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释义

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原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矿冶系。1951年开设炼钢专业,1954年开设金属压力加工专业,1958年开设炼铁专业。1985年升格为专科,更名为重庆钢铁专科学校冶金系。1986年开始招收专科炼铁、炼钢及铁合金、压力加工专业学生。为了拓宽专业领域,1996年开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科专业,1997年开设涂装与防护专科专业。1998年学校划转至重庆市,1999年更名为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材料工程系。2004年合校升格为本科,更名为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简介

学院现有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有冶金技术、材料工程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四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冶金、材料学科专业领域。五十多年的办学,已培养大、中专毕业生800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2371名,其中本科生1489名,专科生879名,留学生3名,本科生占62.8%。

现任院长:朱光俊,副院长:任正德、符春林;党总支书记:杜长坤,副书记:吴明全;党政办公室主任:兰伟。学院下设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三个教研室和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按照教研室归属,学院有冶金工程、材料工程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三个实验室。其中冶金工程实验室有冶金原料、冶金工艺、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数模仿真、冶金基础等五个实验分室,材料工程实验室有特种陶瓷、信息材料、表面处理、金属材料制备、材料检测等五个实验分室,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有轧制测试、轧制原理和焊接等三个实验分室。学院现有实验设备近1300万元。另外,还设有评建办公室、产学合作办公室、专业咨询室及学院办公室。

长期的办学历程,造就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专业教师57人。专业教师中,教授(正高职称)7人,副教授(副高职称)1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0.4%,另有校内兼职教授2人和校外兼职教授4人。从学历结构看,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5人,其中博士7人,在读博士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8.9%。教师中有海外经历教师5人,原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

经过几代人的学术传承和不断开拓,学院教师在新型航空航天功能材料研究、钢铁冶金新工艺及节能减排、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特种陶瓷及信息材料、金属材料成型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6个科研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累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地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近30项,学校资助科研项目20余项,特别是近4年来,每年的科研经费均在300万元以上,产学合作成效明显。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公开发表论文240余篇,SCI、EI收录近30篇。目前,钢铁冶金学科作为校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冶金工程专业作为市级特色专业进行建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作为校级品牌专业进行建设。有市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主编冶金行业“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副主编3部。

学生科技创新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全国“挑战杯”重庆赛区特等奖、金奖、铜奖和全国二等奖、三等奖、铜奖等奖项。

经过数十年几代教师的学术传承和不断开拓,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在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炼铁节能技术、炼钢工艺优化及辅助材料研发、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功能材料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学成果奖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次,《热工基础》课程为重庆市精品课程,《金属学》为校级精品课程。

专业

冶金技术 冶金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材料工程技术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冶金技术

培养目标

培养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特色是以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为核心,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平衡发展。现有炼铁、炼钢及铁合金两个专业方向。

炼铁方向

炼铁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热工基础、冶金过程检测与调节、计算机在炼铁生产中的应用、冶金物理化学、铁矿粉造块、炼铁工艺学、技术经济管理。适应的岗位群包括炼铁原料、高炉炼铁、烧结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一般设计工作,还可适应于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管理和营销等岗位。

炼钢及合金方向

炼钢及合金专业具有54年的办学历史。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热工基础、冶金过程检测与调节、计算机在炼钢生产中的应用、冶金物理化学、转炉炼钢学、电炉炼钢学、连续铸钢、技术经济管理。适应的岗位群包括炼钢原料及处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连续铸钢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一般设计工作,还可适应于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管理和营销等岗位。

毕业去向

由于冶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良好声誉,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100%,就业去向多为大中型冶金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冶金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及管理工作的且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设置,现拟开设钢铁冶金、有色冶金二个专业方向,学生可在高年级时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钢铁冶金方向

培养具有炼铁原料、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连续铸钢等钢铁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有色冶金方向

培养具有轻金属冶金、重金属冶金、稀有金属冶金、贵金属冶金等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生产、设计、科研及管理岗位,注重毕业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生产组织与技术管理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学生培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施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教学内容紧跟冶金工业新技术的发展前沿,学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冶金工业技术水平的能力。

学业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原理、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冶炼工艺制定、工程设计、测试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及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铁冶金学、钢冶金学、轻金属冶金学、重金属冶金学、钢铁厂设计原理、有色冶金厂设计原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金工实习、社会实践、集中实验、课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冶金工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毕业去向

