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田贵妃
释义

田氏(?~1642),明思宗朱由检的宠妃。名秀英,父田弘遇,祖籍陕西,后移居扬州。侍庄烈帝于信邸,崇祯元年封礼妃,后进皇贵妃。田氏纤细娇妍,不苟言笑,多才多艺。崇祯十五年七月薨,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即思陵。

生平简介

明思宗朱由检之贵妃田氏(?-1642),名秀英,祖籍陕西,后来移居扬州。父亲田弘遇,为人豪爽,行侠仗义,由于女儿系皇贵妃,他也升官至左都督。母亲精通音律,擅长丹青。田氏尽得母亲之传,人长得纤细娇妍,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但她性格内向,不苟言笑。朱由检做信王时,她便嫁进王府,崇祯元年(1628年)封礼妃,后进皇贵妃。

朱由检当了皇帝,但他从其兄长明熹宗朱由校手中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为了尽快使帝国起死回生,他只得夜以继日地工作,并革除种种弊端。他自奉节俭,多次减少皇室的开支。皇帝和后妃的衣服本来是穿一次就要换,后宫库内堆积如山的箱子里盛的就是历代帝后的衣服。朱由检觉得这样太浪费,命令一个月换一次。他自己带头穿浆洗过的旧衣,为他讲课的大臣曾看到他衬衣袖口磨烂,吊着线头。周皇后有时还亲自动手洗衣,田贵妃的生活自然也是比较俭朴的。宫中旧有的金银器皿皆摒而不用,也不再制造新的,到最后许多金银制品都拿到银作局化掉充饷了。朱由检当政十七年,宫中没有进行过任何营建,节省了大量经费,宫中原有的宫女也被大批遣出宫去。这样,在后宫就形成了一种俭朴的风气。田贵妃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

明思宗朱由检的勤政超过任何帝王,工作起来不分昼夜,白天在文华殿批阅奏章、接见群臣,晚上在乾清宫看奏章,在国情紧急时连续几昼夜不休息。看到皇上如此克己为国,温柔体贴的田贵妃就更加关心皇上。宫中有一条夹道,三伏酷暑毒日当头,皇上往来于宫殿中,被阳光晒得热汗淋漓,十分无奈。田贵妃便想了一个办法,在夹道中搭起了席篷,挡住了日头,这样不仅皇帝,就连那些随从也避免了日晒之苦。同时她又将进入小黄门抬轿的人换为宫婢。朱由检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事见《明史·后妃列传·田贵妃》:“宫中有夹道,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蒢覆之,从者皆得休息。又易小黄门之舁舆者以宫婢。”

后来,田氏为皇帝生了永王朱慈炤、悼灵王朱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这些皇子除四皇子永王慈炤京城沦陷不知所终外,其他王子皆早夭逝。田贵妃由于三个孩子连续夭折,遂即因悲伤过度而得病,于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与世长辞。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即思陵。这样田氏先于明王朝而亡,得以寿终正寝、安然入葬。

艺压群芳

田氏祖籍西安,但她是在父亲田弘遇在扬州任千总时生下的,故称田妃为扬州人,出生于扬州东关街的一条小巷中。扬州民间为了纪念这名才女,将其出生的小巷称为“田家巷”。田弘遇后来经商,故田妃自幼家境富裕。田秀英自幼就聪明绝伦,爱好广泛,于是田弘遇请了宿儒,教她读书画画,又聘请一位琴师教授田秀英音乐,而这位琴师后来成为她的继母。田妃十二三岁时,已能吟诗作赋,每成一篇,总是秀艳典雅,传诵一时。父亲性情豪爽,结交名士高人,几遍天下,当时人称小孟尝。〈明史后妃传〉中记载“父弘遇以女贵,官左都督,好佚游,为轻侠”。

田妃的举止娴雅又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蹴鞠骑射无所不能,至于装饰居室、刺绣烹饪、改进宫中仪制等,她也样样出手不凡……她的字宗法钟繇、王羲之,已臻能品之境。“凡书画卷轴,上每谕田妃题鉴之”。她善花卉,所画《群芳图》,被崇祯置于案头,时常展赏。最为出众的还是她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她善弹琵琶,又吹得一管好笛,崇祯称赞她的笛曲有“裂石穿云”的效果;抚琴更是她的绝技,声遏行云,绕梁三日。崇祯喜欢琵琶的哀婉,笛曲的悠扬,尤其喜欢琴曲的古雅,还自己作过琴曲“访道五曲”—— 《梧桐吟》《崆峒引》《敲爻歌》《烂柯游》《参同契》,逢有空闲时就听田妃演奏。素以刻画美人出名的吴梅村,在其《永和宫词》中为田妃留诗:“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碁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田秀英能够单足立于马蹬,百步穿杨,就是锦衣卫们都禁不住连声喝彩,感叹道,“田贵妃若驰骋疆场,定然巾帼不让须眉。”

