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大臣辅政 |
释义 | 康熙初年﹐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受顾命奉幼帝玄烨嗣承大统﹐为辅政大臣﹐史称“四辅政时期”。至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清世祖福临死时﹐清圣祖玄烨年方六岁。清廷汲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阶级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复以亲贵辅政﹐而以索尼等异姓勋戚功臣辅政。 四大臣执政初始﹐尚能齐心合力﹐基本上遵照福临制定的方针﹐继续完成统一中国的战争。康熙元年(1662)四月﹐奉四辅臣之命﹐吴三桂执杀南明桂王朱由榔。西南各地小股抗清势力纷纷归降﹐偏居台湾的郑氏部属亦有归顺者。三年三月﹐靖西将军穆里玛同定西将军图海﹐率八旗劲旅及湖广﹑四川﹑陕西三省绿营兵﹐镇压了大顺农民军余部李来亨领导的郧襄山区茅麓山抗清力量。至此﹐大规模的民族征服战争结束﹐清王朝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多年的战争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经济凋敝﹐民生涂炭。四辅臣面对百废待兴的局势﹐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安插流民﹐奖励垦荒﹐施行赈济蠲免政策﹐以苏民生。同时﹐他们依世祖遗诏精神﹐将顺治年间改设的内阁和翰林院撤销﹐重新恢复内三院名称﹐并加强对官吏的管理﹐裁汰了十三衙门﹐扩建了内务府﹐并注重督抚的楷模作用。几年间﹐经济发展﹐年谷屡登﹐社会秩序趋向安定。 从康熙五年始﹐四大臣之间的争斗日益激化。其中鳌拜与苏克萨哈矛盾尖锐。鳌拜凭其战功卓著﹐盛气凌人﹐同苏克萨哈论事多有龃龉﹐积以成仇。四朝老臣索尼﹐见鳌拜与苏克萨哈形同水火﹐却又无力排解﹐屡次呈请圣祖亲政。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党﹐凡事皆附和鳌拜。而苏克萨哈威望浅薄﹐势单力孤﹐心非鳌拜所为而无力抗争。康熙六年六月﹐索尼谢世。班行章奏﹐鳌拜均列首位。七月﹐苏克萨哈乞请守护福临陵寝。鳌拜借机罗织二十四大罪状﹐杀苏克萨哈﹐为其擅权专政扫清了道路。 鳌拜操持国柄﹐结党营私﹐以控制国家中枢。文武各官出其门下﹐内外用其私党。凡事在家中议定﹐然后施行。鳌拜所为严重地威胁着皇权。康熙八年﹐玄烨亲政后﹐智擒鳌拜下狱。和硕亲王杰书等遵旨勘问﹐列其罪状三十款﹐将他永远拘禁﹐遏必隆也被革职锁拿。同时清洗了鳌拜党羽﹐四大臣辅政时期结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