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龙寺
释义

杭州航坞白龙寺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传说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遂结茅庐其上,后建寺宇设观音大士及白龙像,故名白龙寺。另有同名湖北皂市镇白龙寺,湖北仙桃陈场镇白龙寺,江苏镇江白龙寺,江苏丹阳埤城镇白龙寺, 泰国白龙寺和四川峨眉山白龙寺,下面分别介绍。

中文名:白龙寺

地理位置:浙江萧山市瓜沥镇东恩村航坞山巅

始建时间:北宋熙宁年(1066—1070)间

浙江杭州航坞白龙寺

景点简介

位于萧山市瓜沥镇东恩村航坞山巅。始建于北宋熙宁年(1066—1070)间。传说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遂结茅庐其上。南宋绍兴三年(1133)募创寺宇,供观音、白龙像,故名“白龙寺”。

嘉定初年先后修建,曾为进士沈北海隐居之所,后改设禅院。清初单隆周诗称“龙王庙”,道光间重修。民国20年至30年先后整修大殿。全寺分前、中、后三座大殿,附设长生殿、六和堂、戒堂、经堂、禅堂、客堂、斋堂、百子堂等,共40余间。现存前、中、后三殿,南向。后殿三间,为明末清初建筑,面宽11米,进深9.14米,硬山顶。明间五架梁,双步廊,檐柱卷杀,石板墁地。中、前殿分别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重修。东墙嵌有“白龙寺重建碑记”,记载了寺庙沿革。大雄宝殿佛座西侧有龙湫,又名白龙井,清泉从石缝中涌出,常年不干。元代诗人萨都刺有《登航坞山》诗曰“龙池浸白云”。清沈成烈有联曰:“华雨注龙湫,只在此山,便成香海;昙云来鹫岭,试看兹坞,即是慈航”。该寺为本市东部地区古老而又完整的寺宇。1983年5月,萧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至1990年,先后投资60余万元修缮白龙寺。现在,寺前新铺宽阔平坦的水泥板台阶,中轴线上的前、中、后三大殿门窗按原样雕刻装饰,石柱上楹联字迹清晰闪光,东、西厢房及附属设施亦相应完善,成为萧山市东部一座气势雄伟壮观的寺庙。

白龙寺附近,群峰起伏,树木葱郁,是一自然风景处。

地理位置

千年古刹白龙禅寺就位于海拔300米高的航坞山主峰。从航坞山东麓上去有1300多石级,寺宇现属东恩村山林区。

建筑结构

寺门是一座倒台楼一一戏台,旧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一为“白龙天子”祝寿演戏的地方(

第二、三天则移到寺外演出)。戏台前的天井是一四方形的水池,象征龙潭。戏台对面为白龙殿。殿内供有用檀香木雕刻成的白龙天子与阮氏娘娘偶像。支撑大殿的两棵柱子和中堂上分别塑有三条龙,殿内外墙壁上,嵌有碑刻,有名人题字,有水规碑、功德碑。白龙殿前,建筑师别具匠心,引清澈的泉水穿寺庙过厨房,体现了神话中白龙求亲时阮氏姑娘的母亲害怕独女远嫁无人挑水,白龙为阮母解除后顾之忧的美好愿望。龙殿的后面是“三教同源殿”。殿前天井中的缅桂与桂花树中间,立有一大石香炉,每支脚上都雕有狮子头。左侧墙上嵌着“斋戏大头管事碑”,记述了当年为白龙祝寿时,演戏的盛况。右侧墙壁嵌着清雍正13年杨天成所立的“白龙祠功德碑”。寺庙最后一层是“观音殿”。白龙殿与戏台的两侧,系厢房。旧时于各殿及厢房楼下,还分别雕塑有各种偶像。

历史沿革

据明代《会稽志》记载:白龙寺位于萧山市东南四十里航坞山上巅,山北临钱塘江,登顶可望及海宁县,航坞山又名“王爬山”。

据传越王勾践和吴王开战,需寻找有一百个山头的山建越王城,当他登航坞山之顶往下数山头一连数次只有九十九个,忘记加入自己站着山头,因此放弃了在航坞山屯兵操练的打算,以后越王打

败吴王,此山当地百姓叫“王爬山”一直至今。白龙寺之始究竟建于何时,各种说法不一,据《乾隆绍兴府志》记载:“白龙寺位于航坞山之巅。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建寺,内有白龙井,常年不涸,故名白龙寺,吴越钱武肃王尝屯兵于此。明嘉靖三十二年,总兵汤克宽、胡宗宪等在此山大破倭寇于此。”