主要面向材料、汽车、机械、电子、冶金、航空航天等大中型企业及研究院所,从事新材料开发、材料表面处理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

毕业去向: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材料表面改性、工程材料、特种粉体材料及器件、金属功能材料、金属复合材料、表面工程设备与设计、涂装工艺学、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

专业方向

1.新型金属材料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备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材料生产工艺及技术、粉体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表面工程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备汽车、摩托车、仪表、机械产品、船舶等产品的材料表面物理学与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具备材料表面改性、表面涂层设计与制备、涂装工艺、表面性能检测、产品质量控制等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

现代陶瓷、信息材料

专业特色

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设置,具有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的特色,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拟开设现代陶瓷、信息材料二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既具有传统优势,又具有时代特色,学生可在高年级时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1)现代陶瓷方向

培养具有高温结构陶瓷、电介质陶瓷、铁电陶瓷、敏感陶瓷、导电陶瓷、高临界温度超导陶瓷、磁性陶瓷、梯度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等现代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的生产工艺技术,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信息材料方向

培养具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导纤维、非晶态薄膜等信息材料及器件的生产工艺技术、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业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材料制备原理、热工过程与设备、固体物理导论、光电子技术、传输原理、现代陶瓷、信息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金工实习、社会实践、集中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焊接工艺及设备知识能力,适应焊接生产第一线生产、管理、服务,获得焊接技术与设备专业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电工学与电子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金属熔焊原理、金属材料焊接、焊接方法与工艺、焊接设备、焊接工装设计、焊接结构。

毕业去向

服务于石油开发、石油化工行业、城市燃气输配工程、水利电力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安装工程、汽车船舶等机电产品制造业,从事焊接工艺与设备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材料工程技术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汽车、摩托车等工业产品和工程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工作,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主要学习金属腐蚀原理、材料科学理论、涂装工艺、电镀工艺、表面强化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经济、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毕业去向

:可在汽车、摩托车、船舶、航空、机器设备制造、家电、轻工、仪表、建材、冶金、机械、化工等工业,从事涂装、电镀、表面强化处理的技术工作和研究工作,亦可到设计(研究)部门从事有关设计和研究工作。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专业必备基础理论、工艺、设备,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从事该专业领域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适应材料成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产品制造与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生产组织管理与经营销售等方面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塑性加工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材料成型过程自动化、材料成型理论和工艺学、材料成型机械设备。

毕业去向

服务于冶金、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电子、家电、仪器仪表等行业,从事材料加工工艺设计、产品制造、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经营销售与管理工作。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工艺和装备的专业知识,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内的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工装模具设计及制造、试验研究、科技开发、生产运行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

专业方向

金属压力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工艺与设备

(1)金属压力加工方向

面向钢铁及有色金属压力加工行业,培养具备材料加工成型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形状控制、材料组织、结构性能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组织管理,以及新材料、新产品工艺的开发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2)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

面向汽车、摩托车、通讯、塑胶、电子电器、机械、五金、冶金等制造业,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基本理论、新产品研发、成型工艺优化与设计、模具优化设计与制造、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Mould CAD/CAE/CAM)方面的高端软件应用,以及模具使用、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3)焊接工艺与设备方向

面向石油石化、电力、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安装行业,以及船舶、汽车、家电等机电装备制造业,培养具备焊接学科理论及创新意识,焊接工艺及设备知识与应用能力、焊接结构设计分析方法,焊接生产技术经济管理知识与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金属学与热处理、金属塑性加工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金属压力加工方向的材料成型工艺学、塑性加工金属学、材料成型设备、轧制过程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制造(Mould CAD/CAE/CAM),焊接工艺及设备方向的金属熔焊原理、焊接方法与工艺、焊接结构生产、焊接工装设计等专业方向必修课。

毕业去向

金属压力加工方向主要就业于钢铁及有色金属压力加工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主要就业于汽车、摩托车、通讯、塑胶、电子电器、机械、五金、冶金等行业;焊接工艺及设备方向主要就业于石油石化、电力、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安装行业,以及船舶、汽车、家电等机电装备制造业。毕业生在以上行业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新产品研发、成型工艺与工装设计、技术应用及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与维护、设备改造等技术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