田秀英喜欢素面朝天,节省了大笔的化妆开销,这当然也由于她天生丽质。她多才多艺,文武双全,令世人叹为观止。

田妃非常心灵手巧,崇祯所穿旧衣都是由她一丅手缝补改制,省去了如道光帝一个补丁5两银子等等的诸多开销。她往往变更宫里的旧制,而且能做到恰到好处。比如皇帝戴的的珠冠是用珍珠与鸦青石连缀而成的,田妃去掉珍珠,缀上珠胎后再嵌上鸦青石,比以前的样式更有韵致。还有宫禁里的灯炬是用金匼所制成,四面包着金板,上面镂空出星辰日月图案来透光,虽然看起来辉煌美观,但是照明的功能被大大降低,于是田秀英将灯的四周镂开一方木桃形的口子,再绷上轻细的纱,这样,灯光就四澈通明了。同时把灯板内侧打磨的光滑如镜以反射灯光。这样,转动宫灯,便可以得到良好的照明和引路两种用途。

田妃还无师自通地学会园艺设计。她自己动手将自己居住的万仞空墙的承乾宫依照扬州园林进行改建——拆高墙,树栅栏;筑假山,栽花草(承乾宫的梨花是故宫一景,不知是不是田秀英亲手所栽);挖池塘,养金鱼;建廊道,遮烈日。

田秀英不但心灵手巧,才华非凡,还时时心怀国家,处处以大局为重,时常督促崇祯勤勉国事。在崇祯沉迷于苏州女乐时,上书直谏云:“。。。。。。当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乐之秋。” 崇祯批答云:“久不见卿。学问大进。但先朝有之,既非朕始。卿何虑焉。”但还是当天赶往承乾宫,向田妃认错。在崇祯欲为她大肆筹办生日时,田妃上书婉拒,请崇祯多以百姓国事为念,勿要为她的生日耗费精力财力。

后宫冲突

虽然田贵妃深得明思宗之宠,但却和周皇后之间的关系很是紧张,而另一位宠妃袁贵妃,却和周皇后处的很好。据《明史列传》所载: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岁元日,寒甚,田妃来朝,翟车止庑下。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无他言。而袁贵妃之朝也,相见甚欢,语移时。田妃闻而大恨,向帝泣。

即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宫中嫔妃向例都需向皇后朝贺,田贵妃依例来到周皇后所在的交泰殿准备向皇后朝贺,周皇后知道田贵妃在殿外,却不宣她进殿,当时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周皇后也可传令免礼,但周皇后却故意拒田贵妃於殿外,而稍晚才来的袁贵妃却先田贵妃一步进殿,且和皇后相言甚欢。过了许久,待袁贵妃离去後,周皇后才宣田贵妃进殿,行朝贺礼时,周皇后沉着脸不发一语,田贵妃行完礼後只能默默退下。

事後,田贵妃回到承乾宫中,向皇帝哭诉周皇后的冷遇,闻后怒不可遏的明思宗便来到交泰殿与周皇后理论,於是明思宗与周皇后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之後明思宗冷静下来,委婉的向皇后赔诚,而为了维护周皇后的尊严,明思宗便命田贵妃出居启祥宫反省过错,且整整三个月不再召田贵妃侍寝。

同年春日,明思宗和周皇后一同在永和宫赏花,由于永和宫旁便是田贵妃往昔居住的承乾宫,周皇后因此想起许久不见的田贵妃,便请明思宗召田贵妃一同赏花,明思宗闻后漠然不语,周皇后便命宫女用车去将田贵妃迎来,而田贵妃来了以后,周皇后与之相言甚欢,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使得明思宗更加佩服周皇后的心胸。

迁住启祥宫後不久,田贵妃就染上重病,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将儿子托付给前朝皇后—懿安皇后抚养,并带着重病回到了承乾宫,同年10月16日死在承乾宫的病榻上,年30多岁。明思宗追諡为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入葬於天平寿山。