又据《越铎日报》记载:“白龙寺创始于赵宗嘉定初年(公元1208年)为进士沈北海先生隐居之所,厥后改建禅院,中设观音大士像。人杰地灵,蔚为古刹。”

按现存寺内庙碑《白龙寺重建碑记》(清同治八年沈成烈撰)所载:“在大宋熙宁间,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呈现,遂结茅其上,募创寺宇,供奉观音大士以及白龙像,因此白龙寺名焉。”按熙宁为北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以上三种说法是碑文为最早、最为实际,故确定白龙寺建寺为大宋熙宁年间。

一九八0年前后,当地政府拨款,大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之风,又建牌坊一座和上山道路全面修建,白龙寺也修葺一新,山门前台阶进行重新改造,并建仿古路亭四个。

二00五年,白龙寺又耗巨资建造第四进“大雄宝殿”,上山道路已有一半以上重新拓宽建造成石板路,当地政府又拨款数百万元正在修筑一条由山下至山上的汽车路,预计到二00六年六月可以竣工通车。人行上山道旁又种植大面积的樟树,每天清晨有数百人上山晨练,平时游人不绝,一个风

景优美,风光秀丽,树木林荫,空气新鲜,而千年古刹白龙寺又宛然一新的面貌使它又焕发了昔日光辉。每年春节和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大士”生日,万人上山烧香,其香火旺盛,呈现了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而必将成为我区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名景看点

白龙寺年代久远,又几经沧桑,时毁时建,据重建碑文记载,最后一次修建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重建至今已166年,前殿属清代古建筑,寺内石刻、木雕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

白龙寺在航坞山之巅,海拔298米,有石板小道自山下逶迤而上,总台阶为1886阶,中途设路亭二个,头路亭二间,二路亭一间,供上山之人中途休息,二个路亭之间,因其路险要,旁设扶手二处,走完二个路亭之后,其地势平坦,两旁密林,奇松垒现,古木参天,至寺前,有一片竹林,白龙寺便呈眼前,头进为九开间,正门口上悬有沈成烈书“白龙禅寺”匾一块,此匾已于“文革”期间毁佚,东侧三间为财神殿,西侧三间为“百子堂”、“闹海观音”,其中一块“海藏龙宫”匾已佚,头进北门口有明代文学家徐渭书“珠林道重”匾一块。二进大殿供奉观音大士,系宋代香樟木雕,工艺十分精湛,其暖阁雕刻九天重宇,精致玲珑,大殿内设钟、鼓法器供和尚法事所用。观音大士背后供护法韦驮,有“威镇九洲”匾一块。后进三间为明代建筑,内供奉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两旁东侧为斋房,方丈室约房二十余间,西侧为禅房以及净头约二十余间,白龙寺最兴旺时约有房近百间。白龙寺坐北朝南,寺内大殿中有“白龙井”一口,寺后有湫,常年不涸,可供寺内生活用水,值得奇者,每逢久旱无雨,即使山下江河露底,

井中无水,但山上“白龙井”久晴无雨而不涸,站寺前望四周,即群山起伏,树木葱郁,风光优美,至后山望海顶看钱塘江,白帆片片,乘风前进。白龙寺至今保存完好有前殿、大殿、后殿,二侧厢房部分毁于“文革”,也就是萧山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寺院,1983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寺大殿石柱有楹联一副,其文为上联:华雨注龙湫此山便成香海。下联为:昙云来鹫岭兹坞即是慈航。此楹联系大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巳年谷旦,赐进士出身,兵部车驾司主事加四品衔军机处行走前翰林院庶吉士加三级沈成烈书(萧山瓜沥人)。

又有沈成烈纪倂书,重建白龙寺碑文为:粤稽有宋熙宁间,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呈现,遂结茅其上,募创寺宇,供奉观音大士、白龙圣像,因此白龙寺名焉。佛力神庥,屡着灵应,遐尔闻之,罔不舞悦,逮今六百余年,归然古刹唉!祖英师者,积行僧也,道光十二年应檀那之请来此山,是年为其徒印清、印良,师祝发披度,且谓殿宇年久将圮,发愿雯庀材重建,运石布地由是,梵宇院寮。顿成华丽,庭除阶碱,不患崎岖,四方缁俗,来瞻礼者,皆大欢喜。而三师之修持,聿加精进,绅士耆英,请其开山说戒,以广佛传,因辞不获,遂于咸丰四年各传戒,以付众望,积年以来近十期,三师复以所蓄,经、忏、香烛资,备以戒期,应用陈设器具,水陆道场,法物经卷画帙,无不周至,并以余资,购得民田十余亩,沙地若干亩,为供奉香火永远之计,诚可尚矣!于戏兹寺之固兴,赖佛光普照,贶遐敷而可以,玖十方崇作,历史不替……

