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
释义

图书信息

作者:李开复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0月1日)

平装: 318页

开本: 16开

ISBN: 9787010065632

条形码: 9787010065632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7.4 x 2.6 cm ; 540 g

内容简介

《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是李开复在“开复学生网”(现我学网)上和中国青年学生三年对话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它不仅凝结了李开复和三十万位注册访问者“零距离”接触的思想火花,也有多位热心网友、专家、志愿者的回帖、建议和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开复对内容重复的问题进行了合并整理,对过于零碎的文字进行了过滤浓缩,最后按照话题内容做了简单的分类。

编辑推荐

《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中无论问题还是回答,都使它们保持了原有的对话感和现场感,把当时那种无拘无束、自由开放的交流气氛传递给读者。

作者简介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中国台湾。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李开复博士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美国百人会会员。

李开复博士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2005年7月19日,李开复博士加入Google公司,并被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博士非常关心中国青年的成长,致力于帮助他们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在青年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2005年被大学生评选为最有魅力的人物。他创办的“开复学生网”注册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2007年9月改名为“我学网”,是一个由30多位专家和数百位志愿者参与的公益网站。他专为中国青年学生而写的第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已连续3年成为最畅销的励志类图书,发行量已近百万册。全面阐述他的教育理念的著作《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也广受赞誉。

目录

前言

1.我该怎么办?——青年学生的迷惘

1.1 导读

1.2 “利益驱使”造成“零和竞争”

我要做名人,我要名利双收

没有好的成绩,我该怎么办?

害怕人人比我强

1.3 “浮躁消极”造成“迷失方向”

我想退学创业,你为什么不同意?

我需要“人生计划师”

1.4 “应试教育”造成“机械思维”

女生不能做软件工程师?

受到记过处分之后

你写一百封信也没有用

1.5 “自由时间”造成“光阴虚度”

时间很多,浪费不小……

怎样才能改掉坏习惯?

2.做最好的自己——从价值观、理想和成功谈起

2.1 导读

2.2 成功的定义

我想成为亿万富翁

这个社会公平吗?

不再是全班第一的我

关于成功的困惑

2.3 价值观与诚信

道德与才华哪个更重要?

如何正确理解诚信?

人品是最重要的人才素质吗?

企业如何做到诚信?

我们离诚信有多远?

怎样看待考试作弊

名人都很卑鄙吗?

如何快速观察一个人的价值观?

2.4 人生的意义和理想

人活着为了什么?

是否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我的人生计划

影响力与信仰

如何培养影响力?

我要成为世界级ceo

3.大学时光不容虚度——如何更有效地学习

3.1 导读

3.2 大学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新生的困惑

花时间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成绩有必要吗?

大学学习有用吗?

怎么摆脱刚上大学的空虚感?

怎样才能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最后一年?

大四才醒悟太迟了吗?

学生会主席和考研,哪个更好?

跨入大学以后是不是所有时间都应该花在学习上?

我到底该怎么办?

3.3 学习方法

成绩不好该如何改进?

怎样提高思考能力?

读书读不进去怎么办?

读了200本书都没有读进去

无法专心学习怎么办?

重复是记忆之母吗?

应试教育在大学中延续

序言

记得2004年一个春天的晚上,我从美国回北京后在一所大学演讲。演讲结束,我们一行正要驱车离开,一名学生赶了上来,急促而坚定地对我讲: “开复老师,有一个问题请您一定回答。” “都11点了,请你把你的E-mail地址给我,我们会和你联系的。”同行的公关经理担心我精力不支,替我出面婉拒。

“不,你们一定要给我一个机会直接问开复老师!我的问题不是为自己问的,而是为了中国更多的大学生问的。你们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不要拒绝众多的大学生。”他执著地说。

“好,你说。”我被他的热情和真诚打动了。

“开复老师,您的两封信我都看过很多遍。我和我的同学都很感动您愿意花时间和中国学生交流。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中国的大学生有太多困惑。‘一对多’的演讲或文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互动的交流。您多次谈到互联网的威力,为什么您不利用互联网来和我们交流?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沟通机会,而且您还可以知道我们更多的问题,您的回答也将有更多的人看到。” 这位同学的想法提醒了我,我决定采纳他的建议,借助互联网巨大的传播能力,为自己和千万渴望成长的学生建造一个我们共同拥有的“沟通实验室”。