吴伟业在诗中替田贵妃庆幸“幸免玉环逢丧乱”,因为两年后的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崇祯帝自缢煤山。他死之前令周皇后、袁贵妃全部自缢,又手提宝剑砍杀了女儿和所有他临幸过的后宫女子,只放走三个儿子,即太子、永王、定王。确实,比起家破人亡、骨肉离散,被迫自缢或被砍被杀,田氏病死岂不是善终?但早两年病死还是晚两年被杀,她终究逃脱不掉年纪轻轻就不得不死的命运,历史的巨轮何等无情。

李自成命打开田秀英的坟墓,将明思宗、孝节皇后一起葬入。田贵妃之墓从此由贵妃园寝改号曰思陵。

子女

《明史 诸王传》

周皇后生太子慈烺、怀隐王慈烜、定王慈炯。田贵妃生永王慈炤、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

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

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宫中像作九莲座,故云。帝念王灵异,封为孺孝悼灵王玄机慈应真君,命礼臣议孝和皇太后、庄妃、懿妃道号。礼科给事中李焻言:“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乱徽称。”不听。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显慈应悼灵王,去“真君”号。

悼怀王,庄烈帝第六子,生二岁殇。

第七子,生三岁殇。名俱无考。

史料记载

《明史 恭淑贵妃传》

恭淑贵妃田氏,陕西人,后家扬州。父弘遇以女贵,官左都督,好佚游,为轻侠。妃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侍庄烈帝于信邸。崇祯元年封礼妃,进皇贵妃。宫中有夹道,暑月驾行幸,御盖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从者皆得休息。又易小黄门之舁舆者以宫婢。帝闻,以为知礼。尝有过,谪别宫省愆。所生皇五子,薨于别宫,妃遂病。十五年七月薨。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即思陵也。

《明史 周皇后传》

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至他政事,则未尝预。田贵妃有宠而骄,后裁之以礼。岁元日,寒甚,田妃来朝,翟车止庑下。后良久方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无他言。而袁贵妃之朝也,相见甚欢,语移时。田妃闻而大恨,向帝泣。帝尝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后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赐后,且问起居。妃寻以过斥居启祥宫,三月不召。一日,后侍帝于永和门看花,请召妃。帝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

《旧京遗事》

田皇亲居第在西安门,即太监王体乾之旧宅,都人称为铁狮,故元贵家门前狮也,今在田家云。皇亲女为西宫。皇贵妃善大书,能鼓琴,圣心钟爱。皇亲持亲,恃其贵溢,气势奢华,是以园亭声伎之美倾甲于都下。然性侈荡,好招诸朝贵饮,酒再行,主人老,不任劝酬,颓唐径醉,诸妓歌喉檀板,辄自出帘下,诸朝贵无分司洛下之才,而喻言惊满座之放。是以长安诸外戚虽以意气自豪,亦颇讥田家家法之不检。皇亲于辛巳年以进香普陀为名,道经吴门,渔猎金昌声妓无已,竟以此失欢皇上。壬午,皇贵妃薨,田家稍稍戢然。贵妃之恩礼逾数,与神庙之郑贵妃埒矣。

《思陵典礼记》

“田贵妃为田宏遇女,生而聪慧,宏遇为扬州把总。觅善书画者教之,欲为士绅侧室,以为奇货而。竟得选入,宠冠后宫。”

[明]女。思宗(一六一一至一六四四)贵妃。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其母精音律,善丹青,妃尽得其传。入宫后,大得宠嬖,居承乾宫。尝作群芳图呈御,凡二十四种,合为一本。思宗命特付装潢,特加赏览,每页钤“承乾宫印”,“南薰秘玩”。上端有思宗题诗。明亡,散落人间,有蒋氏得其二页,一为海棠,一为芙蓉,幽逸冷艳,皎然独绝。《梵天庐丛录》

《人海记》:

帝每日召田贵妃,妃例御凤舆,由小太监异之而来,是日异者 改为宫婢。上问故,日:“小太监多恣肆无状。”叩其实,日:“坤宁宫(周后所居)太监狎宫婢,故远之耳。”上色动而搜其处,获得狎具,盖宫婢各有太监为腻侣,所谓“对儿”又名“对食”。上骤怒,立遣诸小太监,中宫因怼恨成疾,呕血。有老宫人日:“田妃宫中,独无对几乎,亦可搜之。”已而果然,上疑始释……

翻译:某一日,田贵妃故意让宫女抬轿去见崇祯皇帝。崇祯见是宫女抬轿,而不是如往常一样由宦官抬轿,感到非常奇怪。田贵妃趁机解释说:“宦官们恣肆无状,尤其是周皇后宫中的小太监狎宫婢,故远之耳。”崇祯本是生性多疑之人,立即下令搜查周皇后居住的坤宁宫,果然查获了宦官使用的多种狎具,周皇后气得当场吐血。此刻有个老宫人提醒崇祯:“田妃宫中独无对儿乎?亦可搜也。”崇祯一不做二不休,果然也搜出了一批狎具。

