联典故1.四言通用联 学行共仰;二李宗师:全联典指荀子(名况)事典。 六经羽翼;衣钵相传:上联典指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卿,名况,赵国人。曾任齐祭酒、楚兰陵令。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认为“人定胜天”。有《荀子》。其学说为汉代名贤李固、李膺等人所宗。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人儒、荀卿二十一世孙荀淑的事典。荀淑,博学高行,举贤良方正。 八龙并俊;二玉齐芳: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颍川颍阴人荀淑,字季和,操行高尚,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举贤良方正,官朗陵侯相,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有八个儿子(俭、绲、靖、焘、汪、爽、肃、敷),并有才名,当时人称“八龙”。下联典指西晋朝时期的颍川颍阴人荀崧(东汉荀淑的六世孙)的两个儿子荀蕤、荀羡。荀蕤,字令远,历官秘书郎、尚书左丞、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深为文帝倚重。荀羡,字令则,少年时有杀贼之志,后娶了公主,官驸马都尉。后任徐州刺史,监徐、兖诸军事。当时人称他兄弟二人为“二玉”。 八龙垂誉;四友会文: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荀淑八子并有才名,时号“八龙”。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荀雍有知友四人,皆有文名,时以文章交会。 司空注易;祭酒正名: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经学家荀爽,字慈明,荀淑的儿子,历官郎中、光禄勋、司空,曾参与王允等人谋划除掉董卓。少年时就通《春秋》、《论语》,后研究古文费氏(直)《易》,注《周易》十一卷。下联典指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名况,赵国人,游学到齐国,三次任祭酒。后到楚国,由春申君任为兰陵令,在那里讲学、著书终生,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坚持“正名”学说,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逻辑理论,对古代名学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所作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 突围请援;熨体情钟: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荀崧为襄城太守,被社会所围,其女灌突围乞援,解城之围。下联典指三国时期曹魏国的荀粲娶曹洪女,病热,粲取冰熨妇身,无益而卒,粲亦神伤而死。 2.七言通用联 八龙子弟声威远;三州都督德望高: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贤良方正荀淑有八子,并有名,时称“八龙”。下联典指五代时期陈国的名宦荀朗,都督霍、晋、合三州诸军事,功绩卓著。 且将清酒酬佳节;莫遣风尘化素衣:此联为清朝时期的荀北山撰书春联。 未卜此身老骥枥;可知何事困盐车:此联为清朝时期的荀北山撰题马号。 3.八言以上通用联 熨体徒劳,神伤奉情;突围求救,功共女郎:上联典指三国时期曹魏国的荀粲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荀崧事典。 香蔼三朝,文若丰姿独异;义全一郡,巨伯德望尤彰:上联典指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荀彧,字文若,颖阴人。官至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曹操将他比作汉代张良。曹操的功业,大多出自荀彧的谋略。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士荀巨伯的事典。 4.嵌典荀、程姓名伶联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公旦公封诸侯,周文王第十子(一说第十七子)受封于郇(今山东临猗),史称郇侯、郇伯。春秋时,郇国为晋国所并,其子孙以原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氏,春秋时,晋国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正平),其后以邑名“荀”为氏。又据史籍《左传杜预注》所载,春秋时,晋国荀氏的支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绛),其后以邑为氏,称程氏,是为山西程氏。 又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晋国荀氏氏的支子食采于程邑(今山新绛),其后裔以邑为姓,称程姓。春秋时期晋国出现了一些势力强大的姓族。荀氏就是其中之一。荀氏在西周时聚居在今山西省临椅县南部,后来迁到新绛县西。荀林父、荀宾、荀家、荀会等人都是晋国著名的卿大夫,是对晋国政局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晋国大夫荀骆的采邑就是程邑。有人说这个程邑就是关中地区咸阳东北的程邑。但是当时咸阳附近应该属于秦国的领地,晋国虽曾拥有“河西八城”,它的领地也难到达咸阳附近。作为荀驩采邑的程邑,应该在今山西省境内。因为驩的采邑名叫程邑,他的子孙就以邑为氏,改姓程氏。 玉润霜青,浑映程门三尺雪;砚池秋水,平添荀令一分香:程玉霜、荀令香师徒联。此联清新淡雅,用典精妙,不仅对仗工整,文辞雅致,而且巧妙地将程玉霜,荀令香师徒二人的姓名嵌镶进去而不露斧凿痕迹,让人拍案叫绝,引来一阵阵赞叹。上联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嵌入程师的字号“玉霜”;二是嵌入程派名剧《青霜剑》和《碧玉簪》;三是用“程门立雪”的典故点明拜师之题。