千年古刹

檀越沈、王二族,暨众姓施主议建,住持祖英同徒印清、印良立石。

另据《会稽志》记载:元代诗人萨都刺,游航坞山时,夜宿白龙寺作诗一首:

拂衣登绝顶,石磴渍苔纹。

乌道悬青壁,龙池浸白云。

树深猿抱子,花暖鹿成群。

更爱禅房宿,泉声沏夜闻。

明代诗人来三聘,夜宿白龙寺乃作诗一首:

古寺高悬万仞山,苍崖绝壁倦路攀。

云连沧海檐楹下,天接银河咫尺间。

江上潮声来客枕,峰头月色映禅关。

孤眠顿觉尘心静,半夜松风野鹤还。

清代诗人单隆周,在游白龙寺时,见山奇松迭现,千姿百态,便作诗一首:

我爱苍松十数丈,托根盘形石似石。

日影琴丽车盖翻,苔痕班驳龙磷碧。

临风偃蹇山之阿,仿佛山鬼带女萝。

其余碌碌道旁者,速枝俗鬣樵人多。

从古人诗中可以看到,元、明、清时期,航坞山是树木葱天、花鹿成群、野兽出没的地方,一半山沉浸在江潮水中,有水连天、山连山、水连山、千帆竞过一片诗情画意的好地方。

小时候,经常去航坞山采中草药,可谓踏遍山上山下,那时候古木参天,草木丛生,从山下上山一片林荫之中。而山上有野生中草药一百多种。可惜在“大跃进”炼钢铁时大片森林被毁,由此元气大损,只存光秃秃一座石头山了。一九八0年前后,当地政府拨款,大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之风,又建牌坊一座和上山道路全面修建,白龙寺也修葺一新,山门前台阶进行重新改造,并建仿古路亭四个。

二00五年,白龙寺又耗巨资建造第四进“大雄宝殿”,上山道路已有一半以上重新拓宽建造成石板路,当地政府又拨款数百万元正在修筑一条由山下至山上的汽车路,预计到二00六年六月可以竣工通车。人行上山道旁又种植大面积的樟树,每天清晨有数百人上山晨练,平时游人不绝,一个风景优美,风光秀丽,树木林荫,空气新鲜,而千年古刹白龙寺又宛然一新的面貌使它又焕发了昔日光辉。每年春节和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为“观音大士”生日,万人上山烧香,其香火旺盛,呈现了一派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而必将成为我区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简介

白龙寺,位于浙江省富阳市高桥镇,地处杭州近郊,富春江畔,白龙山麓,是融禅、净、密于一体的修持道场。

历史

据光绪三十二年《富阳县?》记载∶“该寺始建于宋高宗乾德二年(九六四年),清泰禅师建,即玉龙山法去云院,治平二年改今额。

明洪武年间并永宁寺,正统年间由县北安辰里净觉院僧玉山等复兴住持,于景泰元年九月僧玉山重建殿宇为最。隆庆中戒僧昂和尚,建后殿,旋圮。

万历三十六年,僧圆渭重建。崇祯十年僧大顺增塑罗汉、伽蓝像,立山门。

清顺治十二年,僧大盛募塑大佛三躯。”白龙寺在明清之际,曾几经兴毁。

一九六○年,主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坍毁。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杭州市政府批准恢复白龙寺为宗教活动场所。

重建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白龙寺奠基重建,同年十二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额“白龙禅寺”。

首期工程已竣工,由著名书法家黄苗子题写匾额。从深圳空运请来一尊具印度法相、全质紫铜观音像,登座圆通玉殿。一九九五年七月从天台山迎请一尊被誉为江南首尊千年古樟木雕夹苎金身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供奉殿内。整座佛像法身高六米,荷花座一.二米,金刚基座一.二米,总高八.四米,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大手四十八双,手执宝器兵器四十八件,小手九百五十二双环周一圈,旁边火焰光射,具十一个头面,法相庄严,威仪慈悲。殿内东西伴八十四相大悲观音像,祥和隆盛,法轮常转。

