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霍龙门林场
释义

霍龙门林场位于嫩江县城北部10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5°35′—126°35′,北纬49°35′—50°02′。东与黑河市爱辉区大岭林场为邻,南与新民和科洛林场以门鲁河为界,西与四站林场毗连,北与大治林场接壤。

自然地理概况

山脉:地处小兴安岭山脉西坡,低山河谷地貌,地势由东向西渐低,大部分海拔高度在268.1—613.9米。

水系:境内河流密布,水源丰富,共有大小河流6条,均属嫩江水系。在嫩江县较著名的河流有门鲁河,泥秋河和北师河。嫩江一级支流门鲁河在林场南部由东往西流过。二级支流泥秋河由北往南流经林场整个经营区,北师河流经林场东部。

气候: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而多雨,春、秋两季天气多变,基本特点是气温低,无霜期短,小兴安岭山地小气候变化甚为明显,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1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90毫米,年≥10℃积温1800—2000℃,日照时数2500—2800小时,终霜期一般出现在5月中下旬,初霜期一般出现在8月末,东部与西部有明显差异,西部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东部临近小兴安岭主脉,气候条件相对较差。

土壤:共有5个土类,12个亚类。以暗棕壤为主,从土壤分布来看,随地势升高而变化,洼地、低地、河岸平坦地分布的土壤顺序为沼泽土——草甸土——黑土;山地分布的土壤为暗棕壤及典型暗棕壤。

生态植被及野生动物分布

植被:地处小兴安岭针阔叶混交林植被区,原始林相有柞树纯林、白桦林、阔叶混交林。主要乔木有柞树、白桦、黑桦、山杨、落叶松等,灌木有榛子、胡枝子、杜鹃等,草本植物百余种。其中,中草药有黄苓、五味子、贝母、党参等;山野菜有蕨菜、老山芹、黄花菜、柳蒿、山百合等;菌类有黑木耳、蘑菇、猴头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兔子、狐狸、狍子、林蛙、山鸡、飞龙、野鸭子等。

社会经济情况

林场始建于1956年,现有职工128人,其中离退休28人,在职人员100人。固定资产77万元,年总收入145.3万元,年利润2.85万元。经营区内有霍龙门乡20个自然屯,联兴乡9个自然屯,1个建边农场生产点。

森林资源状况

森林资源概况:经营总面积1470045亩,林业用地面积1379085亩,非林业用地面积90960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918885亩,未成林造林地1200亩,蔬林地840亩,苗圃30亩,无林地面积458130亩。在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896490亩,人工林面积22395亩,森林覆盖率62.5%。

在森林资源中,活立木总蓄积量412.5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量394.9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17.6立方米。在有林地中,用材林面积873465亩,蓄积384万立方米;防护林面积45420亩,蓄积16.8万立方米。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在林业用地中,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957045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9.4%。其中重点公益林面积160187亩,占林业用地的11.6%;一般生态公益林面积796890亩,占林业用地的57.8%。区划界定商品林面积422010亩,占林业用地20.6%。

林业生产建设情况

林场始建于1956年。

营林生产: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10万立方米,更新造林22395亩,年育苗5亩,产成品苗40万株,品种有樟子松,落叶松等。

多种经营:建成农业基地2610亩,总收入145万元。养牛30头,养羊30头,养猪40头,养兔50只,家禽养殖150只,年利润5万元。

林场有各类砖木结构公用,民用建筑近3000平方米,小汽车6台,小四轮车20台,林区道路100公里,GPS1部,微机1台。水电设施齐全,有电话、卫星电视。

发展方向

林场在今后的发展上,对生态公益林科学经营,追求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商品林,提高林地生产力,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山野菜、食用菌、药用植物等山产品进行开发利用,同时积极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培育中草药、经济作物等项目。

发展项目

把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峰公园别墅,建设成集森林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别具特色的新亮点。建养牛场和养羊基地,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林场场长

信景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45:26