下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嵌入程师之名“砚秋”;二是嵌入徒弟之名“令香”。再者,上联嵌入了程姓,下联嵌入了荀氏。上下联显得十分巧妙,自然天成。成为程荀两大京剧名旦相互信任、友好合作的写照,一时传为梨园佳话。 5.典故、趣事 危如累卵:源于《战国策·秦策》,也见于《韩非子·十过》。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君主晋灵公不理朝政,荒淫奢侈。他为了个人享乐,不惜耗资千金,强拉百姓去修筑一座九层高台。他知道一定会有大臣们劝谏,所以就预先下令不允许大臣规劝,如果有谁敢前来劝谏,立即斩首示众。大臣荀息非常聪明,他知道这件事后,认为照此下去,晋国一定会灭亡的,所以他便前去劝谏。谁知晋灵公见到他后,立即拉弓搭箭,准备射他。荀息看后知道形势非常紧张,但是却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若无其事地说:“我不是来规劝的,而是来给大王表演杂技的。我能把十二个棋子累砌起来,然后在上面再加九个鸡蛋。”晋灵公听后非常感兴趣,立即放下弓箭,让荀息给他表演。荀息平静下来,认真地先把十二个棋子砌好,然后把鸡蛋一个个地垒上去。周围的人都担心鸡蛋会掉下来,晋灵公也紧张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惊叫起来:“危险呀!危险呀!”可是荀息却十分安详地说:“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意思是说,这算不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之后荀息沉痛的对灵公说:“您建造九层高台,三年还没有完工,国内已经没有人种田了,国库也空虚了,眼看邻近的国家要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总有一天要灭亡的,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吗?”晋灵公顿时悔悟过来,立即下令停止了造台的工程。后来,人们把“复有危于此者”一句精简为“危如累卵”,用来比喻形势很危险,随时随地都有倾倒的可能。 历史名人荀 况 (公元前313~前238年),号卿;赵国人(今河北安泽)。著名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荀况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更多看“荀子”词条。 荀 彘 (公元前?~前108年),太原广武人(今山西代县)。著名西汉将领。 荀彘以善御车为侍中。后任校尉,曾多次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荀彘为左将军,与楼船将军杨仆从水陆两道进攻朝鲜,遭到朝鲜的坚决抵抗。 次年,朝鲜王为其大臣所杀,汉朝乘机灭朝鲜。荀彘因争功相嫉,擅捕杨仆,征还后被汉武帝所杀。 荀 淑 (公元83~149年),字季和;颖川颖阴人(今河南许昌)。著名东汉大臣、学者。 相传荀淑是荀子十一世子孙。博学而不好章句。为人鲠直方正,以对策讥刺权贵。东汉桓帝朗陵侯相,事明理,有“神君”之称。生有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敷),皆有才名,时谓“八龙”。 荀淑从小好学,品德高尚,博学而不囿旧说。乡里上下都称赞他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只是那些迂腐的儒生才对他有所非议。 荀淑成为有名望的学者后,仍然努力学习。有一次,他在旅途中碰到黄宪,黄宪当时只有十四岁,既无名望又无地位。但荀淑从他的谈话中感到他很有学问,于是就毕恭毕敬地向他请教,谈了整整一天,还嫌时间太短,舍不得离去。临走时,他对黄宪诚恳地说:“您就是我的老师。” 后来,荀淑做了官。一次他回到家乡,听说黄宪病了,他顾不得和家人欢聚,便马上赶去伺候老师。他为老师煎药、品尝,整整在老师身旁守了二个昼夜,眼睛都熬红了。黄宪见了十分不忍,说自己年龄小,你不应该如此殷勤。荀淑说:“你是我的老师,我这样做是应该的。”荀淑这种尊师品德深深地感动了故乡的人们。 荀 悦 (公元148~209年),字仲豫;豫州颍川颍阴县人(今河南许昌)。著名东汉政论家、史学家。 荀悦幼时聪慧好学,因家贫无书,每到人家遇书即读,过目成诵。他十二岁时能说《春秋》,尤好著述。汉灵帝时因见阉官用权,托疾隐于家中。汉献帝时应曹操征召,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 汉献帝好文学,亦好典籍,因班固《汉书》文繁难懂,让荀悦依《左传》体制作《汉纪》三十篇。《后汉书》称其书“辞约事详,论辩多美”。唐朝刘知几《史通》列《汉纪》为“左传家”之首。宋朝王□《两汉纪后序》亦称《汉纪》“于朝廷纪纲,礼乐刑政,治乱成败,忠邪是非之际,指陈论著,每致意焉。故其词纵横放肆,反复辩达,明白条畅,既启告当代,而垂训无穷”。可见《汉纪》于史事、史识均有可与《汉书》相互印证处。 荀悦见当时曹操专权,汉献帝仅存虚名,因而作《申鉴》五篇。其中对现实政治的评论,对谶讳符瑞的讥刺,都切中时弊,是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明朝何孟春称“其论政体,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从中可以窥见荀悦文章风格的特点。 《后汉书》称其另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都已失传。明朝张溥辑有《荀侍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申鉴》有明黄省曾所作注,《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引据博洽,多得悦旨”。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 荀 爽 (公元?~192年待考),字慈明;豫州颍川颍阴县人(今河南许昌)。著名东汉大臣、经学家。 荀氏为颍阴望族。