规划

白龙禅寺整体规划分三线两块,中轴线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藏经阁;左线为钟楼、地藏殿、客堂、祖师堂、齐堂、僧房;右线为古楼、伽蓝殿、念佛堂、厢房等。寺院东侧为禅堂,西侧为内院寿修道场。修缮后的白龙禅寺成为杭州市郊庄严的千年古刹佛教道场和富春江畔别具一格的游览景点,明清文人邵士庄曾作《重游白龙山寺》诗赞该寺景致∶“群峰缥缈接诸天,路入盘遥引碧泉。松老层岩常带雨,支深古洞更生烟。绀园隐见珠客出,宝刹虚无佛日悬。拄杖山僧隐客话,不教惊起白龙眠。”

富阳县志中还有以下几首诗句:

陈鸾宣游白龙寺诗 ­康乐寿来否?名山昔已传。

­苍藤悬绝壁,修竹傍清泉。

­花雨晨钟湿,松风昼日闲。

­遗珠千古事,欲问已茫然。

­

邵嘉重到白龙寺诗

­昔日藏修处,重来气更清。

­雨余山翠涧,风过梵声轻。

­野草随溪绿,寒蝉隐树鸣。

­尘心才涤尽,隔涧月初生。

现任监院根静法师,六十馀岁,浙江省杭州人,兼任浙江省富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寺址∶浙江省富阳市高桥镇龙寺村

湖北皂市镇白龙寺

景点简介

位于湖北天门县皂市镇五华山。相传始建于南朝,现存之建筑物为明代重建、清代修葺者

。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阁亭楼,重叠栉比。曾有‘栋楹穹隆撑住霄汉,丹碧辉煌晃耀日月’之描述。后渐失修,现仅存殿宇两栋。院内存有明、清以来之石碑五座,碑文字体工整,碑额与龟趺,花纹精细。其中以明崇祯年间(1628~1644)所刻者为最珍贵。

相关传说

相传因白龙寺引水,解救一方生灵。人们在五华山北麓设祭坛以祀,南朝齐武帝肖赜次子竟陵王肖子良,将祭坛改建为佛寺,依坛取名为白龙寺,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唐鄂国公尉迟敬德将寺院扩建重修,使其拥有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大悲殿、五云堂,五华清憩、官房、禅堂等建筑群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明正德八年,嘉靖十五年,白龙寺又经几番装修,使其“廓隘而宏,易敞而整”,“以为改规,不啻倍蓰”。寺内碑文载道:“栋楹穹窿,撑柱霄汉,丹碧辉煌,晃耀星日”。明文学家李濂留下了诗文“白龙寺倚五华山,寺下长汀抱楚关,上界藤萝低日月,暮天钟磬送潺”。有毗邻古迹遗址,丰繁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民歌童谣融汇映衬,使白龙古寺亦发文彩灿然。正所谓“ 藏修者有清思,登临者有遗兴,憩止者有余怀。”

世纪初,戎马频仍,古刹屡遭战火,寺院千疮百孔,毁损殆尽,仅存的前殿和大雄宝殿也只是两座空宇。解放后,各级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对这座古刹白龙寺十分重视,多次拨款维修,使这座古

刹又恢复了当年的风姿,龙脊兽瓦,红墙朱门,重檐拱斗,兽鸟嵌扉。历代建筑艺术风格怡然自存,大雄宝殿楹柱二十八根,中柱十字通风,两米合围,旁柱斜断落基,千年不动,炎夏不汗,丝尘不染。侵华日军为建碉堡妄图以两辆汽车系链拽而不动,世人称绝。寺内尚有明代碑碣三通,虽经多年风霜雨雪,文字仍清晰不漫,一九八二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皂市镇人民政府多方筹资,用两年的时间再行维修古刹白龙寺殿宇,复修佛像三十二尊。前殿供有弥勒佛、韦驮、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有如来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善才、龙女、文殊、普贤、十八罗汉。造形各异,弦金绘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院内绿树成荫,青竹挂翠,钟鼓悠悠,风铃自鸣,一派超凡脱俗之境,不愧为方圆百里旅游胜地。

湖北仙桃陈场镇白龙寺

白龙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陈场镇幼松村唐小垸西南堤边,是一座三间三拖的房子,坐东朝西,前面是约20多亩面积的一口清水大潭,潭的高处有一棵树冠形如巨伞,遮盖面积达140m2的皂角古树,环境十分宜人。后面是一条大堤通坡场。

