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平镇
释义
1 四川新津县新平镇

新平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四川省(2个)、山西省以及江西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基本概括

省 分: 四川 城 市:成都市

区/县: 新津县 地 址: 新平镇

邮 编: 611438 区 号: 028新平镇位于四川新津县城西面,距县城2公里,东接县城广场与五津镇相邻,南临南河与永商镇隔河相望,西隔铁溪河与安西镇毗邻,北靠龙马乡,全镇面积有13.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12078亩,辖一个场镇、10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截止1998年底,全镇总人口14656人,其中农业人口13169人,非农业人口1487人,总户数4991户,农业户4008户。新平镇紧邻县城,新邛川(川藏路)、新大(邑)路经过境内7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优越,属川西典型的“坝子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泗江埝水系自流灌溉。境内团结村紧邻南河,地势较低,土壤属沙土,易受洪灾。

经济成就

近年来,在县委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开放强镇、富民兴镇”的经济发展战略,镇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1128万元;农业总产值362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7%;乡镇企业总产值33000万元。1998年底,农村人平纯收入达2610元,比1995年增加55.4%,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乡镇企业通过第二次创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镇5户集体企业已有4户完成改制,共盘活存量资产300万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乡镇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城镇现状

新平镇人杰地灵,孕育了5000多年前与广汉三星堆遗址一样驰名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宝墩古文明。2004年9月,原龙马乡撤销建制,整体并入新平镇,合并后的新平镇面积26.46平方公里,总人口23038人,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108个村(居)民小组。川藏路、新大(新津至大邑)路经过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泗江埝水系自流灌溉。境内团结村紧邻南河,风光秀丽,面山临水,是县城规划南河新城建设的核心区域。

2 四川广汉市新平镇

简介

新平镇位于广汉市西北部,在美丽的湔江河畔,与广汉市中心雒城镇仅3.5公里的距离,与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隔河相望,中有三星堆大桥相连。全镇幅员面积18.3平方公里,辖八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77个合作社,总人口14133人。

全镇共有党支部16个,党员总数674人,党支部阵地建设较好,有设施完善的电教室、图书室和办公室。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环境良好,2005年新平镇一心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区位优势

:紧临广汉市区、城北行政中心、天府名园--金雁湖,与四星级酒店“瞿上园”只一桥之遥,距举世闻名的“三星堆”古遗址区不足500米。南距省会成都28公里,北距国家重工业装备基地德阳20公里,科技中心绵阳80公里。

交通优势

:新平镇地处成德绵经济带,境内交通发达,公路纵横交错,北临广木公路,南沿湔江河堤,青广什公路和向新路穿境而过。

能源优势

:日产10万吨的“广汉市三星堆水厂”已在该镇紫荆村建厂投产5年,取用方便,供应充足;天然气管道从该镇镇通过;本镇电力设施齐备,生活、办公、生产用电都十分充沛。

环境优势

:镇内有长约7公里沿河地段(鸭子河),处于广汉市区的上风上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境内无一家有污染的企业,自然环境保护良好,被广汉市规划入鸭子河生态长廊。2005年成功引进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三星堆校区建设项目,该镇规划在拟建的沿河航天大道沿线,重点打造河堤风景线,发展文化旅游餐饮业。

农业概况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5465亩,农业人口13828人,农民人均耕地1.1亩,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4450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2268万元,粮食总产量968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一心村、土城村“生姜+大葱”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已经列入广汉市农业八大特色基地。

工业概况

:2005年全镇企业完成了工业总产值3.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410万元,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242万元,实现入库税金346万元。其中“30100”工程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568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672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70万元,实现利税346万元,实现入库税金156万元。

3 山西天镇县新平镇

简介

新平镇位于天镇县也是山西省的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西、北依山与内蒙古兴和县接壤,东边隔河与河北省怀安县相望,南邻本县的逯家湾镇,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

基本概括

新平镇有22个行政村,3916户13930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新平堡村,有近3000口人,最少的村庄是十六墩村,有276口人。新平镇地形为典型的“两山夹一川”,总面积为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原有耕地4.5万亩。近几年退耕还林1.13万亩,现有耕地3.3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其中保浇地0.5万亩。源于内蒙古的西洋河,从该镇中部缓缓流向河北省西洋河水库,对于西洋河水的利用,主要依靠大众渠和民政渠两条干渠,冬春可汇耕地近1万亩。杏元夭潜流平均清水径流量为425万方;过去由于缺乏节水措施,年可保浇耕地500亩,冬春汇耕地仅3000亩。目前,正在实施节水工程,完工后节水管灌1500亩,冬春汇耕地5500亩。土壤品质不高,为砂土和砂质壤土。新平镇为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偏长,常年平均气温为6.0℃,无霜期为100—115天,≥10℃的有效积温为2300℃,年降水为350—40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由于气候的独特性,农作物种植也呈现多样化,主要有玉米、土豆、谷子、黍子、黄豆、油菜、胡麻等,部分山区还种植少量莜麦。该镇黄芪可与浑源正北芪相媲美,特别是近几年结合退耕还林,大力种植黄芪、甘草、黄芩等旱地药材,目前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新平镇交通发达,马走国防公路、柴黄路纵贯全镇,东与110国道相连,距丹拉高速公路入口不足30公里。