荀爽之父荀淑(公元83~149年)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 荀爽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有《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党锢解除,司空曾袁逢荐荀爽为官,但他拒绝不就。 汉献帝即位后,荀爽避而不及。后为平原相,上任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又被追命为光禄勋。任职仅三天,又迁司空。 后荀爽见董卓残暴,便参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之义举,但在举事前即病逝了。 荀 彧 (公元162~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人(今河南许昌)。著名东汉大臣、曹魏谋士。更多看“荀彧”词条。 荀 攸 (公元156~214年),字公达,荀彧的侄子;豫州颍川颍阴县人(今河南许昌)。著名三国时期曹魏谋士。更多看“荀攸”词条。 荀 粲 (生卒年待考),字奉倩;豫州颍川颍阴县人(今河南许昌)。著名三国时魏国道士。 独好道。三国曹魏时期,曹洪女有美色,粲聘之,专房欢宴历年。后妇得热病,荀粲取冷熨其身,不愈而亡。荀粲痛悼不能已,岁余亦卒,终年二十九岁。 荀粲与他的兄弟们爱在一起讨论儒家思想,但荀粲独自对大道有特异的领悟。荀粲常常认为,子贡称述的圣人对人性和天道的论述是无法耳闻或言传的,因为大道乃圣人的一种心得,一种境界。据此,他指出,虽然后人珍贵《诗》、《书》、《礼》、《易》等经典,并不能识得圣人所得的大道理,因为这些经典只是圣人为达到大道而丢弃下来的废物,并不是大道本身。 有人反驳说,“《易传》上亦说,圣人设立卦象来穷尽易的深义;并用言辞来表达易的内容,怎么能说不可闻,不可见呢?” 荀粲回答说:“最精微的大道理,是难以用外物或图象来显示的。现在,你用图象来表达易的深意,是不能够表达象外的含义的。你用言辞来表达易的内容,也是不能传递出言辞之外的内容的。由此可见,细微的理,不仅是言外的东西,而且是意外的东西。即使言能尽意,能够把意内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可是那些意外的东西,言语还不能表达的。这就是说,这些细微的道理,不仅是不可言说,而且还是不可思议的。” 后来,陶渊明很会表达言外之意,使人对什么是言不尽意有了明确的理解。他的《饮酒》诗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不是妄言,而是没法言说。因为言则不遍而有遗漏,倒不如任其自然,不言而体会其意境。 荀 勖 (公元?~289年),字公曾,豫州颍川颍阴县人(今河南许昌),荀爽曾孙。著名西晋政治家、音律学家。 早慧好学。初仕魏,为大将军营爽掾。曹爽被诛,勖迁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后为大将军司马昭记室,数进策谋,深见信任。与裴秀、羊祜共掌机密。司马炎代魏后,封济北郡公,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累迁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守尚书令。 荀勖博学多才,入晋后曾和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事,曾和张华一起,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 荀勖又有治理之才。任尚书令时,曾下令罢除官吏中不称职的。 荀 蕤 (生卒年待考),字令远;豫州颍川颍阴县人(今河南许昌)。著名晋朝大臣。 荀蕤有仪操风望,雅为简文帝为重。官至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尚书左丞。 荀 羡 (生卒年待考),字令则,荀蕤之弟;豫州颍川颍阴县人(今河南许昌)。著名晋朝大臣。 少有大志,后尚公主,拜驸马都督,至徐州刺史,累立战功,抚纳降附,甚得众心。时与兄合称“二玉”。 后担任秘书丞,浩方特荐为征北将军,兼义兴太守。未几,又迁任吴国内史。所有桓温奏请,浩方与荀羡尝互相抗议,酌量驳斥。 荀 菘 (公元262~328年),一名荀嵩,字景猷;豫州颍川颍阴县人(今河南许昌)。著名晋朝大臣。 羽林右监荀頵子。志操清纯,雅好文学,为当时名流王济等人所器重。 官襄城太守,被社会所围。其女荀灌率勇士数十人突围,乞师求援,平南将军石览至,遂解围。 晋泰始中期,为司马允文学掾,累迁侍中、中护军。元帝即位,授尚书仆射,与刁协共定中兴礼仪。 晋明帝太宁年间(公元323~325年),荀菘平王敦有功,封爵,授光禄大夫、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 晋成帝初,苏峻叛乱,与王导等人共同侍卫晋成帝。晋咸和三年逝世,谥敬。 荀 灌:(公元303~?年待考),女;颍川临颍人(今河南临颍)。著名晋朝女英雄。 荀灌在十三岁时,便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荀灌的父亲荀崧是襄阳太守。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欢迎的事,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对荀崧不满,为报私仇,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发动了一场叛乱。 杜曾突然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后要杀掉太守荀崧,还要杀尽那忠于太守的人。荀崧公正无私,为官清廉,深受襄阳老百姓爱戴,他们和守军一起拼命抵抗。杜曾每天指挥部下攻城,死伤无数,仍不罢手。双方对峙日久,城里粮草一天比一天减少,守城的军民死伤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 荀崧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以待毙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我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话虽这样说,可是,那众多的叛军重重包围,连一只鸟儿也难飞出城去,怎样突围求救呢?