崇祯宫词

1,滴粉搓酥尽月娥,花球斜插鬓边螺。天颜最喜颜如玉,笑煞人间鬼脸多。

注:皇后颜如玉,不事涂泽,田贵妃亦然。余不及也。

2,中使持貂问起居,君王应悔曩时疏。启祥退处乃三月,泪湿罗衣恨有余。

注:时田贵妃有宠,倨见周后,为后所抑。妃向上泣诉。妃父教之上书,阳引愆,而别为微词挑之。上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上推后仆地。后愤不食,欲自戕。上寻悔,遣中使持貂裀赐后,且问后起居。后勉为一餐。上传旨令贵妃省愆,退居启祥宫,三月不召。

3,永和门外看花时,樛木能萦国后思。依旧蒙恩当御幸,不教长抱别离悲。

注:既而后在永和门看花,请召妃,上不应。后遽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

4,繁华自古说扬州,三辅豪家恣冶游。闻说贵妃承宠后,金吾恩泽古难俦。

注:皇贵妃田氏,西安人。世行估扬州。父宏遇,以奢自豪。生妃而纤妍。扬故多街女,习伎能。宏遇娶之为后妻,教妃鼓琴。天启中选妃,入信王邸。信王入嗣,册礼妃。父宏遇授游击将军,锦衣卫指挥。妃最宠,未几进为皇贵妃。颇干预,每见上辄为外家乞恩泽。宏遇以妃故,官左都督,交游结纳,极园林声伎之盛。朝士附势者,争相朝请,每以外情输宫禁。

5,玉骨冰肌迥出群,蘅芜香气不须熏。御前炫服羹频进,粉汗何曲裛露纹。

注:贵妃体洁,有蘅芜香。虽盛暑无汗。尝被礼服,上令吸羹以试之,终如常。

6,五音响出七条弦,呵女琴声阿母传。绿绮唤来新奏御,当关莫禁任朝天。

注:妃尝鼓琴。上问师何人,以后母对。上不信,妃恐上疑己,逾月以他事,请召母入,乘间令鼓琴上前,一再行。上悦,赐劳之。自是母出入尝注宫,斗籍不复禁。

7,宫中燕见卸浓妆,蝉鬓休梳副髲藏。轻翦薄罗笼蜀锦,着来新样旧衣裳。

注:田妃善妆拢,每以新法变宫中仪法。燕见却首服,别作副髲,藏发间。宫衣用纱縠,杂缀诸翦绣,而隐以他色,如罨画然。

8,珠胎隐映鸦青石,细縠轻遮金缕灯。望里光明常四照,内中尽道昔何曾。

注:上冠,旧缀鸦青石,与珠相间。妃去珠,易以珠胎面,嵌鸦青于其中,望之有光焉。宫中灯多镂金匼匝,虽烜丽而炬不外达。妃乃刳灯扇,每当炬处,去一方,以疏绡幕之。炬影左右彻,观者称快。

9,累石为山玩月台,奇花杂植逐时开。重重棕叶临衢覆,小小宫娥舁辇来。

注:田妃尝厌宫闼过高回,崇杠大牖,所居不适意。乃就廊房为低槛曲楯,蔽以敞槅,杂采扬州诸什器床簟,供设其中。宫西建一台,累石为洞,莳花药。每张幄坐其旁,曰"玩月台"。又以永巷接宫门御盖,往来必行风日中。妃令为制薄夹棕叶覆之。凡用心之巧,多如此类。虽变易旧制,然较便,故上亦听之。且尝去小黄门之舁己舆者,而易以宫婢。上称其有礼。

10,新样花枝出秀州,象生偏上丽人头。中官采办无寻处,曾向吴家买去不。

注:宫中凡令节,宫人以插戴相饷。偶贵妃宫宫婢戴新样花,他官皆无有。中宫宫婢齐向上叩头乞赐。上使中官出采办,越数百里不能得。上以问妃,妃曰:"此象生花也,出嘉兴。有吴吏部家人携来京,而妾家买之。"

