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释义 | 读音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释义 普,遍及;率,直、直到;滨,边,边缘。原文应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整句话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却派遣不停。 出处《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gǔ),忧我父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qú)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全诗六章。首章怨恨繁重的公差加在自己身上,给父母带来忧愁;次章说同为王臣,却劳逸不均, 自己差事特别繁重;第三章自我庆幸年轻力壮,还能应付四方奔走的差役;第四、五、六章连用十二个“或”字,两两对举,具体揭示了劳逸不均的事实。诗人在这一系列鲜明的对照中,尽情地倾诉了心中的不平和牢骚,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附——《孟子》.卷九.万章上.第四章(摘录) 咸丘蒙曰:...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於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译文 咸丘蒙说:...《诗经》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已经做了天子,请问'瞽瞍'(舜之父)怎能不做他的臣子? 孟子说:这首诗,不是这个意思。说的是【(作者抱怨)为‘王事’而不能奉养自己的父母】。是说【都是君王的事,只有我有才能、更辛苦】。所以,解说《诗经》的人,不能因为文字(对文字望文生义)影响了对诗的辞句的理解;不能因为辞句而影响了对诗的主题的理解。要通过自己对诗的领会,去理解作者的思想;这才能懂得诗的真正含义。如仅仅停留在辞句的表面意义,那么,《云汉》诗中有『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就成了【‘周’剩下的老百姓,没有再活下来的了】——如果这是真的,那‘周’就没有后代了。 示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