寺名之来历,据传说白龙太子领玉旨,一天黑夜到某地,顺洛江大河而上,它的两只眼睛象灯笼,时逢从上游而下的几个铳筏子的农民见了吓的不知所措,盲目地放了一铳。白龙受惊改道,向左一偏,撞着洛江大河堤埂,尾巴一扫拉了个大潭,水深千尺,至今人们还称之为大潭口。白龙太子上天向玉帝交旨,玉帝大怒,责备白龙不该违旨,拗天行事,于是将白龙贬下凡间,压在大潭口带罪重修炼。白龙

被压在此处,凡间谁能知道呢?有一天,唐小垸有一个叫陈明剑的在大潭口堤边砍柴,一棵猫尾巴草上的草籽弹入眼中,瞬间眼珠红肿,痛不欲生,到处求医问卜,丝毫无效,后打听潜江柴林院有一个巫医很有灵气,前去求他,巫医说:“我不能医好你的病,在你家南边潭口有个白龙大仙比我高明十倍不止,你去求他,准能医好。”他急忙回来在潭口边焚香祷告:“大仙如果能医好我的眼睛,我当为大仙远传高名,募捐建庙。”不三日草籽果然自动从他眼里出来,疼痛顿失。陈当即募捐修建白龙寺,并以“白龙”冠首撰联一幅:“白水一潭澄清众生浊秽,龙光千丈照护四境平安”。此寺于1926年分给当地贫苦农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幼松二组的白龙潭边重建。

江苏镇江白龙寺

位于今埤城镇荒田村南,经山北麓。始建年代不详。初为彭山龙祠,宋嘉泰元年(1201

年),帝赐额“显济庙”。寺内有龙池灵异,与山泉相通,终年不涸。时邑士戎姓买地170余亩建庙。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改名“白龙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十八年两次重建,敕赐“利济苍生”。原该寺3进1院,前进5大间,中进3大间,两侧为四大金刚塑像,中间为如来佛像;后进5间,中有龙王殿,殿梁悬3匾,两侧置有钟、鼓,鼓径4尺许。白龙寺池置于院中央,池围筑墙,墙中砌有石碑3块。在寺门前建有过街蓬,供过往行客小憩。民国31年(1942年)寺宇大部被日军拆除。解放后仅存后进及白龙池。1979年寺宇被全部拆除,改建小学,今存寺池。

江苏丹阳埤城镇白龙寺

宁镇山脉迤俪蜿蜒,直至江苏丹阳境内长江岸边突然中止,苍翠群山犹蛟龙探水,经山便是龙首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雄踞在市区东北35公里处的埤城镇,相传有异僧讲经于此,故而得名。经山下,白龙河浩浩荡荡,群峰掩映着的白龙寺景色迷人,山隐绿中,寺藏山中。白龙寺,初为彭山龙祠,宋嘉泰元年(1201年)大兴土木,皇帝御赐匾额“显济寺”,寺内筑有龙池,祈雨灵验,终年不涸,故又得名白龙寺。清朝咸丰庚申年毁于大火,同治九年重建,殿宇一新,正式命名白龙寺。白龙寺声名远播方圆数百里,香火旺盛,算来已近千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白龙寺历经千年沧桑,风雨艰辛,依旧美名远扬,这源于老百姓心中对白龙传说的刻骨铭心,源于对白龙的崇敬爱戴。