11,两河催饷军书急,戚畹捐输助国难。薄侍武清亡爱子,九莲神语听心酸。

注:田妃以构后故摘冠,斥居启祥宫,令省愆。妃生皇三子永王,及皇五子。皇五子遂薨于启祥宫。既而用后言召妃,复妃礼如故,而妃遂病。当妃居启祥宫时,皇五子有疾,两河催饷者日三至。武清侯孽子李国正,讦其兄国瑞藏禁物,自庄房土地外,精镠珍宝累万万。上召见国瑞,谕以输饷。国瑞辞不能,上怒责之。时灜国太夫人、嘉定伯奎、驸马都尉昺同辞为上请,不听。既而国瑞死,皇五子疾剧。有凭之为言者曰:"吾九莲菩萨也,上待吾宗薄,百逝将去。此皇五子慧,随我行。"先是,神庙时孝事慈圣皇太后,有言慈圣为九莲化身,宫中遂以慈圣像装九莲菩萨祀之。武清侯即慈圣宗也。至是宫中祷九莲彻三昼夜,而皇五子终不起。上悔,叹息曰:"竟以我故杀此儿。"溢曰悼灵王。

12,白头宫女说先朝,爱子初封念路遥。三岁来朝嫌太晚,如今追忆却魂销。

注:后上至妃宫,思悼灵,哀之。值寇乱甚,河南诸王多被害。怆念骨肉,间伤怀,呼老宫婢能言宫中往事者,使言之。因言:"福王之国时,神庙钟爱。王出宫门,召还者三。且约三岁当入朝。上屈指日:'三岁一千日,但恐皇父不待汝,如何?'时上年高,王皇后稀进见。当大渐时,犹顾视贵妃,谆谆以河南为念,今何如矣(时福王已遇害)。"上欷歔而起。

13,卧病承乾念主恩,君王临视更何言。怪他不及寻常语,女弟频将托至尊。

注:后田妃居永乾宫,病笃。上数自临视。妃无言,惟以外家女弟为属。上雅知妃意,且亦微闻其女弟甚美,然无意求也。

14,宫妆新样出姑苏,仿效终嫌态不如。缟素独邀天一笑,白衣大士降凡初。 注:皇后居苏州,田贵妃居扬州,皆习江南服饰,谓之"苏样"。(又)载,宫着暑衣,从来有用纯素者,葛亦唯帝用之,余皆不敢用。后以白纱为衫,不加修饰。上笑曰:"此真白衣大士也!"自后穿纯素暑衣,一时宫眷裙衫,俱用白纱裁制。内衬以绯交裆红腹,掩映而已。

15,崆峒引子烂柯游,访道聊思解国愁。选侍同称琴弟子,弹将五曲谁为头。

注:帝雅好鼓琴,尝制"访道五曲"。曰"崆峒引",曰"敲爻歌",曰"据桐吟",曰"参同契",曰"烂柯游",令田贵妃操之。(又)载,选侍,从田贵妃学琴,称为"入室弟子"。

16,步舆安稳压香肩,细步纤纤夹路旋。恃宠频番更旧制,翻因知礼博君怜。

注:《彤史拾遗》载,贵妃用心工巧,虽变易旧制,然较便故,上亦听之。且尝去小黄门舁,已舆者而易之宫婢。上称其有礼。

17,承乾宫里昼厌厌,画卷书束拥翠帘。写就群芳呈御览,晴窗磨墨自题?。

注:袁田二妃同选,袁居翊坤宫,在西。田居承乾宫,在东。(又)载,田贵妃幼习锺王楷法,继得禁本,临摹遂臻能品。凡书画卷轴,帝每谕妃题签。(又)载,田贵妃工写生。尝作"群芳图"进上,帝留之御几,时展玩焉。

18,手疏谆谆戒放淫,居然大宝备良箴。獬冠拜赐宫花补,应喻深宫补心。

注:苏州织造局,进女乐,帝颇惑之。田贵妃疏谏曰:"当今中外多事,非皇上燕乐之秋。"帝答批曰:"久不见卿,学问大进。但先朝有之,并非朕始,卿何虑焉!"(又)载,刘文烈(理顺),为御史时,上赐以宫花补子,精致异常,乃出自田贵妃之手。

19,金轻拨圣颜开,敕赐瑶琴号小雷。自道谱从阿母授,新声漫讶教坊来。

注:田贵妃好鼓乐,上尝赐小雷琴,令弹。忽一日,询曰:"何师得之?"妃以"母授"对。既而,妃请召母至,伺上见幸时,无意间令母弹《广陵散》曲。上闻之,颇忆其语,大悦,赏赉甚厚。妃母多技,尝教妃。妃恐上见疑,故令母入宫,以实其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