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围搬救兵。 情势更危急了,荀崧决定自己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太守去,一个个苦苦相劝。这时,十三岁的小女儿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重任在身,正在带领襄阳军民战斗。你是头儿,怎可随便离开?还是让女儿突围求援吧。”父亲知道女儿从小跟着自己习武,早就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刀枪剑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人小力单,难当大任。荀灌急了,恳求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灌儿虽然年幼,却有破敌妙法。” 荀崧不以为然地说:“那你就说说看,是何妙法?” 荀灌说:“叛军攻城太急,几天以来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了,他们白天组织还算严密,到了夜间,防守便松弛了。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又有何难?” 荀崧答应了她的请求,下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深夜,荀灌手执利剑和十几个武士骑马冲出城外。叛军都在睡大觉。等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出包围。 荀灌一行急驰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驻地。石览问明情况后,便说:“你们先吃饭休息,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 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将军,您没听人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 石览说:“叛军兵力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同时出兵,合力破敌。” 荀灌说:“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 她代替父亲写信件,请石将军派人速送周访。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必然气焰更加嚣张,倾巢而犯近邻,将军必将首当其中,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 周访被信中的道理说服了,马上派儿子周抚带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一起,飞驰襄阳。 荀崧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冲杀出来。杜曾两面受攻,虽奋力抵抗,仍伤亡惨重。他见势不妙,仓皇撤兵而去。襄阳军民得救了。荀崧亲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将军石览和周抚,感谢他们的援救。 石览将军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崧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 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 荀 雍 (生卒年待考),字道雍;颍川人。著名南朝宋国学者。 官至员外散骑郎。与谢惠连、何长瑜、羊璇之等人和谢灵运以文章赏会,作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荀士逊 (公元?~577年待考),广平人。著名北齐大臣。 好学有思想,文章清致典雅。北齐武定末年选为司州秀才,至北齐天保十年(公元560年)下调,皇建中,马敬德推荐为主书。北齐世祖时转中书舍人。 荀士逊状貌很丑,以文笔见长被重用。曾有事须奏请皇上,时北齐世祖在后宫,因左右传禀人不知荀士逊姓名,只说是一位丑舍人,北齐世祖说:这必定是荀士逊无疑。及看题奏,果然不错,宫内莫不欣笑。 后主即位,累迁中书侍郎,号为称职。与李若等著《典言》一书传世,北齐末期去世。 荀廷诏 (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学者。 明朝崇祯年间进士,著有《蜀国春称》。 荀慧生 (公元1900~1968年),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用荀慧生的名字;河北东光人。著名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更多看“荀慧生”词条。 名中有荀的人物姓名:时荀 真名:江朔流(一王九帅十二宫的男主角) 【江朔流】(ALEX) 年龄:16岁。 就读高中:星高高一。 “我会改变你现在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理想都如此非同一般,这位家族势力浩大的神秘贵公子不愧被世人称为“天才中的天才”!超级神秘的他,身份终于不负众望的大截密了! 外貌 白皙的皮肤犹如玉石一般柔润光洁,乌黑俊秀的眉毛洋溢着一丝淡定的傲气,如泉水般清澈透明的双眼透露着如海一般深沉。 【时荀】(BEN) 年龄:16岁。 就读高中:星高高一。 难得在学校里出现的“神秘分子”,身份不明,外貌不明,一切不明!就是这样一个“透明人”却成为乐小莲与江朔流之间最大的障碍! 其实时荀就是江朔流,所以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江朔流是以时荀的身份接近乐小莲的。 关于荀姓更多访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