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乐羊食子 |
释义 | 乐羊食子 【原文】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译文】 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的残忍,不敢和他对战,终于拿下了中山国。于是替文侯开拓了国土。文侯欣赏他的战功,但怀疑他的忠心。 孟孙打猎捕获一只幼鹿。让秦西巴拿着回家,幼鹿的母亲一边跟一边鸣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幼鹿给母鹿。孟孙(因此)发怒放逐了秦西巴。一年过后,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为什么?”孟孙回答:“他能因为一只幼鹿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伤害我的儿子啊?”所以说:机巧和奸诈不如笨拙和诚信。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于仁爱与不仁爱的差别啊。 【寓意】 本文选自《说苑卷五·贵德》。贵德,就是说做人要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而在作者看来道德品行的最高准则是孔子所倡导的“仁”。乐洋为破中山,不惜舍弃儿子的生命,甚至吃了一碗儿子的肉煮成的羹,可谓有功而不仁。秦西巴将主人猎获的幼鹿送还给哀鸣的母鹿,可谓有罪而仁。作者将两者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有功者被怀疑,有罪者却被信用,可见衡量“德”的核心是仁爱。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作为论据,进行对比论证,这是说理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注释】1.遗:送 2. 啜:吃 3. 故:缘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