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庄汉墓群
释义

三庄汉墓群是古泗水国的重要遗址,位于江苏省泗阳县三庄乡东部的邢西支渠与新邢码河之间。分布于东西2500米,南北7500米的范围内,计40余座。古墓坐落有序,并处南北同一轴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模不一,高低起伏,逶迤连绵。

概述

三庄汉墓群是古泗水国的重要遗址,位于江苏省泗阳县三庄乡东部的邢西支渠与新邢码河之间。分布于东西2500米,南北7500米的范围内,计40余座。古墓坐落有序,并处南北同一轴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模不一,高低起伏,逶迤连绵。

拆分词条

三庄汉墓群

距泗水国王陵墓区南端5000米为汉代城址——凌城遗址。民国十三年(1924年)编写的《泗阳县志》对这里的记载是,“城方里许,旧有高阜可辨”,城址“土内多砖石圆瓦、金碧色,人珍藏之”,2002年11月,南京博物馆考古队对三庄乡陈墩进行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出土600多件文件,有玉器、漆器、金器、陶器、木俑等等,在外藏椁原木上的“泗水王冢”四个字初步断定大青墩汉墓为王墓。

泗阳汉墓多,尤其三庄汉墓成群,传说有“七七四十九墩”,查实为47处。分布在橡树、三李、夫庙等村,南北长十数里,东面宽六七里,它们成5组分布,均以大墓为中心,大墓的占地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上世纪六十年代,田野考古调查,初步认为这些汉墓群大墓应为泗水国王的王陵,周围的土墩墓为贵族和官员的陪葬墓,组成面积大、数量多的王陵区汉墓群。这些汉墓均有规律地分布在一条南北向的轴线上,其南端连接泗水国首邑遗址——城遗址。 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记载,西汉中期的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刘舜的小儿子刘商为泗水王,统凌、泗阳、于三县,凌城为王国首邑,辖二万五千二十五户、十一万九千多人。刘商在王位15年,他死后,其子刘安世继位,在位仅一年就死了。因刘安世无后,刘商的另一个儿子刘贺继位,刘贺在位20年,死后由其子刘综袭封。刘综以后,又传两代刘骏、刘靖。公元9年,王莽篡位,泗水国最后一代国王刘靖被废为公,第二年废泗水国。从刘商到刘靖,相继传五代六王,历时123年。 汉代的泗水国,面积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泗阳县及周边地区。其国界南临淮水、洪泽湖,东南到今淮安市区,西北接近今宿迁市区。古凌水横贯其境,东流入淮水(今淮河),汇入大海。当时泗水国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西汉时期,江苏地区有几个分封的刘氏同姓王国,除泗水国外,还有徐州地区的楚国,扬州地区的吴国、江都国、广陵国等。建国以来,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及各市县文物考古专家对江苏境内的汉墓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发掘了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扬州高邮神居山广陵王墓、邗江县甘泉二号汉墓等在内的大量汉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基本弄清了楚和广陵等封国的汉墓型制、丧葬礼俗、文物内涵及文化面貌。但对泗水国,因文献记载简略,且此前末对其墓葬和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而知之甚少。 1998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王李村面小墩进行抢救性发掘,曾发掘出金缕玉衣。2002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再次发掘,出土了漆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等文物660多件,这些和陈墩汉墓出土的100件文物,为研究泗水王国,研究汉代文物和精神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陈墩汉墓出土的100件(组)文件,其中包括青铜器、陶器、漆器、玉器、钱币等,值得注意的是边箱中出土的一架长1.2米,宽近0.5米的古瑟,其表面为黑漆装饰,有四个瑞,有若干个弦孔。由于古瑟是以松软的木料制作而成的,因此,汉代古瑟保存至今的极为罕见,所以这架古瑟的出土,填补了考古史上的一个空白。而大青墩以漆木器为大宗,共有549件,约占出土文物总数的83%。该墓为大型木椁墓,陪葬坑也以大木构筑,外藏椁里出土了大型木质建筑模型,出土文物中漆木器占80%以上,这些构成了此王陵"以木为主"的重要特色。其中的一件鎏银错金铜驽机,更被考古界专家们称誉为“西汉第一弩机”确定王陵身份的是大青墩汉墓的发掘,它是大型土坑木椁墓。 墓室由主墓室和正南外藏椁、东外藏椁、西外藏椁及 主墓室和正南外藏椁之间的夹层组成,墓道西侧有一上下两层的大型陪葬坑。封土高约8.5米,底径约长90米。墓室南北长9.60米、 宽8.80米、高2.70米。其中主墓室长5.70米、宽4.40米、 高1.70米。结合墓葬型制和墓中出土文物、文字(椁板上刻有“王宅”、“泗水王冢”)等研究,此墓无疑为汉代泗水国王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