经济形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新平镇成为全县较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亩,大西洋土豆种植3000多亩,规模养猪、养鸡、养奶牛、养羊等示范户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历史沿革

新平镇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在周朝属代国,战国时属赵国,称“延陵邑”,秦代又设置“延陵县”,东汉又改设为“延陵乡”,元代属兴和路。据光绪十六年《天镇县志》关隘志篇考,现在城堡筑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5年),隆庆六年(1571年)增修,堡城砖砌,周三里有奇,系延陵故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天镇县辖。

由于新平镇地处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不仅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也是商贸中心。明代隆庆四年(1769年),新平堡被确定为国家级蒙汉马匹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直到明祯三年结束,至今还有东马市口、西马市口两个地名。

玉皇阁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年),坐落在新平堡十字街,面积宽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下层砖圈,十字通路,上层两檐歇山顶,四铺四作,上下均有走廊,上层花栏,下层砖西栏,六格扇窗。

桦门堡,据光绪十六年《天镇县志》考,明万历九年(1580年)设,十九年(1590年)增修,周不足一里。民间传说是唐朝大将张士贵亲自建造的。桦门堡位于二郎山的桦岭处,面积9475平方米,墙高9尺,里土外砖,土夯结构,别名“化面城”。同时比较著名的古迹有汉长城、明长城、汉墓群等。

矿藏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较大,但大多数品位较低,无开采价值,目前有三处矿体品位较高。一是八墩铁矿体呈层状,断续长1000米左右,厚0.6米,高3.5米,含铁量为20%以上,局部达30%以上,已被县政府拍卖开采。二是十六墩矿体露长80米,高25米,厚1.2米,含铁量为30%以上,储量约为1.2万吨。三是四方墩矿体,露体长60米、高30米、宽4米,含铁量30%以上,储量未知。同时五墩沟、十二墩沟、杏元夭村、碾岭仍有铁矿待探。二十墩沟大理石有一定规模。

4 江西景德镇市新平镇

新平镇是江西省景德镇最早的名称,是在东晋时期设置的,因坐落在美丽的长江之南,后又易名为昌南镇,从唐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它一直隶属浮梁县管辖。

景德镇制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1700百年历史。史料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一时期,景德镇经历了制陶和原始瓷器或早期瓷器的阶段。到了唐代,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时景德镇出现了两个很有名的制瓷工匠,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唐朝初年,陶玉载运自己制作的瓷器进入当时的京都长安。由于所制作的瓷器素润莹洁,酷似玉器,因而被称为“假玉器”,在长安市场很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霍仲初所制的瓷器瓷质细腻,莹缜如玉,人称“霍器”。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专门发布诏令,要陶玉、霍仲初等制作瓷器进贡给朝廷。

五代是景德镇的制瓷业亦具有相当的规模。从考古资料看,当时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市区和浮梁县境内的南河、东河一带出产瓷石的山区,其中以湖田古窑最为著名。五代是景德镇的产品主要有青瓷和百次,它们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景德镇的瓷器。经测试分析表明,瓷器的质量接近或达到了现代瓷的标准。五代景德镇青瓷胎、釉与造型酷似当时的越窑瓷。白瓷瓷胎洁白致密,透光度良好,是南方窑场烧造的质地最优的白瓷产品。我们可以从五代南唐的帝陵中出土的景德镇白瓷看到当时景德镇的产品已引起王室贵族的兴趣。尽管那时景德镇生产的青瓷比不过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白瓷比不过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但他比较成熟的制瓷技术和相当的制瓷业规模,为景德镇瓷业在宋代的繁荣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景德镇这一千古流传的名称诞生于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国瓷器制造业大发展的时期,是一个瓷的时代。当时,全国名窑辈出,南方和北方同时繁荣,并各擅其长,形成了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均窑为代表的五大名窑。出于竞争的目的,各地纷纷发明和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形成各自的特点,少出了不同风格的产品。同时,各地的窑场在技术上又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使新的制瓷技艺以极快的速度得以传播。

随着宋室南渡,南迁的工匠把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景德镇,使得景德镇能够吸纳和兼容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迅速提高制瓷技术,加速制瓷业的崛起。凭借着兼容和创新精神,景德镇在五代生产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在宋代创烧了名扬天下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 青白瓷成为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单一品种。青白瓷釉色纯正,清白淡雅,明澈光润,说他是青瓷又青中显白,说他是白瓷又白中泛青,太体质坚细白,温润如玉;器壁刻有花纹,构图精巧;体薄透光,在光照下可以从北面透见花纹;造形挺拔秀丽,玲珑剔透,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它一经问世,就立即和当时中国其他名窑一争高下,与北方的定窑、南方的龙泉窑等所生产的瓷器一起,并称宋代六大瓷系,景德镇瓷窑从此开始跻身于中国名窑之列。

青白瓷对江南地区瓷窑影响很大,当时出现了不少模仿景德镇青白瓷的瓷窑,共8省34个县,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青白瓷系是江南地区两大瓷窑系之一,影响面很大,据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有着“冰肌玉骨”之誉的青白瓷,引起了宋真宗的极大兴趣,宋景德年间(1004——1007),宋真宗下令将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进贡给朝廷,景德镇的瓷器一时风靡天下,为各地纷纷仿效。此后景德镇声明鹤起,而昌南之名逐渐被人淡忘,朝廷根据既成事实,正式将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