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芒针疗法
释义

概述

芒针疗法 英文名称:elongated needle therapy ,用针身细长,形如麦芒的针具(芒针)深刺腧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为芒针。芒针系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其针体长度约为17~25cm(5.0~8.o寸),也有长度在33cm(1尺)以上的,这样就具备了进针深的特点。

主治病症

多发性神经炎、脊髓侧索硬化、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综合征、半身不遂、高热、恶寒、头痛、婴儿麻痹、肺炎、结核病低热不退、无名热、经闭、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吞咽困难、舌强语謇、高血压、甲状腺病、支气管炎、咳喘、心动过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性关节炎、腰扭伤、坐骨神经痛、昏迷、脑血管意外、肠疝痛、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早泄、足趾麻木、足趾疼痛。

操作方法

一、针具

芒针的结构与毫针相同,分为针尖、针身、针柄、针尾4个部分,但针身较长,用弹性韧性好的细不锈钢丝制成。芒针的长短、粗细规格主要是指针身而言。其粗细有29号、30号、31号、32号。长短有]7cm(5寸)、20cm(6寸)、23cm(7寸)、26cm(8寸)、33cm(1尺)、50cm(1.5尺)、66cm(2尺)甚至更长。临床上以17~26cm(5~8寸)的较为常用。

二、操作

芒针的各种刺法及补泻手法,都是由针刺基本手法演变而来。主要可分为五种。

1.进针进针时要避免疼痛,尽量达到无痛进针。进针时押手的中、无名、小三指屈曲于皮肤上,用力固定,再以拇、食二指夹住针体。刺手执针柄,使针尖抵触穴位,与押手配合,利用指力和腕力,压捻结合,迅速刺过表皮。穿皮时手法动作要敏捷,以减轻病人痛感。捻转宜轻巧,幅度不宜过大。最好在180~~360。之间。

2.出针出针时先缓慢将针提至皮下,再轻轻抽出,以免出血或疼痛。如出针后血液从针孔迅速溢出或喷射者,为针尖刺破小动脉所致,应立即以干棉球按压出血处,直到出血停止。

3.捻转当进针达到一定深度后,可以施行捻转手法。在针体进出过程中,始终使针处于捻转之下的转动状态。在捻转时务必轻捻慢进,左右交替,不能只向一方向捻转,不然会使肌纤维缠绕针身,造成患者疼痛或滞针现象。另一方面,按一定的规律捻转,结合轻重、快慢的不同要求,可以起到一定的补泻作用。

4.辅助手法在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为寻求应有的针感可采用一些辅助方法。这主要靠押手的动作以及刺手的灵巧配合。方法是押手食指轻轻向下循按针身.如雀啄之状;同时刺手略呈放射状变换针刺方向,以扩大针感。

5.特殊方法 由于芒针针体较长,故在使用中有一些适合本身特点的刺法。主要有弯刺和透刺。

(1)弯刺:某些穴位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不能直刺到一定深度,故需采取弯刺,即变换针刺方向的刺法。如刺天突穴时,可先直刺o.5寸左右,然后使针尖向下,沿胸骨后缘进针,可深刺4~5寸。这种刺法要求根据穴位的不同解剖特点,相应地改变押手所掌握的进针角度,以使针尖沿着变换的方向顺利刺入。

(2)透刺:透刺是芒针常用方法,采用此法可收到一针双穴.或一针多穴之效,如地仓透颊车,阳陵泉透阴陵泉,秩边透气冲。有人治疗小儿麻痹症、脑炎后遗症等,沿背部督脉自下而上进行皮下透刺,第1针由长强透至命门,第2针由命门透至至阳,第3针由至阳透至大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8: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