相传世居此地的人们,乡风淳朴,安居乐业。一日有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上山砍柴,迷路于雾气缠绕的大山凹,数月后产下两条蚯蚓般怪物,一青一白,怪物见风就长,转眼间成了胳膊粗的巨蟒,3日后腾空上天。寒来暑往,昔日的年轻姑娘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婆婆。阴历四月初一,晴空忽起霹雳,狂风呼啸,乌云翻滚,云层中青白二龙威风凛凛,它们是来迎接有生养之恩的母亲去天宫享福的。白龙驮上老母告诫道:“天高云深,未到天宫前,您万万不可睁眼。”青龙则先行一步回天宫报信。坐在白龙背上的老母亲隐约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睁眼一瞧,原来是青龙带着一群天兵天将正张牙舞爪地奏乐欢迎她呢,她喜得眉开眼笑,可低头一看,万丈深渊,一阵心悸,坠入云端。白龙、青龙见母亲坠地而死,痛不欲生,哭瞎了眼的两条龙落在经山脚下,涟涟泪水汇成深潭,后筑成龙池。方圆数十里不明真相的人们以为天上恶龙作怪,纷纷冒雨前来用蓑衣降龙,青白二龙便被困死在荒山野岭之上。后来当人们明白这青白二龙是知恩图报的贞烈之龙时,后悔不已,于是捐资兴修了两座寺庙白龙寺和青龙寺,白龙寺在经山的北麓,青龙寺建在对面的荒田村。胡桥医院向北数百米有块石碑,上刻“历史地名卧龙岗”,这就是当年乡民降龙的地方。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保大明江山世代相传,派得力心腹去各地巡查龙脉迹象,结果在溧阳的河中和白龙寺对面的荒山上发现龙脉,于是朱元璋派军队在溧阳挖河筑坝阻断龙气,请方士高人在白龙寺施展法术治理龙脉。青龙寺旧址下的山坡直到现在仍然叫做“龙治番”。民国期间,在荒山山腰处开山炸石,曾炸出个大洞。洞口有一石碑,碑文字体繁杂,请来当地最有名望的私塾先生也不识一字,洞内有龙形化石多具,当地人因此称其为“白龙洞”。

白龙寺的最后一进禅房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拆,双人难以合抱的梁柱荡然无存。唯有白龙池记录着千年风雨坎坷,静观着古刹的兴衰萧条,感受着人间的酸甜苦辣,享受着当地人们的顶礼膜拜。白龙寺最神奇的莫过于白龙池。白龙池的由来众说纷纭,若问当地人,他们肯定会说是龙的眼泪汇聚而成。有人说,白龙池与山泉相通,终年不涸,也有人说白龙池是山底暗河的河口,暗河直通长江、东海。池水清澈透明、爽冽甘甜,水位常年不变,每遇洪涝不溢。1976年,白龙寺大旱,河沟见底,井水干枯,土地龟裂,附近村民饮用水发生困难,幸有白龙池水救急。白龙池池面不大,虽然挑水的人排成长队,但令人称奇的是白龙池水前取后满,源源不断,白龙池水成为当地人的救命宝水。白龙池水四季恒温,春温秋爽,冬暖夏凉,池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常饮用能强身健体,周围村民用池水洗眼,从不生眼疾。

更为神奇的是每逢阴雨天气,池口雾气袅袅,迷雾之中可见到一青一白两条小蛇在池内畅游,人们都说是白龙和青龙的化身。白龙池的四周用古砖砌成矮矮的围墙,砖墙中镶砌石碑数块,碑文在《丹阳县志》上也有记载。光绪壬寅年,镶黄旗人施沛霖入任丹阳,恰逢丹阳大旱,飞蝗蔽日,民不聊生。施沛霖顶着烈日步行至白龙寺祈雨,龙池显灵,当即风雨大作。又一碑文记载,光绪丁酉年,丹阳旱情严重,在任县官陈际唐徒步至白龙寺求雨,结果冒雨而归,雨水没足。陈际唐求雨有功,敕封为“广仁公”,朝廷赐白龙寺贴金匾额“利济苍生”。1940年腊月,滴水成冰,日本鬼子到白龙寺捉拿抗日和尚张道林,张道林情急之中跳入“白龙池”,躲藏一夜竟然未被冻死,这又成为白龙池的一段传奇。

近日,白龙寺修复理事会在清理龙池时,发现了龙池中镇池宝物,2米多长的石柱上雕有精致的十八罗汉图,堪称无价之宝,这也足以证明白龙寺深厚的文化底蕴。徜徉在白龙寺旧址的残垣碎瓦前,感慨白龙池的神奇灵异,静思古刹的昔日风采,一切是那样的飘忽迷离,恍如昨日,又如此遥远。

泰国白龙寺

泰国Chiang Rai内的白龙寺,是世界上又一个独一无二的寺庙。全寺白色,雕有无数条龙,还有各种华丽造型,并且在这些图案中镀有银色的金属条带,从合适的角度看上去,就像是全院散发著令人惊异的魔法之光。 这座寺庙还没有完全建成,具建造者讲,在未来的90年这座寺庙的建造工程才有望竣工。

四川峨眉山白龙寺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直至民国年间,此寺仍属白水寺下院。现有前后二殿,前为“三圣殿”,内供阿弥陀佛、大势至、观音菩萨西方三圣;后为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华严三圣。寺虽小,而清虚恬静。相传白娘子在此修炼成正果,便与对面山谷的青蛇一起去西湖,遇上许仙,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