回美国后,我在写完《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的同时,创建了“开复学生网”。从2004年的夏天网站开设至今,三载寒来暑往,我在网上通过论坛回答了数千个中国学生向我提出的问题,在线上和线下结识了无数希望与我直接对话的年轻人,甚至还有他们的父母和老师。我们的交谈从学习、工作、求职、留学到家庭、成长、事业、恋爱……通过“开复学生网”这个平台,我不但有了和30万位注册访问者“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我们一次次对话的内容又经过四通八达的网络传播到更多我从未到过的地方、传播给了无数素不相识也许永远不会见面的人们。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家人还在甜梦中酣睡未醒的清晨,在人群川流不息的候机厅里,我就像一个超级“网虫”,习惯性地抓住任何能够进入互联网的大小时机,打开页面,阅读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并提出我的观点和建议。我知道,那些或单纯、或尖锐、或轻松、或沉重的问题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青年学生深深的期待和信任;我也知道,我无法为所有问题都提供一个完美的、一劳永逸的终极解决方案。然而,分享这一代青年的勃勃生气总是带给我深深的感动和喜悦,我也始终相信,只要能够分担他们的困惑和焦虑,我的付出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书,就是我在“开复学生网”上和中国青年学生三年对话内容的梳理和总结。成书过程中,我对内容重复的问题进行了合并整理,对过于零碎的文字进行了过滤浓缩,最后按照话题内容做了简单的分类。无论问题还是回答,我都尽量使它们保持原有的对话感和现场感,把我们当时那种无拘无束、自由开放的交流气氛传递给读者。从写信、演讲到网站、写书,很多人间我“为什么?”我觉得,今天的中国青年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能够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接受先进完整的教育、能够有条件专心读书并且可以拥抱信息时代的幸运儿。中国的青年学生非常优秀,然而,生活在一个社会环境曰新月异的时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却往往难以从历史经验以及长辈的人生经验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他们希望参与社会,但又难以把握社会中林林总总、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他们希望快速提高自己,却又看不清楚努力的方向;他们希望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却又常常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代社会中感到迷失;他们渴望与他人愉快地相处,却又不免因为自负或是自卑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面对高期望的父母,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校和浮躁的社会心态,他们多么渴望有人能够了解、分担自己的希望和苦闷、成长的幸福与烦恼……我不是职业作家,我的写作不是体系宏伟的鸿篇巨制,也不是文采华丽的文学经典,我只希望通过写作这一交流方式来分享和分担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生存感受,并且尽可能提供一些我的经验供他们选择参考。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稍高一些的奢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关心年轻人的生存处境和成长烦恼。

实际上,我也的确得到了许多拥有成功人生的各行业专家的帮助。“ 开复学生网”这个虚拟社区中已经有了三十多位“社区专家”,他们承诺和数百位志愿者以及一个小而精的社区管理团队一起,共同建立一个非盈利的公益网站,而这个网站的两大主题就是“学生”和“学习”。所以,这本书的出版之曰,也是“我学网”的诞生之日——从这一天开始,“开复学生网”将改名为“我学网”。我们也在这个网站上建立了一个特别给《一网情深》的读者交流的专栏。我和我的朋友们将在那里等待大家,和大家交流。

很多人对这本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些回答里引用了多位热心网友、专家、志愿者的回帖、建议和文章,在“我学网”上也有更多相关问题的内容和深入讨论,在书中会通过脚注的方式推荐给大家。王咏刚、周虹曾经在我的前两本书中承担了文字整理方面大量辛苦繁杂的工作,而这第三本书再次幸运地得到了他们同样有力的帮助。秦方帮我做了网站上的文字整理。在出版和推广方面,黄勇、黎松、王肇辉、王勇军都有重要的贡献。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姐姐李开敏,她帮我修改了数百个回答,尤其是有关情感、成长方面的问题。开敏是资深的社会工作者,我从她的修改和补充中学到很多。我真的很难用语言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